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零自选集
《李零自选集》的主要内容:一代有一代之学术,一代有一代之学人。学术所依托者,学人也。学人须由学殖养成,非纯由天资铸就。学殖者渐,天资者顿,而学术的规律是“渐”的。基于这个“渐”的规律,出版人便有义务在当代学术的积累与整理上做一份工作,以助成学术之进步。这是我们出版此丛书的初衷。 新时期(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以来,中国学术界涌现出一批新学人。他们大多有过对社会动乱与变革的体察,受过“西风”渐欲迷人眼的种种思潮的冲激,有过放眼望洋的蹈厉,亦有过躲进小楼的沉潜。他们在80年代初崭露头角,继而渐趋成熟。 -
批评空间的开创--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
内容提要 本书为编选本文学史论著作,全书分三辑收录了11位学者的15 篇论文,以其较强的思想性和探索性展示了九十年代以来二十世纪中 国文学研究所取得的最新和最为前卫的主要成果。 “韦伯与中国现代性”、“章太炎与中国私学传统”、商务印书馆、《申 报》“自由谈”等论题的提出在显示着作者对原有文学史观念的突破与 努力的同时,也构成了编选者所以为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产生和发展 的渊源与动力。因而,对晚清小说、五四文学传统的重新评价、关于鲁 迅、沈从文、萧红、丁玲、张爱玲、《刘三姐》等作家作品、文学现象的重新 研究对于九十年代以来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便具有了不同凡响的 意义。 全书各论文立论严谨、新颖,极具思想性和冲击力。 -
顾城
本书立足于对人类世界的意义追问,立足于对历史与现实、现实与未来、感知与思考、思考与探求的触摸与采掘。而又不以冷眼旁观,淡然嬉笑的态度,潜住了对现存社会真正的人文关怀。从作者对文字的驾驭能力,可以看出他观察社会的敏锐力和洞察力、形而上的思辩力以及丰富广博的文化知识、沉着老到的文字功夫,都远胜于现今许多所谓的文化名流或大学教授。 -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第一卷)
内容提要 本书为编选本文学史论著作,系统地汇聚了八十年代以来二十世 纪中国文学研究的重要成果。 全书由三卷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本书为第一卷,分四辑收录22 篇文章。第一辑为总论部分,计论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研究观念、研 究范畴、重要的文学现象和理论概念;第二、三辑研究了清末民初和五 四两个时期的重要作家作品和思潮流变;第四辑为鲁迅研究专辑,集中 展示了在鲁迅的小说、散文、鲁迅的人生哲学及其后期思想研究等方面 的成果。 -
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论(第二卷)
作为一种编选本文学史论著作,本书系统汇集了1980年代至今有关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的重要成果,集中展示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整体水准和最新向度。所选论文均经过严格筛选,内中既有关于晚清小说、五四文学传统、“十七年文学”等命题的重新评价,也有中国现代主义文学、“当代文学的潜在写作”等论题的全面观照,既有文学内部问题,如小说、诗歌、散文、戏剧诸文类及文学翻译、文学批评等领域的审视,也有文学与社会、文学与都市、文学与其他媒体的关系等问题的阐释,既有对鲁迅、茅盾、曹禺等大家的深入探讨,也有对《家》、《骆驼祥子》、《白毛女》等名作的精细分析。从单篇看,各论文立论严谨、新鲜,极具思想性和冲击力,而荟萃成书从整体看,则基本包括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各种方法和体式,足以学科方法论上给人以充分的启迪和感悟。 -
都市文化中的现代中国
《都市文化中的现代中国》是关于研究“都市文化中的现代中国”的专著,具体包括了:乡村里的都市与都市里的乡村——论近代上海民众文化的特点、民国初年上海的灵学研究——以“上海灵学会”为例、大众文化与城市公共空间的重构——清末民初的成都城市改良、抗战初期中国国民党电影统制——以宫传部的电影制作为中心等方面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