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湘行集
-
边城·湘行散记·湘西
《边城·湘行散记·湘西》内容简介:沈从文,中国现当代文学家、艺术史家。湖南凤凰人。苗族。年少时在湘西当过兵。1923年夏,受五四运动影响,只身来到北京。1924年开始发表作品。1949年前,主要从事文学创作,1949年后转入从事艺术史研究,有《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传世。 《边城·湘行散记·湘西》收入沈从文代表性小说《边城》,散文集《湘行散记》、《湘西》。沈从文通过描写湘西风土人情来表现生与死、爱与欲、永恒与变化等主题 -
太阳下的风景
文章是为纪念一些山水和人物写的。山水长在,尊敬的人物已经消逝。我存心不评论作品的原因是——这些人要不是我的亲戚、朋友,便是我尊敬的师长。只由于接近的方便,我提供一些他们的生活、思想片段,也许对今人或后世有些用处。 每当看到黄永玉先生,总像翻开一本厚厚的生动有趣的大书、新鲜、幽默、智慧、博学,使人学益无穷。永玉的这个集子,以旧的诗情为情,以新的画意为画;刁钻谐趣兼备,极多神来妙笔,雅俗共赏,阅 -
龙朱集
一组圣洁的浪漫故事。自然的神性与人的神性,在梦幻般的境界中交织为一片云锦。 又一组,则近于现实故事,在平凡中,甚至琐碎中见出诗意。 -
花花朵朵坛坛罐罐
1949年以前,沈从文是作家,写了四十几本小说和散文;1949年后他转行做了文物研究专家,和坛子、罐子、绸子、缎子打交道近四十年,期间的专注和投入并不比早年从事文学创作时少,对文物的鉴赏和积淀的艺术观同样是大师级的。 本书即收录了作者“另一半”创作:鉴赏文物的心得和对艺 术的感悟。包括四十几篇笔记、随笔、讲稿和学术文章,涉及器皿、织锦、服饰、书画等类,还谈了个别地方的民俗文化。从中不仅可以饱览丰富多彩的文物考古艺术,也可寻觅沈从文离开文学圈后的生命轨迹。 文学大家沈从文数十年文化、艺术、考古、鉴赏、收藏文物研究的心血之作。 沈从文常年与文物为伴,结合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而总结出的经验,值得文物爱好者借鉴。是文物鉴赏、收藏的必读书。 数百幅精美图片,以图注文,直观呈现不同时代文物风貌。 大家经典之作,由名家陆智昌设计,装帧精美,值得珍藏。 我从这方面对于这个民族在一段长长的年份中,用一片颜色,一把线,一块青铜或一堆泥土,以及一组文字,加上自己生命作成的种种艺术,皆得了一个初步普遍的认识。由于这点初步知识,使一个以鉴赏人类生活与自然现象为生的乡下人,进而对于人类智慧光辉的领会,发生了极宽泛而深切的兴味。 ——沈从文 从文物研究来说,我所研究的问题多半是比较新的问题,是一般治历史、艺术史、作考古的,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机会接触过的问题。我个人觉得:这个工作若做得基础好一点,会使中国文化研究有一个崭新的开端、对世界文化的研究也会有一定的贡献。 ——摘自沈从文在美国圣若望大学发表的讲演 大家的文笔,专业的视角。对于文物研究者和鉴赏爱好者,这是文物鉴定和鉴赏的重要参考,以文献与文物互证的方法研究文物,寻绎源流,行文活泼,目光独到,还从古为今用的角度提出很多日常工艺发展的设想,处处可以感受到沈从文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热爱。 ——编辑手记 -
山外一座山-沈从文美文选读
沈从文竭力从形形色色的生命现象中归纳出一种永远处于“燃烧状态”的至纯至美的生命本质……——著名学者 钱理群 写小说,他真是太认真了,十次、二十次地改。文字音节上,用法上,一而再的变换写法,薄薄的一篇文章,改三百回根本不算一回事。——著名画家 黄永玉 读沈从文的散文,我们能学会欣赏人、欣赏一切有趣味的“事”。沈从文在散文中常使用“有趣”这个词语来评价人和事,这可能与他的早慧,以及从小就注重阅读自然和社会这本“大书”有关。他在《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中说:“我生活中充满了疑问,都得我自己去找寻答案。我要知道的太多,所知道的又太少,有时便有点发愁。就为的是白日里太野,各处去看,各处去听,还各处去嗅闻:死蛇的气味,腐草的气味,屠户身上的气味,烧碗处土窑被雨以后放出的气味”,后来发展为对一切有个性、有追求者的欣赏。在他笔下,大王与司令官、“老战士”、虎雏、姓文的秘书、印刷工人、托尔斯泰式的老水手、以及迷恋音乐的定和都是“有趣”的人,他们有品位,有情趣,对于人生都有一份认真地执著和敢做敢当的气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