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智、大脑与计算机
本书从历史和跨学科两个视角,对认知科学基础问题进行了导论性质的述评。它描绘了从19世纪到当代认知科学领域某些核心概念的发展轨迹,考察了哲学、心理学、神经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对认知科学发展的重要贡献和影响。该书还从两个形成鲜明对照的进路考察了心智理论问题:数字计算机和神经网络模型。该书内容可靠、全面。是认知科学导论课程的理想读本,也是心智哲学课程极好的补充读物。 -
人心难测
如果思考、认知与情绪是大脑的作用,那么刻骨铭心的爱情与永恒不变的友情,也只是大脑神经系统的一连串反映?如果情感只是脑神经的反应,当我们创造出会思考、有情欲的机器人时,要如何区分彼此呢?人类的思维和情感表现真的只能用大脑神经系统来解释吗?还有什么关键被忽略了吗? 本书尽量用浅显易懂的文字,避免艰涩的学术名词,来介绍并解说哲学家对于心与认知的研究,因此本书的读者定位在具备一般理解能力的朋友,而不是学术界已有所成的资深前辈。 若思考、认知与情绪是大脑的作用,那么刻骨铭心的爱情与永恒不变的友情,难道只不过是大脑神经系统反应下的产物吗?这种说法好似贬低了人的价值,却仿佛同时提供我们关于“人”的另一种想象。身处科技与幻想发达的时代,我们梦想着有一天能够创造出会思考的机器人,例如击败过世界棋王的电脑“深蓝”。我们更梦想着有一天机器人能够更像人:除了思考,还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人类真能办到吗?是我们的想象力太过丰富了,还是目前的科技仍不够发达?本书将最近三十年来哲学家对于这些问题的讨论做了一些整理,以浅显的方式来说明这个发展迅速的研究领域里,重要的哲学问题、哲学学说及其遭遇的困难。不仅让读者对人类价值作深切反思,亦是开拓视野的阅读经验。 -
自由意志
几个世纪来,科学被排斥在善恶对错的问题之外,像“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底有没有自由意志”这样的终极话题长久地供奉在哲学和神学的圣坛上。 认知神经科学家萨姆•哈里斯勇猛地将自己的科学之剑指向道德世界。他提出科学不但可以,而且更应当成为道德问题的准则,科学可以为人类设立新的价值观,带领我们走向真正幸福的生活。 在《自由意志》一书中,哈里斯以睿智、妙趣横生的方式向我们揭开了“自由意志”的秘密,心理学、物理学、哲学“自由意志”原来是场幻象,我们该不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如果我们不能,世界是否会变得更糟。书中不但有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淼博士的精彩导读,更有作者与著名哲学家、认知科学家丹尼尔•丹尼特的激情辩论。 -
心我论
"'我'是什么?""'我'在哪里?"对于这个并非普通的第一人称,而是心灵或灵魂同义语的"我",哲学上有着古老的、充满争议的研究历史。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兴起和人工智能研究的深入,这些问题又历经新的探索和挑战。有些人认为,心灵之于躯体犹如软件之于硬件,计算机既然能模拟人的思维,那么机器也就能思维。由此还可推断,心灵能脱离躯体而存在,一如软件能脱离硬件而存在。但是,另有人认为,模拟的思维并非实在的思维,就像模拟的产奶过程不会产生真正的奶,模拟的光合作用不会引起真正的光合作用一样。围绕这些议题,D·R·霍夫施塔特和D·C·丹尼特编著了来自各种角度的论著,以图引起讨论和思考。其真意不在论证而在启迪。 -
你有几个灵魂
人格意象分解技术就是通过“拆”一个人,找出其心中存在着的众多子人格的方法。这个技术就像是给心灵作cT检查,能将我们心理和人格的各方面、备个层次清晰地展现出来。 这个技术在心理学家手中,还可以帮助我们完善自我,消除心理障碍,促进心灵成长。 一个人的性格是一个复杂的多面体,在不同的时间、场合、对象面前则表现各异。为什么会这样?其内在的机制是怎样的?如何主动、合理地将这一现象应用于心理咨询当中,应用于改善自己的性格? 通俗的笔法、平实的语言为你展示复杂的人格结构。 生动的描述、畅晓的阐释教给你深入地认识自己,了解他人。 -
零极限
本书介绍了一种用于疗愈的夏威夷古老心法,它提倡释放内心有害能量,让个人通过感恩与忏悔将耗费于记忆中的能量,转化为接收灵感的能量。通过恢复个体内在平衡,再恢复宇宙万物平衡。作者在介绍这种方法的同时,更加入许多同修的真实案例,生动解读夏威夷疗法在生活中的应用方法与独特疗效。 这本书让我们在一种纯粹的爱、包容与平静的状态下,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吸收灵感与力量,进而创造一种健康、平静与快乐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