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荣的代价
《繁荣的代价》既涉及经济史内容,又包含作者宣言,揭示了富裕国家所面临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裂痕,并阐明理由,建议把这些漏洞转变成力量源泉,变成民族复兴的基础。为了帮助读者理解强大国家是如何分裂的,布赫霍尔茨明确提出了五种强大但充满悖论色彩的分裂力量,这些力量在国家取得经济成功之后开始逐渐损毁国家的和谐稳定。其中包括:日趋降低的生育率、全球化贸易、不断增加的债务负担、日渐消失的职业道德和缺失的爱国主义精神。
-
跌荡一百年
《跌荡一百年》是继《激荡三十年》之后,吴晓波溯流而上,再写中国企业100年。了解中国百年崛起,这是一部不容错过的史诗般作品。
上卷叙述1870—1937年的中国企业变革。作者希望从历史中找到答案:当今中国企业家的成长基因及精神素质是怎么形成的?它是三十年的产物,还是应该放在一个更为悠长的历史宽度中进行审视?在三十年乃至百年的中国进步史上,企业家到底扮演了一个怎样的角色?从曾国藩、李鸿章、盛宣怀、郑观应,到张謇、荣家兄弟、孔宋家族,寻找中国商业进步的血脉基因。作者从一个特殊角度记录中国企业的发展历史,既有文献价值,又有生动故事,洋溢着理想主义的光芒、英雄主义的魅力和浪漫主义的情怀!
下卷重新梳理了1938—1977年的中国企业史和商业变革。作者按照编年体的形式记述了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解放战争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直至中国改革开放时期之前40年的中国商业史。作者试图在这些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探寻中国商业人物和企业的成长基因、精神素质以及发展脉搏。在悠长的历史宽度中如何审视中国的商业发展?在百年的中国进步史上,企业家到底扮演了一个怎样的角色?
-
见证重大改革决策
本书的口述资料几乎涉及所有中央层面重大改革措施,诸如包产到户、价格改革、国有企业改革、股份制、经济特区、证券市场、分税制等以及《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等重要文件的制定。这些亲历者的口述,有对历史现场的生动描述,有对个人经历的深刻反思,有对改革开放历史经验的系统总结,为 深入改革开放的历史提供了丰富难得的第一手资料。
【后记】
本书辑录的改革亲历者口述文献,是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主持的中国改革资料库中选取的。2006年,世界银行前官员林重庚先生为该项目介绍了口述历史的国际经验。
在他的资助下,中国改革资料库项目于同年8月正式启动。项目总顾问为安志文、杜润生、高尚全,项目领导小组成员为刘鸿儒、吴敬琏、杨启先、许美征、林重庚,项目工作小组为杨启先、石小敏、鲁利玲、苏国利等。该项目执行至今,已经12年了。
资料库涵盖基础文献和口述历史两大部分,基础文献包括有关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文件、法律法规和历史文献,口述历史包括改革亲历者的访谈录、语音文件和摄像文件。其中,口述历史部分,主要反映20世纪70年代末至21世纪初部分改革亲历者所参与的中央层面重大改革措施的决策过程。
为了客观地展现中国改革开放各个阶段的具体内容,我们本次从资料库选取了36位改革开放亲历者的口述访谈资料,多为第一次发表。资料按照改革开放推进的历史进程和主要领域排序,以方便读者了解和把握我国改革开放的基本脉络。
这里,需要提请读者和研究者注意的是,由亲历者口述历史,可以使人们回到历史现场,深入了解改革措施出台的历史背景和重大决策的具体过程,这无疑是对正式文献的诠释与补充。
然而,由于亲历者所处角度和地位不同,对改革理论与实践的理解和认识不同,同一个历史事件常会有不同的描述和结论。对此,我们尊重亲历者本人的认知,留待读者进一步辨别。
本书的编纂工作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彭森同志主持,鲁利玲、马役军、胡玉平、余希朝负责具体的编辑工作。在编辑本书时,我们努力做了大量的考证和修订工作,以求尽量展现给读者一个全方位、丰富多彩而又客观真实的历史画卷。
但由于编者水平有限,疏漏在所难免。因此,研究者在使用这些资料时,需要谨慎对待,如有遗补修正意见,亦请见告,以备再版时补正。
值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我们谨以本书,献给中国改革事业的无数参与者和奉献者,对他们几十年来栉风沐雨,砥砺前行,为推动中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所做出的贡献表示深切的感谢与纪念。
本书对当前和未来的改革者们也寄予着历史的厚望和企盼,祝愿他们高举旗帜,不忘初心,勇破改革征程上的艰难险阻,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
经济战争与战争经济
本书围绕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德国的战争手段和经济政策展开论述,阐述了两个概念:经济战争和战争经济。经济战争,是针对经济的战争。战争的一方采用一系列军事、政治手段以期达到削
弱、摧毁敌方经济力量的战略目的,最终使战争局面有利于己方。 战争经济,是应对战争的经济。战争的一方为了打破敌方施加的经济封锁、或缓解因战争而造成的经济困境,而采取一系列
非常手段、实施一些战时的特殊政策,以支持整个战事。
-
无论如何都想告诉你的世界史
大英帝国因为借钱而兴盛?
“保持中立”等于“反对战争”吗?
维京海盗的掠夺其实也是一种贸易?
印刷术影响了我们今天的商业规则?
本书讲述了“不为人知”的世界史,以小见大,从微观的切入点看宏观的历史,为我们带来看待世界史的全新角度。与历史知识的简单堆砌不同,让我们在表象背后,把握人类文明的脉搏。
-
当铁比黄金贵
当那些小小的好奇心可以解释重大历史事件的时候
这本书再次把我们拖入了历史与经济汇聚的旋涡。——法国《现实价值》杂志(Valeurs Actuelles)
经济史是健忘的,它只记录大事件,而那些构成经济史的侧面则被遗忘。
香料、金属、宝石、食材、智能,一切都拥有不断浮动的价值。
技术、交通、武器、颜色制造等领域的变革给社会带来的震荡不亚于奴隶起义、气候剧变或者大瘟疫。
在古希腊提洛岛的奴隶市场,灰色眼睛的女人值四个普通女人,一个会制刀的奴隶比一个自由工人多挣500倍。公元八世纪,唐朝公主将蚕茧藏入嫁妆,把丝绸的秘密带到了于阗国。香料市场有利可图,荷兰人甚至用曼哈顿岛从英国人手中换来了盛产肉豆蔻的普洛伦岛!
在地理大发现前后,欧亚大陆出现新的贸易格局。供求关系、定价策略、工业间谍、技术传播影响着各国间的利益关系。天气变化和政治、军事活动改变着通商路线,沙漠车队渐被海上船队取代。经济利益在陆海间转换,世界政治和经济结构变得扑朔迷离。亚历山德罗·吉劳多讲述的贵金属、香料、颜色制造技术等故事,就这样把我们投入了沸腾的经济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