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绝书校释
《越绝书》是记载我国早期昊越历史的重要典籍。它所记载的内容,以春秋末年至战国初期昊、越争霸的历史事实为主干,上溯夏禹,下迄两汉,旁及诸侯列国,对这一历史时期昊越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天文、地理、历法、语言等多有所涉及。其中有些记述,不见于现存其他典籍文献,而为此书所独详;有些记述,则可与其他典籍文献互为发明,彼此印证,因而向为学者所重视。在现代社会科学的研究过程中,曾有不少人,从不同角度、在不同程度上利用《越绝书》,来考察中国古代史、中国文学史、中国民族史、汉语语言学史、中国历史地理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并取得了不少重要成果。这说明此书对于以上诸学科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汉代农业
作者将中国历史所呈现的基本现象之——农业文明——作为一个需要解释的问题,强调这是在特定条件下形成的特定历史现象,汉代则是转变的关键时期。书中立足于政治经济学式的综合视角,力图找出促使中国在两汉时期转变为农业经济的一些关键因素,强点这种转变与汉帝国的政治逻辑有密切关系,也与人口等因素有复杂勾连。作者进而勾画了当时特定的农业经济模式:汉代农业经济,是以小农户的小规模农作和劳力投入密集的精耕细作为基调;这种个体农户的精耕细作农业又与市场经济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重商的农业经济模式;这种商业活动与一种层级的市场体系联在一起,将个体农民编织进了一个庞大的经济网络里。 -
秦漢史
《钱穆先生全集:秦汉史(新校本)》是钱穆先生全集,在台湾经由钱宾四先生命令编辑委员会整理编辑而成,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一九九八年以“钱宾四先生全集”为题出版。作为海峡两岸出版交流中心筹划引进的重要项目。这次出版,对原版本进行了重排新校,订正文中体例、格式、标号、文字等方面存在的疏误。至于钱穆先生全集的内容以及钱宾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的批注说明等,新校本保留原貌。 -
睡虎地秦简所见秦代国家与社会
对于睡虎地秦简的研究,过去一直集中于法制史资料的分析,鲜有涉及秦统治下的社会形态的讨论。而本书从“法和习俗”这一社会史研究视角,对睡虎地秦简所见秦律与《日书》作了全新的解读。全书以统一六国过程中秦国与楚地基层社会的关系为焦点,通过对秦简所见秦国官制和日常社会生活中行神信仰等社会面貌的探讨,勾勒了秦国统治制度从最初受到基层社会习俗严重阻碍到逐步走向一元化的复杂转变过程。这一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无疑对推进睡虎地秦简等其他出土文献资料的全面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与切入点。 -
汉代政治与《春秋》学
汉朝完成了秦朝没能完成的历史使命,成功地结束了战国局面,不仅在全国实现了政治统一,也初步完成了文化整合,为中华民族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一过程曲折复杂,历时二百余年。其间,除了政治、经济、军事、民族等因素之外,儒家的《春秋》学也起了重要作用。本书从政治文化角度入手,对这一过程进行了探讨。本书为国家社会科学“九五”规划资助项目。 引 言 第一章 西汉再建帝业的道路 -- 儒术兴起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 取守异术与亡秦必楚 一、说“取与守不同术” 二、"天下苦秦"辨 三、秦法与楚俗 第二节 论“承秦立汉” 一、刘邦集团的形成 二、据秦之地 三、用秦之人 四、承秦之制 第三节 郡国并行及其意义 一、郡国并行制的形成 二、王国与汉法 三、汉初郡国“自拊循其民” 第四节 从清静无为到复古更化 一、汉初的无为之术 二、文景二帝对诸侯王权力的收夺和东方政策的变化 三、儒术的兴起 第二章 "以礼为治"和"以德化民"--汉儒的两种政治学说 第一节 荀子后学的政治学说 一、“以礼义治之”--贾谊的政治学说 二、申公及其弟子的政治主张 第二节 “以德善化民”-- 董仲舒的政治学说 一、“《春秋》为汉制法” 二、《春秋》之义与权变 三、拨乱反正的步骤与策略 四、礼乐教化的阶段性与针对性 五、仁义法 六、汉道与王道 第三节 两种“德教” 第三章 "霸王道杂之"--《公羊》学对西汉中期政治的影响 第一节 汉武尊儒始末 一、从“长者”到“儒生” 二、申公师徒的改制与失败 三、《公羊》家的兴起 第二节 《公羊》学对武帝内外政策的影响 一、从“升平”到“太平” 二、“不外夷狄”与“出师征伐” 三、“《春秋》决狱”与“变更制度” 四、“必世而后仁”与封禅告成 五、“致殊俗”与“通西域” 第三节 昭宣之治及其历史意义 一、武帝晚年的政策和对身后的安排 二、霍光、宣帝之治 -- 武帝事业的继续 三、循吏及其意义 四、“瑞应”与“苛政” 第四章 "纯任德教,用周政"--西汉后期和王莽的改制运动 第一节 从“盐铁议”到“石渠论” 一、《公羊》家与“盐铁议” 二、“《穀梁》大盛”及其背景 三、“《穀梁》大盛”的政治文化意义 第二节 西汉后期的改制运动 一、元帝改制及其幕后的政治斗争 二、外戚专权与王莽崛起 三、古文经学的兴起和刘歆的《左氏》义理 第三节 王莽改制与篡汉 一、“致太平” 二、制礼作乐与代汉称帝 三、制作失败及其原因 第五章 汉室复兴的政治文化意义 一、汉德复兴与迁都洛阳 二、追踪宣帝与独尊《公羊》 三、偃干戈,废盐铁,未太平 四、法律的进一步儒家化和循吏政治的发展 五、“义教”与“义学” 结语 -
汉代行政记录(上下)
本书把发现于额济纳河流域的大约700枚木简文书的研究分作两个部分,首先是通过对证据的研究面得出结论,其次是列出这些证据本身。第一卷主要是面向研究中国历史的一般学者、通过引证简牍文字来阐明作者的论点。第二卷主要是为那些对雨汉时期有专业兴趣的学者和历史学家而写的,裹面有精选的简文的原文和翻译,在这些简牍资料之前是对其重要性的介绍,而在这些资料之后则是对译文的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