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份认同的困境
《身份认同的困境》内容简介:我是何人?我们又是谁?谁来定义“我们”呢?我们认定“他们”是什么人?界定“他们”的基础是什么?每个人都有多重身份,无论是在社会、机构和组织中、还是在跨国空间内。在此意义上,“欧洲”这个不明确的概念构成了一个绝好的身份认同之因素相互交织的例子。 经历部分由个人记忆决定,但更主要的是由家庭、学校和媒体传递所谓的“集体记忆”所决定,这些传递的影响铸就了各种身份。身份概念影响到人类群体构思和组织其未来的方式,即对政治事务的组织。在当前身份问题日渐凸显之际,对此进行思考显得尤为可贵。 随着全球化、欧洲一体化和移民潮的发展,身份认同问题越来越困扰社会、国家、民族、社群和个人,并成为一个热门话题。《身份认同的困境》基于欧洲对这个问题的辩论而出现的种种疑惑,从政治身份、个人身份、集体身份、欧洲身份及价值观身份等方面来探讨身份的多样性和认同的变迁,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某些趋势,加深对欧美社会和舆情的了解。 -
社会运动,1768—2004
《社会运动(1768-2004)》展现了当前世界范围内的社会运动正在如何变化——涵盖了新技术和全球化的影响,磨砺了人们对于上述影响是否为“新”以及怎样为“新”的认识;追溯了社会运动的创建与演进历程,伴之以对社会运动何以丧失活力的检讨;探索了诸如“民主化何以真正发生?”等根本性的问题;考察了社会运动与身份、公民权及资本的关系,并对社会运动能否生存于威杈主义国家进行了思考。 -
政治人
《政治人》一书的特色在于打开了当代政治学研究一种新的视野,或者说把政治学研究的一种传统的方法继往开来,现代化了。这种方法就是政治社会学的方法。所以书的副标题叫“政治的社会基础”。 -
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
《大河移民上访的故事(从讨个说法到摆平理顺)》作者以讲故事的方式把大河电站移民集体上访所引发的冲突事件纳入农村社区生活世界的权利关系中去分析,通过对起伏跌宕的移民上访——政府摆平这件官民正面遭遇的详尽描述,揭示出双方所共享的政治文化及其运作机制。 -
城市里的陌生人
中国的改革开放造就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大规模人口流动,在三十年的时间里,超过两亿中国农民离开家乡,进入城市寻求务工、经商的机遇。这一现象深刻地影响了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结构以及文化再生产。本书所展示的,是人口流动所引发的空间、社会关系重构,以及跨区域联系网络的建立。通过展现一个典型的外地人口社区——北京丰台“浙江村”的发展、繁荣、拆除、重建,作者展现了后毛时代(post-Mao era)中国社会治理模式的转变以及私人社会空间对传统管理制度的挑战。本书挑战了“市场胜利、国家撤退”的简化论,强调要从更为复杂的日常实践和持续的变迁当中去理解当代中国的“国家-社会”关系。 -
黄河边的中国(增补本)(全2册)
《黄河边的中国:一个学者对乡村社会的观察与思考》是一本对中国痛之切、爱之深的书,是一个上海学者在黄河边上的社会调查报告。全书分成上下二篇,详细记录了作者1996年5月至11月期间的日记式调查报告。《黄河边的中国:一个学者对乡村社会的观察与思考》内容全面,通过作者的切实体验对当今中国乡村社会的现状提出了思考,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及探索性,颇值得一读。本书是重新修订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