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考古学史
本书是阎文儒先生的力作之一,作者将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科学的断分,对各个时期中国所取得的考古成就和涌现的考古学有作了简要记述。此外,作者从社会、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着手,分析了促发中国考古学嬗变的各种原因,以及由此所引领的考古形态上的变更。 -
青木正儿家藏中国近代名人尺牍
《青木正儿家藏中国近代名人尺牍》讲述日本中国学的发展,在明治时期以后尤为迅速。其中,青木博士所作出的贡献及其影响极大。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青木博士不仅在传统的古典研究方面,而且在俗文学、现代文学以及名物学方面也作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他还兴中国的许多学者积极进行学术交流,相得益彰。这在青木博士的时代,是非常罕见的。一九六五年,名古屋大学附属图书馆收藏了青木博士的一部分藏书和笔记等,建立了青木文库。这些藏书和笔记是青木博士的遗孀应当时的文学部教授水谷真成先生的请求捐赠的。张小钢先生在整理青木文库的笔记时,通过立命馆大学笕文生教授的介绍,与青木先生的令息、立命馆大学中村乔教授取得联系,并徵得中村教授的同意拍摄了青木家珍藏的中国近代名人书简。 -
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
《近代中国的知识与制度转型》分为概念、学科、教育、文化、制度5篇,共19章,分别探讨与主题密切相关的解释一词即是作一部文化史、分科的学史与分科的历史、“教”与“育”的古今中外、近代中国国字号事物的命运、章程条文与社会常情及其变态等重大问题。概念篇以科学、美术、地方、少数民族为例,由史事展现概念的发生、演化进程及其含义的复杂;学科篇以考古学、中国哲学、北京大学政治学科的成立、中国“文化学”的学科建构以及中山大学人文学科的取向为例,显示以分科为科学的影响以及古今中外学问的不同条理系统的缠绕;教育篇分别考察了所谓私塾及私塾改良、学制改变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政教合一与乡村建设的复杂纠葛,可见以外来观念认识中国事物的偏差以及不同学说体制影响近代转型的详情;文化篇则从汉字、冠服、绘画、中医等改革,体察国人在把握民族性与国民性(或时代性)的尺度及其平衡关系方面的困扰;制度篇由改行预算制、邮政与驿传、铨选变更等方面检讨外来体制取代固有制度进程中的种种纠结变异。 -
中国社会学经典导读(套装上下册)
这是一本我花费的力气最多,但也是在编写中最快乐、最兴奋的书。因为在编写过程中,我感到有机会与那么多的学术大家对话。搜寻到这些学术大家的每一本难觅的著作,都给我一种莫名的喜悦,就像是中彩或发现了宝藏。 这项工作前后持续了两年多的时间,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逐句校对了全书约70多万字的选文,我把此项工作当作与大师们的心灵对话,不仅受益匪浅,而且乐此不疲。做学生的时候,主要是系统地读西方社会学的著作,过去还没有像这次这样非常系统地读中国社会学早期的著作。 本书共介绍了56位学者的生平、著作和学术贡献,精摘了他们的约75本著作。这项工作就像探寻中国早期社会学在各条路径上的发展轨迹,并在这些轨迹上确立一个个的界碑,每一个界碑都将成为此后轨迹延伸的起点。 ——李培林 -
二十世纪以来的社会理论
本书以社会理论大师为纲,简明扼要地勾勒了20世纪以来社会理论的发展全貌。作者以简洁易读的文字展现了社会理论具有挑战性的阐释,涵盖了社会理论界的关键人物和古典学派的思想,包括涂尔干、列维-斯特劳斯、帕森斯、默顿、卢曼、亚历山大、米德、戈夫曼等。作者架设了一座沟通哲学与社会理论的桥梁,在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下讨论福柯、吉登斯、哈贝马斯的理论及其贡献,还囊括了大量最新材料,包括法国实用主义哲学和文化社会学、齐格蒙特•鲍曼、乌尔里希•贝克、曼纽尔•卡斯特尔、迈克尔•曼、萨斯奇亚•萨森、兰德尔•柯林斯、西达•斯考切波等当代社会思想家的成就。 -
清儒學記
本《张舜徽集》是继国学大师、著名历史学家、历史文献学家张舜徽先生的著作《张舜徽集》第一辑推出后的第二辑。第二辑7部5册,内容涉及面更广。本书为其中一册,是以学记形式,以整体为对象写出的清代学术史,突出了若干有代表性的学者、学派的重要贡献。该书内容丰富,思想精粹,创见甚多,是一部高质量的学术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