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史的构造
本书是日本著名学者柄谷行人对其《跨越性批判——康德与马克思》和《迈向世界共和国》所述观点全面体系化的一部理论著作。作者试图对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作批判性的继承。 马克思主要从经济基础即“生产方式”的维度来考察社会构成体的历史,国家和民族便被视为观念上的上层建筑。柄谷行人则认为这种维度存在一定的缺陷,无法充分说明前资本主义社会的状况,而且,即使在资本主义社会,国家和民族也并不是只要“生产方式”改变就会自动消解的观念性对象。因此,他试图再次从经济基础入手,从“交换样式”的角度考察人类社会构成体的历史,从而对资本主义的结构性危机和人类未来发展的前景,分别作出自己独特的批判和预测。 -
马丁·盖尔归来(第二版)
1560年的夏日,如果不是有一个装了一条木腿的人闯进法庭,那个真名叫阿诺•迪蒂尔的精明的农民,几乎就说服了图卢兹高等法院的法官们,他就是马丁•盖尔,拥有马丁•盖尔的身份、财产和妻子。当马丁•盖尔现身,一切都改变了。四百多年来,这个传奇故事一再被讲述,甚至被搬上舞台和银幕。娜塔莉•戴维斯在担任同名法国电影的历史顾问之后,又进一步去探求历史真相,凭借她历史学家的专业训练和栩栩如生的叙述技巧,写下了这本新文化史学的经典之作。 本版增补了两篇文章,续写《马丁•盖尔归来》之后作者新的研究尝试和理论思考,为“故事之故事”提供了精彩的素材。 人们只能敬佩娜塔莉•戴维斯的这部重要著作,她在建构历史的过程中,摆脱了任何类型的意识形态偏见……电影是一部巨片,但娜塔莉•戴维斯的书更加出色。 ——埃马纽埃尔•勒华拉杜里,《纽约书评》 本书以活泼的散文风格写成,可读性强,但并未流于简略。《马丁•盖尔归来》也许是继芭芭拉•塔克曼的《遥远的镜子》之后,叙述最生动、资料最丰富、最引人入胜的历史著作……它呈现了16世纪法国生活、爱情和司法的丰满和绚烂的画面。 ——罗伯特•C.坎波,《西雅图时报》 这是迄今为止对这个独特故事的最细致的描述。娜塔莉•戴维斯建构了一部社会史杰作,我们由此可以看到那些不懂读写、因而也没有留下记载的16世纪农民的生活。 ——琼•斯特劳斯,《新闻周刊》 娜塔莉•戴维斯将一个成熟学者的专业技巧、业余读者的好奇心以及轻松愉悦的文风糅合在一起……在可能和局限、角色和处境之间,戴维斯恰到好处地把握了平衡。人物被放回到历史之中,同时又没有脱离社会和政治的因素。 ——帕特•奥夫德黑德,《乡村之音》 -
1492:世界的开端
《1492:世界的开端》由菲利普·费尔南多-阿梅斯托编著。 世界将于1492年终结,先知、预言家和占星师们如是说。他们是对的。他们的世界确实终结——而我们的世界开始了。 在这部历史作品中。作者将现代世界的特质追溯到1492年。1492年,一切都发生了改变:全球权力与财富的分配结构,世界主要宗教与文明的分布,以及各个经济体互相问的联系,即我们现在所谓的全球化的日益凸显。1492年所发生的事件改变了这个星球的整个生态系统。个人主义,同居于一个的观念,即作为人类的—份子的观念在1492年得以成型并开始显现。 为了探知现代性的起源,菲利普·费尔南多-阿梅斯托编著《1492:世界的开端》将与历史上的旅行家一道,沿着这些开始将世界连接起来的线索,带你进行一次环绕当时的世界之旅。旅行起始于格拉纳达即欧洲最后一个崩溃的伊斯兰王国;然后去往廷巴克图,一个繁荣的、新的穆斯林帝国。