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涅槃和弥勒的图像学
《涅磐和弥勒的图像学》接受了先行者各种研究的刺激和启迪,以涅槃和弥勒图像为基轴,试图运用图像解释学的方法,探索佛教美术从印度到中亚的传播及变化。涅槃和弥勒,乍一看两种意义不同的主题相组合也许给人一种奇怪的感觉,但以这两者为基轴是有原因的。因为生死——涅槃的问题是佛教的中心思想,涅檗和弥勒的图像与此关系深厚。以佛教的根本概念涅槃为基础,以与其相关的“死”与“生(再生)”相联系的图像为主题,从结构上窥探佛教美术横跨印度、中亚的传播和发展变化的真实面貌。 -
從羅浮宮看世界美術
第一章 緒 論 先談一談羅浮宮的建築歷史 羅浮宮走向現代 羅浮宮文化軸線的起點 沒有錯過的遺憾 從哪裡看起? 第二章 埃 及 書記坐像 Wahibre石雕蹲像 霍茹斯立像 蘭姆西斯二世 獅身人面 書記夫婦像 木雕夫婦像 哈托女神與塞特一世 蘭姆西斯三世石棺 阿克那屯像 托勒密法老王 第三章 西亞兩河流域文明 漢摩拉比法典石碑 納蘭辛勝利紀念碑 亞述帝國人面牛身城門石雕 波斯彩磚城牆與弓箭手 第四章 希臘藝術與羅馬藝術 巴特農神殿浮雕 米羅的維納斯 薩摩特拉斯勝利女神 戰士雕像 羅馬時代阿波羅 羅馬奧古斯都皇帝石雕 第五章 中世紀藝術 聖母受孕.耶穌受洗神龕 第六章 義大利文藝復興繪畫 喬托 聖痕顯現 安傑利訶 聖母加冕圖 波提采立 維納斯與三女神 烏切羅 聖羅馬諾戰役圖 達文西 蒙娜麗莎 米開朗基羅 垂死的奴隸,被綁的奴隸 拉斐爾 卡斯迪里歐肖像 提香 田園音樂會 維洛內塞 加納的婚禮 卡拉瓦喬 聖母之死 第七章 法蘭德斯畫派 凡.艾克 羅林總管聖母圖 昆丁.麥西 錢莊夫婦 魯本斯 瑪麗.德.梅迪契皇后一生 第八章 西班牙畫派 穆里羅 小乞丐 里貝拉 瘸子 第九章 荷蘭畫派 維米爾 蕾絲編織 林布蘭 示巴出浴 第十章 日耳曼畫派 杜勒 自畫像 第十一章 法國畫派 亨利.貝麗敘斯 聖丹尼斯殉難祭壇畫 富格 查理七世肖像 克勞維 法蘭西斯一世肖像 楓丹白露畫派 卡布麗葉姊妹 勒南兄弟 農民家庭 喬治.德.拉突爾 瑪德蓮與骷髏 喬治.德.拉突爾 詐騙賭局 喬治.德.拉突爾 木匠約瑟夫 普桑 瑞貝卡與以來塞 普桑 劫掠塞班女 普桑 夏:拾穗的故事 李冓 路易十四肖像 華鐸 航行愛之島 華鐸 彼埃洛 布歇 黛安娜出浴 夏丹 感恩 夏丹 魟魚 大衛 賀拉斯宣誓 大衛 塞班女人 大衛 加冕圖 安格爾 里維耶少女 案格爾 仕女 卡諾瓦 愛神吻醒賽姬 傑利訶 梅杜莎之筏 傑利訶 瘋婦 附錄: 羅浮宮導覽圖 羅浮宮展覽區 參觀羅浮宮注意事項 -
艺术家之镜
《艺术家之镜:历史背景下的北部欧洲文艺复兴》主要内容简介:15-16世纪的佛兰德斯、荷兰、法国和德国的艺术,包括了那些在西方历史上最赫赫有名的、最优雅的,以及最具有创新性的绘画和雕塑。然而对于北部欧洲艺术的研究,却经常只是更多地在与意大利那些更知名的艺术相比下进行,而不是在其自身的文脉中。在《艺术家之镜:历史背景下的北部欧洲文艺复兴》里,北部欧洲的艺术以其丰富性和辉煌成就被重新表现。凡.艾克、博斯切、勃鲁盖尔、丢勒,以及其他大师们的艺术,在一个变化着的社会中以更宽广的视域被展现出来。克莱格.哈贝森以那些具有自我意识的艺术家作为开端展开他的描述,这些艺术家对于他们自己在现实世界和艺术中的呈现有着完全崭新和生动的理解。教会与政权,新教与天主教,男人和女人,艺术家与赞助人,独立的商业城市和贵族宫廷,文艺复兴世界里的所有这些方面因此被带入到一种联合叙事之中:既展示了艺术本身,又展示了其所在的时代。现实主义的事件,和对于可见世界的展现,对于艺术的意义与目的的展示,以及对于宗教和世俗世界的展示——即它的精神背景和客观背景——在这位著名的批判学者的镜头下可窥全貌。《艺术家之镜:历史背景下的北部欧洲文艺复兴》并非是对于此一时段的广泛而无所不包的调查,而是对于一种精神状态和文化时刻的敏锐而深入的审查,正是这种精神状态与文化时刻孕育了那具有令人窒息之美的、复杂和辉煌的艺术形式。 -
美术的故事-从晚清到今天
《美术的故事:从晚清到今天》内容简介:从晚明开始,西方传教士带来了他们的艺术,在西方艺术的影响下,中国画工、画家笔下的变化,发生在广东地区的外销画、西方艺术家在中国的生活与工作、在上海出现的“海派”画家及其现象、西方人在中国创办的《点石斋画报》、由传教士为传教和教堂服务而兴办的艺术学校“土山湾”、接受西方绘画技法的“月份牌”。以及最早到西方学习艺术的画家,成为辛亥革命之前中国的传统文明加速变化的证明。她们是20世纪中国艺术的原因与直接背景。 -
Painting and Private Life in Eleventh-Century China
