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感经济
人工智能全面进驻人类生活的几百年里,人类智能的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产、消费等各个环节都产生了新的特征。作者以人工智能的发展作为线索,梳理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并以此为背景,引申出新的经济时代可能发生的工作性质、教育体系、女性地位、消费方式等的变化。
伴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人类社会走过了体力经济时代,正在经历思维经济时代,并已经显露出情感经济的特征。在情感经济时代,随着机器被训练着开始“思考”,过去需要人类智能的许多任务现在都通过人工智能实现了自动化。然而,注重情感或情绪体验的工作却仍难以实现自动化,所以情感经济的本质就是强调“情商”和“同理心”。这一时期,人类工作中技术性的部分慢慢淡化,情感向的技能将进一步升级。
人类对于人工智能的开发仍在继续,伴随而来的担忧和争议也将一直存在。如果人工智能进一步产生情感,打破人类在创造力、共情力领域的“垄断优势”;如果机器全面压制人类智能的“奇点”真的到来……人类未来要去向何方,人机共生的伦理困境如何突破,都是不可逃避的问题。
-
怪物解剖学
暗黑美学名家操刀
盘点历史上各色怪物的制造法
剖析创生、复活与机械文明的谱系
内容简介
《怪物解剖学》是一本围绕“创生”展开的欧洲文化研究散论。从泥人哥连、瓶中小人、自动人偶再到工业革命之后的机械文明……这本随笔集梳理了各类神话传说与宗教典籍中出现的创造者的谱系,解说了从神话时代到现代的创造思想与文化变迁,并且考察了创造的条件和创造行为背后的深层心理等。
编辑推荐
◎20世纪日本人文科学领域“无尽知识迷宫”中的怪人——种村季弘
他曾受三岛由纪夫赏识,是与暗黑美学大师涩泽龙彦齐名的幻想文学旗手,以“稀世的博闻强识”享誉日本文坛,古今东西的异端文 化知识信手拈来。
◎《怪物解剖学》——汇集暗黑怪物们在各类典籍中的蛛丝马迹,追踪神明创生之法的种种真相
本书不仅详细讲解了犹太拉比造哥连、霍恩海姆炼制瓶中小人等耳熟能详的“创生”故事,还一步步剥开这些被造的怪物们如今被商业主义糖衣包裹的既定面貌,还原宗教势力更替与历史变迁等多种因素发挥作用之前,这些怪物的真实含义和本来面目。
另外,本书还首次收录大量宗教与炼金典籍中有关“创生”内容的原文内容:炼金术师帕拉塞尔苏斯(即霍恩海姆)在其著作《自然魔术》中详细列出的制造何蒙库鲁兹的每个步骤,犹太教经典《塔木德》与《创造之书》中关于创造哥连的具体记述,以及1872年在维也纳某位共济会会员付注释的原件摘要中关于瓶中小人的记述(毛姆可能曾在大英图书馆借阅这份摘要)……
◎《怪物解剖学》——梳理历史长河中创造者的谱系,探寻“创造”行为的思想构造
从作为圣女贞德罪状之一的曼德拉草,到13世纪天启博士拉蒙·柳利设计出的只要转动圆盘就能给出答案的“大衍术”装置,再到曾击败拿破仑和富兰克林却被爱伦·坡识破把戏的土耳其行棋傀儡……人类的“创造”从蒙着魔术与神话面纱的蒙昧时代步步向前。
模仿神明造人的人类,为什么会造出怪物?在人工智能与奇点被热烈讨论的当下,跟随种村季弘,抓住“无时间”这条线索,探究从古至今不断进行创生、制造怪物的人类的思想构造。
◎《怪物解剖学》——透过神秘学、炼金术、文学、神学与精神分析等框镜,窥探被造之物的虚幻与真实
从索菲亚神话解说作为《星球大战》世界观基底、贯穿《达芬奇密码》的诺斯底主义;从三个看似荒诞无稽的梦境,分析笛卡尔这位现代哲学创立者的精神世界;从对歌德《浮士德》与莎士比亚《冬天的故事》的文学分析中,剖析何蒙克鲁兹与水成论、火成论的关系,探究“时间”作为终极反派的意义……
本书着重引用、讲解的著作典籍有:《创造之书》《圣经·诗篇》《约翰旁经》《使徒行传》《妖精之书》《心理学与炼金术》《魔法师》《神秘学和其象征表现的诸问题》《谈谈方法》《人是机器》《逃避女性》《歌德谈话录》《非人之恋》《伊尔的维纳斯像》《法伦的矿山》……
名人推荐
……以这方面的人物为素材进行创作,现代日本没有谁能比得过种村氏。
——涩泽龙彦
……如果说涩泽的魅力在于他那甚至可说是到达自恋程度的对于端正的心念,那么种村的魅力就在于他潜在的虚无主义和与高深莫测相去甚远的黑色幽默。
——《日本大百科全書》
书之秘境,亦或魔境。
炼金术、神秘主义、吸血鬼、人造生命、人偶、恶魔、奇人......这些事物阴暗又诡秘,却能吸引我们去一探究竟。种村对古今东西非正统文化和人的批判和论述,全都带有神秘色彩而又引人入胜。
——日本书评人石井评种村季弘
世间存在“正统”,存在被认为是“真实”的事物。通过观察非正统或被认为是虚假的事物,种村揭示了那些看似稳固的正统和真实到底有多么微妙、危险和充满欺骗性。他描绘了人们被正统和真实摆布的可笑和悲伤。
他带着一种 "但真的是这样吗?"的警惕感来看待那些宏伟、辉煌和看似正确的事物。
——音乐评论家、日本庆应大学副教授许光俊
碎片化、分析性的讨论对于那些寻求丰富灵感的人来说,是一种衰弱的毒药。我沉浸在一种近乎魔幻的博捜广览中,很长时间以来,我第一次感觉到了一种满足感,仿佛得到了充足的创作营养。
——日本芥川奖得主、《日蚀》作者平野启一郎
-
达·芬奇传
♠ 德国畅销历史杂志Damals年度图书!文艺复兴史专家生动作传!
