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的中国形象
《美国的中国形象(1931-1949)(特别版)》描述了20世纪上半期美国公众的中国形象及其成因。作者认丸这一时期美国的中国形象是基于传教士激情,由卢斯媒体误导、赛珍珠小说强化,再由宋美龄推向高潮的不符合中国实际的形象,是美国人按自己的理念创造出来的,实际上反映了美国人的希望和梦想,其背后是美国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不过这种中国幻象在当时对中国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它促使罗斯福政府采取制裁日本、帮助中国的政策,并最终废除了带有种族歧视性的《排华法案》。 -
朝鲜朝使臣眼中的中国形象
本书通过对朝鲜朝使臣“使华录”作品进行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具体考察了朝鲜士大夫看待中国人与中国文化的特殊视角、价值取向以及朝鲜民族对中国的总体想象,系统阐明了这些游记与当时朝鲜人对中国的“社会总体想象”之间的互动关系,较为清晰地勾勒出朝鲜朝使臣眼中的明代、清代的中国形象以及在朝鲜朝语境下中国形象的嬗变轨迹,进一步透视朝鲜民族的社会文化心理,挖掘构成这些形象背后的社会深层的文化意蕴。 -
天朝遥远(上下)
本书在一般社会想象意义上研究西方的中国形象,在七个多世纪的中国形象史中,以启蒙运动高潮为分界点,建构出此前不断乌托邦化的三种中国形象类型和此后系统意识形态化的三种中国形象类型。不仅分析西方的中国形象生成演变的意义过程,提示其中那种普遍的,稳定的、延续性的、趋向于类型甚至原型的文化程式;而且,更重要的是,在西方现代精神结构中研究中研究中国形象,探讨中国形象作为西方现代性自我的“他者”参与建构西方现代性经验的过程与方式,解释中国形象生成的潜在动机与意向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