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布斯堡的灭亡
哈布斯堡王朝曾在十七世纪抵御土耳其人的进攻,守护欧洲文明;当拿破仑军队在欧洲无往不利时,哈布斯堡王朝也是抵抗革命势力的中流砥柱。但是十九世纪,民族主义浪潮席卷全欧洲,这个以多民族著称的“帝国”,如何能够继续保有共主的地位? · 作者分析,这个古老帝国昧于现实,自不量力地走入 与德国连手向全欧洲宣战的窘境。原来自十九世纪后半的几十年来,帝国的军力、国力,早在底下诸民族的威胁、瓜分里四分五裂了。当在萨拉热窝的行刺事件发生时,哈布斯堡还自信满满地选择用武力解决,而不是寻求外交斡旋,对危机的来临丝毫不觉。 · 哈布斯堡的愚蠢行径,刚好正中欧洲各国的下怀,各国对战争早已跃跃欲试,只差没有引信点燃。这印证丘吉尔说过的:欧洲的荣耀与安全竟系于其最薄弱的环节上。 开战时刻,奥匈帝国转眼间便溃不成军,炮弹不足、训练过的兵源不足、冷兵器时代的打法、估算错误的战略、失去现实感的战术,种种因素导致奥匈帝国只是把自己境内六成的男子送入碎骨机,连生病无法上战场者也无例外。 · 史家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延续,人类等于在二十世纪初又经历了一场“三十年战争”。一般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理解多半局限于西战线。本书作者试图结合军事史和外交史专长,呈现东战线错综复杂的经过。一战之后,世界局势发生巨变,两个古老的帝国崩解——奥斯曼土耳其和奥匈帝国,这本书从战败者的角度来阅读一战,也揭开少有人研究的东欧与巴尔干的面纱。 -
无畏之海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1914年到1918年期间进行的人类历史上最初一场世界范围的战祸。虽说战事主要发生于欧洲,而且战场主要集中于法国北部、俄国西部以及巴尔干半岛。但是,这场战争则卷入了几乎所有的列强,而且各国动用了其所有力量,包括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工程师的创意、产业工人的劳作乃至宣传鼓动家的文笔,这股汇聚着力量的洪流形成了人类历史上最初的,影响更是遍及整个世界的“总体战”。这场战争给全人类带来的灾难和毁灭可谓亘古未有,同时战争还荡涤了整个原有的社会秩序。其影响堪称是决定性的,无论是政治格局,还是人类整个社会结构、文化生活、意识形态等各个领域在这场大战以后,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在传统军事思想和体系下展开的,然而由于军事技术的腾飞而造成的巨大破坏力,使得整个战争却以付出当初根本无法预料的牺牲和浩劫而结束的。在长达四年的战争期间,推定死亡人数为战斗人员阵亡900万,平民遇难1000万,2000多万人负伤,战争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据估计损失了当时币值1700亿美元的巨额财富。 在大战期间的海上,战事由海面开始全面向水下和空中扩展,成了传统意义上单纯水面舰艇决战的最后舞台。无论在北海的寒波和迷雾中破浪前进的巨大舰队,排开长达十余公里纵列倾吐炮火的壮美画面;还是秉承超人的智慧和勇气,驾驶设备贫弱的潜艇长驱敌巢挑战钢铁巨舰那种惊心动魄之情;乃至伪装成普通商船,远离故土千万里进行破交战那些伪装巡洋舰的骑士风范,却构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海战的一幅又一幅传奇的画面。当然,由于无限制潜艇战的肆虐,炮击不设防港口的舰队,盲目轰炸市镇的飞艇,却又是那么鄙夷而让人不齿。那些由于国力急遽强盛而企图挑战世界秩序的狂妄君主,那些造成无谓牺牲的拙劣指挥,也都值得让后人发以深思。 这便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大海。 然而,对于这样一场处于世界海战史关键阶段的世纪海战,迄今为止,国内却始终难寻一部能反映其全貌的著作。且不说原创,即便是翻译作品也寥寥无几,且也基本上局限于日德兰海战、施佩舰队等个别内容的叙述。对达达尼尔海峡战役以反映陆上战斗为多,偶尔出现的一些对潜艇战、海上破交战的介绍,也往往停留在局部的描摹。即便在国外,从全球视野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海战进行全面描述的作品也并不多见。 这次山东画报出版社所出版的《无畏之海:第一次世界大战海战全史》却可谓是填补了这个空白,使得我们可以探寻这片被无畏舰那种业已逝去的钢铁巨兽所主宰之海洋。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海战,是以北海为主要战场,烽火遍及世界各地。因此,书中除了北海主战场之外,对于其他海域的战争进行了相应的介绍。此外,虽然名曰“海战史”,但是书中也有关于东非丛林湖泊中的“湖战”,以及多瑙河、美索不达米亚的“河战”,当然还有诞生后不久海军航空兵的“空战”。有时,也会遇到不得不涉及陆地战场的内容,在这个情况下,书中也会进行极为简单的相关介绍。总之希望能够给予人们对于当时整个海军作战具有较为全面完整的认识。 更加发人深思的,书中我们还能探寻到了另一种“无畏”。在寒冷的英吉利海峡击沉一艘美国驱逐舰后,德国U-53号潜艇在罗泽艇长的指挥下勇敢地浮出水面。他们不但收容了两名重伤伤员,还为生还者留下食物、淡水和药品,甚至不顾风险,向附近的英国反潜舰队基地发出标明详细方位的求救信号。这才是真正的无畏,它来源于军人的荣誉,来源于人类高贵的良知。 不过遗憾的是,也正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完全揭开了“总体战”的封印。那种混淆了前线与后方,混淆了军人和平民的作战样式完全释放出了深藏于人类灵魂深处的邪恶。那种真正的无畏精神,却逐渐成为西去的黄鹤。 这样的精神,除了上面的战例之外,还是时常地闪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海上战场。因此,在描述钢铁无畏舰鏖战的同时,我们还可以深深地感悟那种至高的无畏精神。 在卷尾,为了使读者能够了解不同战场在同一时间的进程,笔者在正文之后还整理出了较为详尽的年表。而且还将战争期间损失的所有主要舰艇成表列出。这些舰艇包括了1914年7月28日到1918年11月11日之间损失的雷击舰以上舰艇以及潜艇。这些损失既包括由于战争原因,也包括由于事故、灾难等其他原因。其中也有损失后打捞起再次使用的,对此会在注释中加以说明。另外,中立国方面损失的舰艇也一并列入表中。可见本书具有的资料性也是值得关注的。 -
战争中的平安夜
