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的风花雪月
《上海的风花雪月》的主要内容是:上海,曾经被称为东方的巴黎,曾经是个浮华璀璨的花花世界,曾经是西北,最时髦,有着最优雅精致的生活方式。三十年的对外封闭,使上海的昔日繁华被掩埋在厚厚的历史烟尘中。陈丹燕以一个探寻者和怀旧者的姿态徜徉于上海的百年历史中,录访散落在街巷中的历史遗迹,回望她不曾经历过的旧日时光;在张爱玲、张学良、颜文梁等历史名人住过的老房子时遥想他们的人生往事,慨叹于无尽的世事沧桑;透过今日上海的新风气:咖啡馆、洒吧、舞厅、美容院,捕捉把握当代上海人的生活情趣和微妙心态;从饱经磨难而永不改其高洁优雅的张可女士身上,从曾经享尽荣华富贵又曾经一贫如洗而仍不失其精美华贵神韵的郭家小姐身上,发掘出杰出的上海女子所特有的风骨……大量珍贵的老归咎与内文相映生辉。可视为一部文化含量丰富、风格温雅的上海野史。 -
永不拓宽的街道
上海有64条“一类风貌保护道路”将保持原有道路的宽度和相关尺度,并严格控制沿线开发地块的建筑高度、体量、风格、间距等,这64条街道因而被称作“永不拓宽的街道”。这些被条例保护的街道有幸保留了原始的风貌,保留了人们认识、回味上海历史风貌的可能,而陈丹燕则用文字、用故事保留了这些街道更耐人寻味的一面。在书中,陈丹燕娓娓道来“街区风貌是一个整体,所以在保护建筑的同时,还必须保护住与那些建筑相连的街道,不得拓宽,甚至也不得随意修改人行道和行道树。这样,这个城市的记忆和历史就成为城市生活中可触摸的、可感受的一部分,而不再会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陈丹燕可以说是“上海记忆的追寻者”,在深处,陈丹燕视野宽广,心思深厚,她的文字透着精巧细致的韵味。本书是她再次记录上海故事。这些街道,这些人,这些事都将成为上海的记忆。陈丹燕认为,上海从来就是一个敢在街道上无所顾忌地呈现各种建筑的城市,不管怎样的建筑,都能以它看来合理的角度和可以同情的理由并肩站在同一个街区里。 中山东一路、南京西路、华亭路、武康路……在这本书中,陈丹燕以其独特的个人化视角,精选了上海64条永不拓宽的街道中的18条,着力于描写在这些街道上的带有标志性的人和事。这些人是上海人中的少数,却标志着上海进入现代化社会的进程;这些街道都是上海历史街区的保护地标;这些故事具有真凭实据,力求表现历史最真实的印记。在这些街道中,标志性的红房子西餐馆、和平饭店等都化成了她承载故事的容器。故事中的人与家庭,穿越了上海的多个时代,与大量的史料编织在一起,而它们的共同个性则是租界遗留下来的意识形态,这也正是陈丹燕眼中上海区别于其他城市的最大特质。 “一个城市有特殊的历史,这个历史里面可能有愉快的,有美好的,也有辛酸的,痛苦的,你都不能否认。应该说,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对历史的保护也是应该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它。上海是一个需要历史的城市,因为有了历史为借鉴,才有了今天发展的动力。”这是《永不拓宽的街道》一书中陈丹燕引用城市规划局副局长伍江的话,这也是她写这本书的初衷吧。 -
起舞