与葡萄牙探险家们一道,访问南半球上的第—个基督教国王。我们也将和那些被西班牙驱逐的犹太人一起,跨越地中海来到北非、意大利和伊斯坦布尔。我们将见证文艺复兴在佛罗伦萨的兴盛,目睹罗马在亚历山大·波吉尔统治下的堕落;看到伊凡大帝统治下、充满发展活力的俄罗斯及其冰封之地,也将会听到印度洋岸边神秘诗人的吟唱。我们将与哥伦布—道踏上大西洋的航行。在加纳利群岛上的一个古老火山口的纵深处,见证欧洲第一个海外帝国的诞生。我们将会看到,阿兹特克人和印加入正在美洲塑造一—个新世界。 历史似乎是一个路径难觅的迷宫,但是,一个好的向导可以为我们找到出口,回溯到某个特定时期,即如今这个世界中最为显著的某些特质开始出现的那个时期。 -
世界文明史
《世界文明史(套装上下册)》内容简介:本书特别适合大学课程使用。它的撰写从一开始就将学生放在心中,帮助他们一窥从史前到21世纪的世界文明的内在关系。章节的设置也特别针对课时,尤其强调了社会和文化的趋势与事件。较之市场上的其他教科书,给予了西方以外的人民更多的书写。 -
西方帝国简史
本书内容包括:首位征服世界的人、罗马帝国、世界帝国、征服海洋、散播福音、伊比利亚世界的衰落、自由的帝国,贸易的帝国等. -
中亚文明史(第3卷)
六卷本《中亚文明史》是全面描述中亚文明这一重大主题的首次尝次。出版这套史书与教科文组织的宗旨完全吻合,该组织一个著名的国际专家小组多年来协同合作, 已经进行了有关的基础研究,力图向更多的公众介绍位于欧亚大陆心脏地带这一辽阔区域的文明史实。 六卷本《中亚文明史》将揭示中亚地区从文明之初到当今时代各种文化的兴盛和衰亡。该地区只有很少一些地名,如撒马尔罕、布哈拉或希瓦,是公众所熟悉的:如今一些知名的专家(许多是当地人)通过本书为我们揭开了帷幕,显示了中亚文明更加丰富多彩的一面。从一个大的范围讲,古代和中古世界史就由欧亚腹地各族人民的迁徒而形成的,迁徒的范围从西部的黑海一直延伸到东部的中国本土边境。 《中亚文明史》第三卷论述的年代从公元三世纪直到八世纪。在这一时期,各种政治事件,交战的王朝和民族运动相互交织,形成一幅纷繁的画面,而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动乱也造成了深远的影响。这个时代产生了萨珊伊郎(224-651年)和中国唐朝(618-907年)等强盛的帝国,其他许多较小的领地和国家也纷纷建立。游牧民族掀起了移民浪潮,草原帝国(勾奴、口厌哒、突厥等)的出现不仅在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留下印迹,还常常向定居区域蔓延,在定居人口中增加了新的民族成分。这种多民族共存的社会在道教、琐罗亚斯德教、摩尼教、萨满教等伟大的宗教传统中扎下了根。 阿拉伯人在征服伊朗和中亚后,将伊斯兰教带入东方。中亚大部分地区呈现伊斯兰化,根本改变着生活的各个方面。拥有灿烂文明的萨珊伊朗、印度、花刺子模和索格底亚那以及新疆绿洲国家与其他地区开展了广泛的商贸交流。丝绸之路及其他商路进行的广泛货物流动,自然也伴随着艺术与科学的交流,以及各种思想和文化的互动。因此,这一时期艺术和智力的创新空前繁荣,出现了伟大的科学和文学作品。宗教与世俗艺术共同昌盛,创造出辉煌的杰作。这一地区从公元三世纪至八世纪的战略地位越来越重要,同时,对世界文明以及世界文化和科学遗产与作出了重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