♠ 一本书,洞悉一位伟大天才的学习和创意秘诀,顺便读懂一部文艺复兴史!
【内容简介】
列奥纳多·达·芬奇(1452—1519),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艺术家和科学家。
可以说,作为一个艺术家,只有少数人能和他平起平坐,而作为发明家或全才的他则几无对手。除了绘画,他在雕塑、建筑、音乐、物理、几何、解剖学、水利工程、设计等许多领域都成就斐然。同时,也没有谁像他那样身上充满了谜团和矛盾。他有旺盛的好奇心,想法层出不穷,却苦于无法把它们系统化。他凡事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很多好创意也因此流产。在许多方面,他都算是异类。他是私生子、同性恋,巧舌如簧地周旋于一个又一个赞助人之间,同时,他也会广积人脉,积极争取每一个机会,大力宣传自己。他更懂得把自己的才华最大程度地变现。在对16世纪艺术家收入的统计中,他位列第二。不仅仅在 21世纪,就连17世纪Z UI昂贵的画中也至少有一幅是他的作品。
作为欧洲久负盛名的文艺复兴史研究专家之一,作者贝恩德·勒克参考海量一手资料,让读者得以难得地贴近这位如同宇宙般包罗万象的天才。本书不仅详细再现了达·芬奇的人生和创作历程,让你一窥他一步步成长的秘诀,也再现了与他的一生交织在一起的动荡时代,带你在走近大师的同时,顺便读懂一部文艺复兴史!
【编辑推荐】
◆500年罕见的跨界创意奇才,达·芬奇的传记。
文艺复兴史专家参考海量一手资料,考据严谨详实;
◆长知识:从本书真正读懂达芬奇作品,顺便读通一部文艺复兴史!
处处有来历,人物有对应。好读又有说服力。
每一段旅程,都是一次权力更替。
读完达芬奇的人生,就读通了文艺复兴史!
◆极具启发性和励志:从学徒到成名,洞悉一个神级学霸的学习和创意秘诀。
可复制的学习和思考法:详细再现从观察世界、产生创意到一次次实践的全过程。
旺盛的好奇心、勤奋、重视人脉、卖力推销自己,等等。
他的失败也同样给人启发:比如无法把知识系统化。
◆超好口碑。畅销历史杂志DAMALS年度图书(2019)!
《新苏黎世报》:关于达芬奇的人生和创作的非常好读的传记。
◆精装双封印刷,辅以108张图片+人名表。
-
当代剧作选——今天全部停止
本辑《单读》邀请戏剧编剧、导演陈思安担任特约编辑,首次引进、完整出版四部国外当代青年剧作者剧本:瑞士剧作家马蒂厄·贝尔托莱的《豪华,宁静》、英国剧作家艾玛·克劳的《缝纫小组》、英国剧作家阿里斯戴尔·麦克道尔的《X》和美国剧作家山姆·马克斯的《鸡笼》。
新世纪以来,新一代青年剧作家带着全新的问题意识,尝试革新戏剧文本写作的结构形式、语言风格、人物特性,创作了一批反常规的独特剧作。单读遴选了其中四部剧作,呈现最前沿的戏剧实践,革新对戏剧的想象。
这四部剧作以批判的眼光正视真实生活,回应我们今天共同面临的困境:“死亡”与“自杀”之辩;高速发展的科技生活与普通人基本情感需求之间的对冲及相互改变;人类征服太空的渴望与故土覆灭的反思;个人成长与性别认同过程中难以摆脱的外部精神控制与个体内在的争斗。
本辑《单读》还收录了范西聚焦剧场的摄影作品,陈以侃为汤姆·斯托帕德撰写的评论,续写戏剧(剧场)的魅力;金特的小说、巫昂的随笔、毕晓的评论,延续本辑对于今天人类共同的生存危机的探讨。
-
朴
【编辑推荐】
他是中国文艺学泰斗
也是莫言、余华的老师,被称为一代文坛教父
但他首先是他,一个“朴”到极致的人
童庆炳的一生,
映照的是他所经历时代的历史,一部知识分子的心灵史
★他出身于贫寒,但有一位伟大的祖母
童先生是苦孩子出身,家里穷到他从小的理想是每天能让七口之家有五斤米下锅。而为了支持自己的孙子近乎奢侈的读书梦,祖母不惜拿出积攒了一辈子的棺材钱来给他交学费。更重要的是,她向他的生命注入的善良,让他对意识形态的狂热免疫,在政治正确卷席一切的时候能守住人性的尺度。
★当历史走起弯路,他拒绝着历史的道
底层者特有的强烈上进心,让童先生得以从山区来到北京,但他并不盲目地追求进步。于是近乎奇迹的是,他不仅从未在运动和斗争中整过人,保持了人格的清白,还绕过时代去到国外,为自己赢得暗地里读书的时光。这里面有运气的成分,但更主要是因为他在关键时刻作出的两次关键抉择。