这是一个女人的心声。她将与你一起分享她作为一个女人的成长过程、成长心事以及成长经验。从孩童到结婚,从亲情到爱情,一切女人的体己话,都写在这里。 我相信女人的一生,也要靠某种梦想的鼓励生活下去,这种梦想有时伤害她,有时将她的生活弄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却仍旧是她内心的支柱。成长的过程本身就不是完美的,它包括在表达和体会纯真感情时最初的造作。要慢慢等你所经历的生活,来帮你洗去它的铅华。无论用什么眼光眺望镜中的女人,都能发现她有了一种情色的美。那种美是知晓秘密后的默而不宣,是被打碎了什么的释然与放肆。是在泥沼里嬉戏的欢陕与惊慌。因为你生育了自己的孩子,你发现了自己的天性。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爱,不是生来就有的,是先有了责任,然后付出,然后才产生爱,就像鲜花是开在泥土里的一样,爱是产生在全力的付出之中。爱情没有了以后才能看出来,你和那个他,是血肉相连了,还是成为陌路。家庭是一个不怎么能讲原则的地方,因为有世界上最混乱也最柔软多变的感情在里面。三十岁以后,那些在你忙于应付的生活里被你向后推去的心愿,在你对时间的惊异里纷纷站了起来。 你遇到的那个人,像一根火柴一样,划亮了你的生命。他让你明白自己的心还可以这样激烈地再跳动一次,你心里还有许多没有被照亮过的柔情,你的生命还可以再次盛开。这个人,你自己,在爱情中,那种孤注一掷,那种火一样的忙乱和失控,还有内心的灼痛,爱情从来就不只是甜美的感情,灼痛必不可少。生活对女人的侵蚀有两种:一种是贪婪和过度,像夜夜出入于晚会;另一种是劳累和磨损,像双手日日在冷水量浸得又红又肿。一个女人四十岁了,在惊艳于生活的同时,已经开始接受生活本来的面目,懂得不向它拼命所要。也许就是因为懂得了不要,才有了惊艳的喜悦。女人的心思总是百转千回,因为太多太细太难照顾,而让人不免生厌,为了不让人,有时也不让自己生厌,大多数女人都选择了沉默。生活重新造就了你的脸,一张注释着你经历的脸。它与你心里有多少善,有多少恶有关。了解到爱情是会开,也会谢的蛤了,一个女人的态度,并不是释然,而是犹有不甘。她此后的生活,就是在不甘中争取和挣扎,用千百种方式。生活原来是这样此一时彼一时。 -
上海的风花雪月
《上海的风花雪月》讲述十多年前,上海还是一个颓唐的城市,有大把无法功利的时间,大把沉默的记忆,在港口多云的天空下,到处能看到历史对接时讥讽的微笑。我因为它的颓唐和那些反讽的机锋而喜爱在那些街区漫游,如同一个拾荒者,捡拾落四处的沧桑。它们如同雨后地上留下的水洼,断断续续地倒映着遥远的蓝天白云,我最难忘那含蓄的距离。在我心里,那就是上海这旧通商口岸城市的动人之处,它脂粉与污秽下带着体温的真实肌肤。 十年过去了,上海变得生机勃勃而嚣张得意,而我的感情,从十年前带有爱意和幻觉的玩味,转化为如今心中渐渐锐利起来的失落之痛。当一幢老房子被修好,当一个默默无闻的族群被人惊艳,当一种生活方式被终于认同,它立刻成为热气喧哗的世故与市井。这仍旧是个功利高于一切的城市啊。 我将这些变化写在十年前的文章后面,好像描出了一道隐藏在时间中十年轮回的曲线…… -
漫卷西风
《漫卷西风》是陈丹燕最新文化随笔,为她的欧洲文化旅行随笔系列中的一本,主要记录奥地利、德国之行,配合第一手的图片资料,将希茜公主、茨威格、弗洛伊德、蓝色多瑙河等等沉积在一代人记忆深处的碎片娓娓道来。 -
慢船去中国.简妮
《慢船去中国·简妮》是上海女作家陈丹燕耗时最长、篇幅最长、写得最辛苦的一部长篇小说。分《范妮》和《简妮》上、下两册。小说讲述了一个有关留学美国的故事,借上海滩一个显赫世家:王家的沦落为背景,怀旧气氛的浓郁与当代生活的冷峻交相辉映,通过姐姐范妮和妹妹简妮的命运变幻,演绎了一部撼动人心的悲剧。作品细腻地描绘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到九十年代中期,经济腾飞前上海人的一种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