有一个故事简直令人难以置信,说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次成功的短暂和平。1914年圣诞节,交战国的士兵们放下武器,在前线的无人区共同欢度圣诞节。几个星期来躺在无人区没有被埋藏的死者由敌对的双方在“永远安息”的祈祷声中共同掩埋。战场成了交换烟丝、烟斗、葡萄干布丁、雪茄、朗姆酒、啤酒、葡萄酒的场所。他们互相述说渴望,展示家人的照片,甚至比赛足球。战壕上面立起了圣诞树,铁丝网上燃起了蜡烛。互为敌人的救死扶伤唱起了圣诞歌,祝福圣诞快乐,希望和平持久。 他们是敢于自发追求和平的英雄,他们只是想活着返回家乡。因为不久他们又必须按上司的命令继续开枪,互相杀戮,战争还要持续几年,上百万人即将失去生命,所以这些和平缔造者的故事很快被掩盖。 但是当年的照片留存了下来…… 1914年12月24日,因为圣诞节,交战正酣的英德军队相约罢战一天。满是硝烟的战场上出现了暂的和平。敌对的双方在歌声中走出战壕,互致祝福,甚至举办了一场足球赛。 比赛结束,战争重新开始…… 根据这个故事,欧洲多个国家的电影公司共同投资制作了经典巨片《今夜无战事》。 不分国界、不分信仰、不分何种战争,世界和平是人们的愿望,战争是一个讲不完的失败的故事。 -
The Great War and Modern Memory
The year 2000 marks the twenty-fifth anniversary of the publication of The Great War and Modern Memory, winner of the National Book Award, the National Book Critics Circle Award, and recently named by the Modern Library one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s 100 Best Non-Fiction Books. Fussell's landmark study of WWI remains as original and gripping today as ever before: a literate, literary, and illuminating account of the Great War, the one that changed a generation, ushered in the modern era, and revolutionized how we see the world. Exploring the work of Siegfried Sassoon, Robert Graves, Edmund Blunden, David Jones, Isaac Rosenberg, and Wilfred Owen, Fussell supplies contexts, both actual and literary, for those writers who most effectively memorialized WWI as an historical experience with conspicuous imaginative and artistic meaning. For this special edition, the author has prepared a new afterword and a suggested further reading list. As this classic work draws upon several disciplines--among them literary studies, military history, cultural criticism, and historical inquiry--it will continue to appeal to students, scholars, and general readers of various backgrounds. -
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
Paul Baumer enlisted with his classmates in the German army of World War I. Youthful, enthusiastic, they become soldiers. But despite what they have learned, they break into pieces under the first bombardment in the trenches. And as horrible war plods on year after year, Paul holds fast to a single vow: to fight against the principles of hate that meaninglessly pits young men of the same generation but different uniforms against each other--if only he can come out of the war alive."The world has a great writer in Erich Maria Remarque. He is a craftsman of unquestionably first trank, a man who can bend language to his will. Whether he writes of men or of inanimate nature, his touch is sensitive, firm, and sure."THE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
一战史
第一世界大战宣告了欧洲旧有国际格局的土崩瓦解,自文艺复兴以来生机勃勃、自信乐观的欧洲文化遭受重创,其影响甚至波及亚非广大殖民地,因而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剧烈程度和影响范围塑造了现代世界。更重要的是,它种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种子。不理解这两次大战,就无法真正认识当今我们所处的世界。 约翰•基根以中文世界罕见的深度详述了一战的进程,对交战各方的总体战略、重大战役的战术方针、战争领袖的才干与局限、军事技术的发展、偶然因素的作用等等,均做出令人叹服的介绍与分析。更在单纯军事史的基础之上,关注战争的文化与政治维度,对战争中的“人”的因素寄予了深刻的同情,从而呈现出一幅令人激动、悲悯而又不得不反思的战争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