In the eleventh century, the focus of Chinese painting shifted dramatically. The subject matter of most earlier works of art was drawn from a broadly shared heritage of political, religious, and literary themes. Late in the century, however, a group of scholar-artists began to make paintings that reflected the private experiences of their own lives. Robert Harrist argues here that no work illuminates this development more vividly than Mountain Villa, a handscroll by the renowned artist Li Gonglin (ca. 1041-1106). Through a detailed reading of the painting and an analysis of its place in the visual culture of Li's time, the author offers a new explanation for the emergence of autobiographic content in Chinese art. Harrist proposes that the subject of Li's painting--his garden in the Longmian Mountains--was itself a form of self-representation, since a garden was then considered a reflection of its owner's character and values. He demonstrates also that Li's turn toward the imagery of private life was inspired by the conventions of Chinese lyric poetry, in which poets recorded and responded to the experiences of their lives. The book draws the reader into the artistic, scholarly, and political world of Li Gonglin and shows the profound influence of Buddhism on Chinese painting and poetry. It offers important insights not just into Chinese art, but also into Chinese literature and intellectual history. -
在藝術終結之後:當代藝術與歷史藩籬
亞瑟.丹托(Arthur C. Danto)是當代美國哲學家兼藝評家,現任哥倫比亞大學教授,他是一位強烈主張終結論的後現代主義理論家,其於1984年發表的論文〈藝術終結〉(The End of Art),宣稱藝術歷史告終,或更確切的說,指的是大論述或藝術進化觀的終結。 此爭議性命題一出,自然引發諸多熱烈討論。本書主要架構源自作者於1995年春天,受邀至華盛頓梅倫講座的講稿,除了對先前「藝術終結」的概念作進一步延伸和說明外,作者更以此帶出當代藝術發展的種種現況,剖釋藝術歷史結束和創作之間的互動關係,因此「藝術終結」的概念不可謂不是了解全書的一把鑰匙。 丹托的終結乃是對大論述的批判,企圖回歸藝術本質,從哲學角度審視藝術,或許正如丹托所言,整個當代藝壇的發展或許正是藝術哲學化的結果:傳統論述築起的高牆倒下,現代主義奉為圭臬的純粹性消失,藝術活動不再定繪畫於一尊,連帶地美術館的定位都要重新調整,當代藝術世界所展現出來的是前所未見的多元化,不但是題材多元,使用的媒材也多樣,而且更要和社會脈動或大眾文化結合,反映人類存在的真實面貌。 綜觀全書,讀者不難發現丹托念茲在茲的問題即為「何謂藝術?」,尤其在藝術多元的今日,視覺或感官刺激已經不是判斷藝術的唯一條件,勢必更加依賴「思考」,方可決定何謂藝術何謂非藝術?「兩件外觀完全相同的事物,如何判斷一為藝術品另一為非藝術品」,丹托對藝術展開全面的哲學探索,便是受安迪.沃荷的「布瑞洛盒」(The Brillo Box)所啟發,與此觀點相關的子題是單色畫的實質內涵,丹托亦有相當精闢之探討。 歷史論述既已遭處決,藝術世界獲得前所未有的自由,各國或各地藝術家紛紛起而創作「自己的」藝術,當代藝術家所處的年代究竟是金色年代還是灰色年代?這樣的發展動向是悲劇亦或是喜劇?實在無法一言以蔽之,現在藝術家可以任意佔用現存的各種風格,但僅止於討論的層面,一切創作都要落實在我們自己的時代,方才算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