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姆莱特
此书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剧中主人公哈姆莱 特是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真理追求者,是典型的文艺复 兴时代的知识分子。篡位的叔父毒死了他的父亲,霸占 了他的母亲,使他面临复仇和整顿朝纲的重任。为此他 牺牲了学业,放弃了爱情,成了真真假假的疯子。在他的 许多长段的独白中探索了人生的难题,揭示了矛盾的哲 理。这个剧本里有优美的诗篇,滑稽的对话,紧张和血腥 的场面,最后以王子千古遗恨的悲剧为高潮而结束。原 文为英国十六世纪末的诗作,离现代英语较远,但有了注 释的帮助,可以使读者读懂和欣赏。其中许多名句,已成 为英语中的有机部分。 此书可供大学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或研究生作教材 用,也可供相应程度的英语自学者和文学翻译工作者作 为优良的英语读物。 -
一报还一报
《爱的徒劳》是莎士比亚早期格调最为明快的喜剧之一,故事梗概是,那瓦国国王和三个贵族朝臣,发誓三年不近女色。不料法国国王派公主带三名侍女前业谈判某地归属问题,四名男子很快放弃初衰,各自堕人情网。于是四对男女演出了一系列风流滑稽戏,最后法国使者忽然来报法国国王去世,公主必须立即回去,公主代表女方规定,男言必须等待一年,以观是否变心,四位女士飘然离去。尽管剧名为“爱的徒劳”,但从剧情来看,该剧所表现的恰恰是爱能战胜一切。 莎翁在剧中以巧妙的情节创造出许多使观众捧腹的笑料,嘲笑了摒鹿弃爱情的禁欲主义,也嘲笑了爱情的盲目性,全剧到处都是文字游戏和双关语,剧中所包容的社会各个阶层从国王、大臣到农夫、小丑,其语言无不各具特色,符合人物各自的身份。此剧还穿插了不少清新、优美的歌曲和民歌,这些民歌都富有诗意,散发着英国乡间泥土的清香,充分表现了莎士比亚的语言天才。 -
哈姆莱特
编辑推荐:本书是莎士比亚名著之一,故事说的是父王为恶叔所弑,王位被篡,母后与凶手乱伦而婚,王储试图复仇而装疯等等。本书在作者这位戏剧大师的几部悲剧中间,就人物性格的内在表现来看,《哈姆莱特》是最令人觉得扑朔迷离的,或者说,是最富于哲学意味,因此最令后世聚讼纷纭的。 -
皆大歡喜
-
莎士比亚悲喜剧
莎士比亚 (1564~1616)英国诗人、戏剧家。生于英国中部瓦维克郡埃文河畔斯特拉特福。其父自耕农出身的杂货 商,曾任民政官和镇长。莎氏幼年在当地文法学校读书,18岁时同邻乡农家女26岁的安妮结婚。1585年离开家乡到伦敦谋生,1590年参加剧团,开始了他的舞台和创作生涯。之后写过长诗和154首的十四行诗。1594年始,所在剧团受内侍大臣庇护称为"宫廷大臣剧团"。后同他人合建了环球剧场,以后他的戏剧作品主要在此公演。莎氏在35岁前的剧作,已被大家们称赞为"无与伦比",能与古代第一流戏剧诗人们并称。但生前没有出版过自己的剧作。1612年回到家乡定居,4年后病逝。 莎氏20余年内共写了37部戏剧,其题材多取材于历史记载、小说、民间传说和老戏等,反映了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历史现实,宣扬了新兴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思想和人性论观点。由于一方面广泛借鉴古代戏剧、英国中世纪戏剧以及欧洲新兴的文化艺术,一方面深刻观察人生,了解社会,掌握时代的脉搏,故使莎氏得以塑造出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描绘广阔的、五光十色的社会生活图景,并使之以悲喜交融、富于诗意和想象、寓统一于矛盾变化之中以及富有人生哲理和批判精神等特点。 莎士比亚创作活动可分3个阶段:一,1590~1601年主要是富于乐观精神和鲜明信念的英国历史剧和喜剧。有9部历史剧(《享利六世》、《理查三世》等)、10部喜剧(《温莎的风流娘儿们》、《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无事生非》、《第十二夜》等)和2部悲剧(《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罗密欧与朱丽叶》)。二,1601~1608年多是反映深刻矛盾和表现怀疑情的5部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雅典的泰门》)、3部罗马剧(《安东尼和克莉奥佩特拉》等)和3部"阴暗的喜剧"(《特洛伊罗斯与克瑞西达》、《终成眷属》、《一报还一报》)。三,1608年以后,是倾向于妥协和幻想的4部悲喜剧和传奇剧,即《泰尔亲王佩里克里斯》(合写)、《辛白林》、《冬天的故事》、《暴风雨》。 -
亨利八世
《亨利八世》是莎士比亚最后完成并据说是和青年剧作家费莱彻合作写成的英国历史,全剧共五幕十七场,本剧叙述了勃金汉公爵被诛,凯瑟琳教王后被废,大主教伍尔习惯黜,安·波琳加冕,和英国支教会脱离罗马教廷的统治而单独成立由英国国王直接领导的英国国教等主要情节,通过这些情节,亨利伊丽莎白女王的未来统治进行了预言性的颂扬,对于英国在亨利八世和伊丽莎白一世 父女俩长久而英明的统治下国势得以大振至今尚念念不忘的英国人民,本剧有很大 产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