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西學術名篇精讀:陳寅恪卷
本书收录了陈寅恪先生的三篇经典论文:《读莺莺传》、《敦煌劫余录序》、《记唐代李武韦杨之婚姻集团》,并分别邀请历史学领域的知名学者蔡鸿生、荣新江、孟宪实对论文进行了详细的点评和分析。三篇点评文章对陈寅恪原文的深入解读,使学生得以切实把握学术名篇的价值,明了为什么好,又好在哪里,能够从大家文章和专家解读中得到很好的学术训练,逐步掌握规范、求实的治学路径。 -
细讲中国历史丛书·隋唐五代史
本书是“细讲中国历史丛书”中的一种。 “细讲中国历史丛书”是一套面向大众的、可信的、通俗化的中国历史。由著名历史学家李学勤和著名出版家郭志坤联合主编,由12位学者合力奉献,一套12册。 本书旨在以通俗的形式介绍隋唐兴衰过程,阐述唐朝在某程度上更是隋朝的伸展,兼论五代。隋唐深刻影响往后的宋、元、明、清以至今日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外交,是中国古代社会中统一时间最长,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 安定、富庶,是大唐盛世的一大景观,而唐代的强盛在于它是一个开放的社会。作者以“世界”的眼光,将隋唐时代放在世界史、亚洲史的背景中加以叙述,为人们展示了一个开放的帝国。另外,作者对于宗教、信仰、艺术、文学等精神世界领域在此一时代的发展也予以格外关注,显现了隋唐时代的多元面貌。 -
中古时代的礼仪、宗教与制度
本书是2010年11月6-8日在复旦大学召开的“中古时代的礼仪、宗教与制度”学术研讨会的论文结集。 “中古文史之学”,是亦古亦今、亦新亦旧、亦中亦西的学问。近百年来,在新材料和新理论的推动下,海内外学界运用文献、考古、艺术相结合的方法,融烁古今,会通中西,取得了丰硕的成 果。然而在学术全球化的今天,如何重建解释性框架?如何开拓新疆域?如何寻求和实践新工具?国际共同研究和代际学术对话是否可能?活跃在中古史前锋线上的学者各自有着什么样的思考?为了能更加深入地讨论这些国际学界共同关切的基本问题,复旦大学历史系主办了这一学术会议。 会议旨在推动两个对话:中外对话,即促进大陆、港台、日本、欧美活跃在学术前沿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代际对话,即推动1960年代以后出生的中坚学术力量与1940-50年代出生的著名学者之间的对话。会议有来自海内外中国中古史领域的3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提交了25篇报告,涉及出土文献辑考、仪式与制度析、宗教社会史、学术思想史和政治文化史研究诸多领域,并邀请了8位国际知名学者担任评议人,以一种新的学术“生成模式”实现了中古史研究者的国际交流,促进了学术取向有所异同的两代学者间的代际对话,这些新求索和新风雷,将生成新的“大地之肖像”,汇入新世代历史学的学术脉络之中。 此次结集,将所提交的论文修订本辑为“中国中古文史之学研究的方法与前景”、“出土文献所见学术与信仰”、“国家祭祀、礼仪空间与礼制呈现”、“历史书写、祥瑞灾异与政治架构”四编出版。 -
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
中古时代来华的商胡贩客,其中最持久而活跃的族类,就是被称为“九性胡”的粟特人。作者以文献、文物和文书为依据,从历史深处揭示了他们在经济、政治和宗教生活中的独特作用,令人耳目一新。粟特聚落是全书论证的基点和重点。在作者笔下,群体的结构化和分布的网络化,形成一片富有异彩的景观。不仅再现了粟特聚落的历史面貌,而且使胡汉交融的考察更具体化也更理论化了。同时,此项研究不仅仅是考证文化交流中早已存在的有趣史实而已,也将为人们今天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跨文化问题提供某种启示。 -
中国中古的族群凝聚
本书研究了中国中古时期突厥、吐蕃、回鹘、契丹和蒙古等周边族群的凝聚历程,分析了这些族群兴起的过程中,拜火教、本教、摩尼教以及其他民间宗教等信仰的引入,成为建构本族群历史记忆的重要资源,促进了民族认同和族群凝聚。 -
传统中国日常生活中的协商
作者收集\分析了现存的大量契约文书,并广泛征引传奇小说\珍稀法律文书\戏剧以及考古发掘的实物资料,围绕中国古代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协商与契约"这一中心主题,揭示了中国古代官府\百姓\鬼神三者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以及这三者相互协商\讨价还价并在这种角力中共存的社会过程,展现了中国古代社会变革的某些侧面:老百姓互相协商并订立契约,是为"现世契约";老百姓与鬼神之间的协商与契约(买地券),是为"冥世契约",即"幽契"或"阴契".考察中国古代社会日常生活契约的变迁可以看出,官府对待百姓所使用现世契约的态度与政策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体现了专制政治对民间生活控制的不断加强,这个过程反映了朝廷"政法"与民间"私契"从对立\并存到契合的演变过程.而冥世契约则不仅反映出老百姓对死后世界的看法,还折射出冥府\鬼律与阳世官府\官法之间的对应关系.作者采用了大量民间文献,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得本书内容十分丰富,同时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