-
博物馆陈列设计
《博物馆陈列设计》由于萍编写。博物馆是城市的精神公园。它在社会发展的漫长历程中汇集了多职能,已成为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么作为文化复合体,它的建筑设计与文化内涵是怎样完美的结合在一起的呢?《博物馆陈列设计》精选了42个博物馆陈列设计项目,汇集了全球各国设计师的优秀作品,全面的向读者介绍了博物馆室内陈列设计的各个要点,包括空间划分、内部结构、使用材料以及装饰元素等等。 -
美国艺术博物馆
本书试图将美国博物馆作为一种“美国”机构来展开讨论。我们的观察不着重于细密的推理而以概括的笔触勾勒出一些规则、过程以及动机因素的沿革,它们是博物馆今天状态的起步台阶。本书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开始部分(第一到四章)为对美国十九世纪艺术捐赠的动机和机制的考察,并且讨论它们如何构筑了美国的艺术博物馆;第二部分(第五到七章)考察了三个对美国艺术博物馆产生影响的主要因素;第三部分(第八到九章)是对位于纽约市的现代艺术博物馆的典型对象研究,它是美国第一座完全献身于现代艺术的博物馆。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序 第一章 美国文艺复兴时期艺术赞助的动因及其对美国艺术博物馆的影响 第二章 美国艺术博物馆民主的象征 第三章 美国首批博物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和波士顿美术博物馆 第四章 联邦政府的作用:华盛顿国立美术馆和国家艺术捐赠基金会 第五章 美国现代主义的演变及其对美国艺术博物馆的影响 第六章 艺术服务大众:关于美国艺术博物馆教学实践的研究 第七章 资本主义与美国艺术博物馆:公司影响的剖析 第八章 学者与资本家:阿尔弗雷德.H.巴尔与尼尔森·洛克菲勒在现代艺术博物馆建设上的共同目标 第九章 转换:现代艺术博物馆的发展性考察 第十章 结语 -
缪斯共和国
本书作者刘惠媛曾任台湾电视栏目“大家来逛博物馆”的主持人和《Art China》杂志总编辑,她长年从事艺术评论工作,并喜欢到全世界做很独特的艺术旅游,将心得写出来与人分享。她自己对本书的评价是:非关学术,只是想写给跟我一样希望主宰自己的教育,寻找灵感,塑造环境,企图选择一种生活方式,扩展工作与视野的人。通常,这样的人很容易爱上博物馆 本书不是本普通的导游性质的艺术旅行书,它很独特,因为,作者在艺术旅行时有一颗非常不同的心。她不是去“看”博物馆或美术馆,而是像法国诗人波德莱尔、或德国最后文人本雅明那样地去“闲逛”,那是一种用“心”的看。当她把心带到博物馆和美术馆,她带回来给我们的,也就是一付不同的眼睛。 她写了21个博物馆及美术馆,从最享盛名的卢浮宫、大英博物馆,到苏联瓦解后才被人知晓并为之惊艳的圣彼得堡艾尔米塔齐美术馆,一直写到当代最具争议的古根海姆美术馆拉斯维加斯分馆、伦敦泰德现代馆,以及最小的东京米博物馆,每篇文章都具有独特且深厚的心得。 博物馆是散布知识与快乐的地方,是一个国家、一座城市的地标和文化殿堂。旅行中,穿梭在博物馆和美术馆中,领略广博的艺术风景,将是一场非同寻常的智性与感性的旅程。 -
新卢浮宫之战
卢浮宫不仅仅是一座建筑。一座伟大的博物馆的历史,往往就是一部艺术史。而当它凝聚了一个国家的历史时,它本身便拥有了生命。它究竟是生命常新,还是奄奄一息,直接体现出这个国家的文化实力。1981年,法国社会党重新执政,本书作者、时任文化部长的雅克•朗格得到密特朗总统的大力支持,针对陈旧不堪的卢浮宫,出台了新卢浮宫博物馆计划。该计划一出台便受到法国文化界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和阻挠……本书讲述的故事,就从这里拉开序幕。我们面对的,将是一个又一个悬念。本书作者将整个事件当做一次次战役来讲述,故称“新卢浮宫之战”。本书既非天马行空的虚构小说,又非让人亦步亦趋的旅游指南。作者以内部的眼光,详尽讲述了卢浮宫得以重生的过程,并始终将它放置在世界文化潮流和国家文化政策的大背景之下,从而让我们对卢浮宫有全面的了解,并感受它所承载的博大内涵。 编辑推荐 法国原文化部长雅克•朗格讲述卢浮宫的台前幕后——卢浮宫浴火重生记 -
米兰波尔迪·佩佐利博物馆
-
到伦敦,泡博物馆
《到伦敦,泡博物馆》内容简介:在伦敦做访问学者的一年里,年轻的美术教师王晓予怀着对博物馆文化的挚爱,一有闲暇就徜徉在伦敦大大小小的博物馆中,得以寻到一般游客看不到的有趣,拍到无数珍贵的画面。她精选了伦敦十四家各具特色的小型主题博物馆,对它们的创建背景、收藏主题、场馆规模、展出形式、设计风格进行了介绍并配以全方位的丰富图片,即使不在伦敦也能身临其境纸上尽兴游!同时,她给出了45家博物馆最新最全的实用信息,让身在伦敦的你可以轻松开启奇妙的博物馆之旅。书后更附赠一张伦敦市地铁图,四十五家博物馆贴心标注,数条地铁线路的每个地铁站名都详细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