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肆)
-
简帛文献与古代史
《简帛文献与古代史:第二届出土文献青年学者国际论坛论文集》由说“希”及相关诸字——甲骨文所见的动物之十三;上博楚简《成王为城濮之行》的内容与结构;上博九编联二题;上博简《邦人不称》编联与相关史实研究;读清华简《说命》小识;清华筒《说命》的文献特质——以天的思想为中心等构成。 -
简帛·经典·古史
本书为"简帛·经典·古史"研究国际论坛(香港浸会大学,2011年11月30日)会议论文集,共收入裘锡圭、李零、池田知久、夏含夷等与会学者论文35篇。论文围绕郭店简、上博简、清华简、马王堆帛书等出土文献及相关传世典籍,从文本释读、内涵解析、历史研究等诸多角度作了深入探讨。 -
郭店楚简先秦儒书宏微观
本书对象为战国时代一批重要出土文献,即一九九三年发现的郭店楚墓竹简。该批竹书以儒家思想为主,本书重点亦在其儒家部份,内容则分为「宏观篇」与「微观篇」两部。前者将郭店楚简放在整个先秦思想史的脉络中去研究,所论为其儒家著作之思想上及学术史上的探索,包括其中「以人治人」的思想、礼乐美学思想、「情义终始」论等哲学要点,乃至于这些思路的历史背景、其与战国诸子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其对后世儒学的种种影响。后者则以郭店楚简的文本为主,重点在诠释上的具体问题,如竹简的排列顺序、章节文句的句读与解释以及各别字词的可能释读,同时亦包括一篇专讲出土简帛如何该与传世文献相互校对的诠释理论。两部合为一书,图以不同角度窥见郭店楚简儒书之全体。 -
居延汉简研究(上下)
《居延汉简研究(上下)》主要内容:我国古代简帛是研究从战国至魏晋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民族和中外关系诸领域的第一手珍贵资料。其发现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至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景帝末年从孔子故宅壁中发现的战国竹简。《汉书?艺文志》载云:“鲁恭王坏孔子宅,欲以广其宫,而得古文《尚书》及《礼记》、《论语》、《孝经》凡数十篇,皆古字也。”它们和西晋初年从汲郡古墓出土的《竹书纪年》、《穆天子传》,至今对于研究我国古史,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世纪是我国简帛空前惊人大发现的时代。早在世纪之初,以尼雅、楼兰和敦煌等烽燧、古城遗址发现的汉晋简帛为嚆矢,便与殷墟甲骨、敦煌石窟文献、故宫大内档案,被中外学术界誉为研究我国古史新资料的四大发现。 -
简帛佚籍与学术史
《简帛佚籍与学术史》主要内容:简帛佚籍的发现,对考古学、古代史等学科都有很大的影响,但我以为其影响最大的乃是学术史的研究。传统的观点以为考古学发现的仅是物质的文化,而我以为最[物质]的考古学同最[精神]的学术史是相沟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