★他首先是大师们的学生,其次才是泰斗
在打倒孔家店的氛围中,童先生依然维持着对老师的古老的尊崇和感恩,不仅尽可能地保护他们,更从他们的身上汲取营养,获得做学问和做人的启示。正是靠着这种擅长当学生的能力,他才能为自己打下深厚的基础,不断在理论上有所创新,几乎靠一己之力为中国的文艺学理论奠基。
★他还有一支小说家的笔,这让他得以成为大师们的老师
童先生会让人不禁联想起大批评家乔治·斯坦纳,虽然他的小说无法如学术那般给他带来公众声誉,但它们可以表明童先生绝非所谓理论的生产者,而很少有学者像他这样保持理性和感性的平衡。正是凭借这样的全面,他才不仅有一批理论家弟子,还有一些已经进入大师级的作家弟子,其中最有名的无疑是莫言。
【名人推荐】
孔子的伟大离不开他的弟子七十二贤人。童老师学生的阵容令人赞美。而他本人是黄牛一样地耕耘着,坚持着,谦虚着与进展着。
——王蒙
童老师在课堂下是蔼然长者,端重慈祥;在课堂上却是青春生动,神采飞扬。他讲课时的样子经常地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莫言
记得毕业后有一次去看望童庆炳老师,坐在他北师大的家里,当时师母健在,高高兴兴地沏茶端水果,师母总是高高兴兴的样子,童老师总是微笑的样子,师母说话声音高低起伏,童老师说话声音从来都是平静的。
——余华
听他的课,在汲取知识的同时,常泛起情不自禁的感动。他把枯燥的文艺理论讲得流光溢彩,闪烁着温润高贵的人性光芒。他以深刻的学养为经纬,在严谨的学术框架中,将各种生动的例子随手拈来,如同精致的小品,点缀在精工细作的博古架上,浑然一体,处处生辉。
——毕淑敏
虽然现在我回忆不起童庆炳老师每节课所讲的具体内容,但我想课上所受的启迪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悄悄注入了我们这些学生的作品之中。就像一个人成长必须摄取多种营养,你既吃山珍海味,也吃五谷杂粮、瓜果梨桃。童老师的课,对我们而言就是这其中的一种。缺了它你不至于失衡,但汲取了它的营养你会变得更为丰富。
——迟子建
【内容简介】
本书为童庆炳先生(1936—2015)的口述自传,讲述了他如何从一个贫寒的农家子弟,成为中国文艺学理论的泰斗。在童先生看来,这纯属“偶然”,不仅因为贫穷随时可能剥夺他学习的权利,更因为在运动的二十世纪,能够安心读书的时光少之少数。而他之所以没有被时代荒废,除了因为他具有在受挫后用勤奋来报复自己的超强能力,更在于他的朴实,使得他的人性没有被政治裹挟,有机会避开国内的漩涡,借着“偷来”的书来继续自我的养成。
除了追述童年、革命年代和新时期的经历,回顾思想和学问上的成长,坦露一生的困惑、疑沮、快乐与不快乐,童先生还深情地回忆了自己的妻子和老师(如黄药眠、启功等),生动地讲述了自己与朋友(如季羡林、王蒙、汪曾祺等)以及学生(如莫言等)的交往。
-
如果不得不离开
在不得不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怎样的与世长辞才是好的选择?有超过30年从医经验塞缪尔·哈灵顿(Samuel Harrington)博士,通过自己与其父母、病患的亲身经历,对“如何走好最后这一程”,给予了详尽且深入浅出的分析。
全书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定义了何谓“更好的死亡”,以及医疗体系的战无不胜的神话的虚假;第二部分描述了六种主要慢性病的进程和临终阶段的状况,第三部分提出了临终关怀和具体的准备工作。
本书具有专业性和实践性,除此之外的更大意义,是让我们重新看待“死亡”。或许现在就为最后的时刻做准备为时尚早,但对于一个已经成年的人来说,为这最后一步做出打算永远都可以再早一点。如果你依然觉得有些困惑,那么对你来说,可能还需要一些时间才能迈出这一步。等到了恰当的时机,你自然就会明白:为最后一程做好规划,就能让自己保有哪怕一点点自主和一点点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