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交换规律与人类行为准则的发展
赫尔曼﹒海因里希﹒戈森
序 言
在下面的著述中,我把20年来思考的结果,交给公众去评判。
我认为,哥白尼为解释宇宙天体间的相互关系成功地提出的见解,也可以用来解释地球上人类之间的相互关系。我相信,我成功地揭示了使人类能够相互发生关系并不断使人类进步的力量,而且大体揭示了这种力量作用的规律。像哥白尼的发现能够确定天体在无限时间中运行的轨道一样,我自信通过我的发现也能为人类准确无误地指明,他们为以最完善的方式实现自己的生活目的所必须遵循的道路。
我的这一信念是否无误,这要看我的阐释是否像哥白尼的发现那样具有令人信服的力量。凯普勒和牛顿成功地精确表述了使人产生运动的那种力量作用的规律。要是我的阐释能这样地得到证明,那就如愿以偿了!
我在上面提到我的研究所经历的时间,人们大概不会由此而猜测到,我要以时间的长短来衡量我的研究的价值。本书的全部内容将会驳斥这种臆想。我提及这点只是向读者说明,他们在我后面的叙述中不会看到那种即兴之作,而是书中的每一处论述都在写出之前经过尽可能多方面的思考。另一方面,我把那些有杰出贡献的名人像这里所作的那样与本书相提并论,但愿人们别把这视为高傲。我也十分清楚地知道,个人一般地进行估价和特殊地对自己的著作进行估价时,会陷入多么严重的迷误。因此,在得到完全证实以前,每个人都有充分的理由怀疑自己的判断。我之所以提到那些名人,只是因为我不能找到更言简意赅的方式向读者表明,他们在最有利的情况下所希望得到的东西。
至于叙述的形式,对大多数喜欢研究国民经济问题的人来说,无疑会存在数学基础的障碍。因为遗憾的是数学至今仍然囿于习惯而不被看作对人的训练的必要组成部分。为了证明这种叙述形式的正确性,只要指出下面一点也就够了:在国民经济学中涉及各种力量的共同作用,如果不进行计算,便无法确定这些力量的作用的结果。因此,不借助于数学,也同样不能表述真正的国民经济学。就像在真正的天文学、物理学、力学等学科中,这已是早已公认的事实一样。直至现在还未成功地找到适合于国民经济学的数学形式,也同样是国民经济学迄今仍陷于那种混乱的原因。然而,考虑到数学的训练至今没有成为普遍的习惯,我一直努力只以一部分为人熟知的数学为前提,这部分数学是在我们的中学里讲授过的。只有少数几次必须确定最大值或最小值时,才不得不借助那些超过上述界限的数学知识。但是这对于叙述的理解完全没有影响。因为对读者来讲,在计算最大值或最小值时能否准确计算并不重要,值得关心的是他们在有关情况下是否也能以其它方式搞清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因此,我相信,对于那些严肃地检验我的论述的人来讲,数学基础并不构成检验的真正障碍。但是为使我的论述更容易理解,实际上我是利用图表假设的例子来进行理论阐述的。这样,那些没有兴趣搞清理论阐述的人,也易于了解结果而无须搞清理论阐述,从而对在这些结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进一步的结论做出评价。每个读者都可以不用犹豫地放弃对计算的检验,因为众所周知,当由以出发的前提被认识到是正确的时候——任何一个人即使完全没有数学知识,也可以对这些前提的正确性进行检验——数学论述中结果的正确性就可以容易地得到证明。有些人感觉到检验理论阐述太辛苦了,对于他们,我要说明,像第57页至第77页包含的全部内容,可以在第78页至89页的数例中重新找到;因此,只要他们自己把例子搞清楚,就可以不管那几页中所作的阐述。
对于阐述本身我要说明,大部分阐述与其看作已经完成的著作,不如看作一些概述。只有人们事前了解了指导原则,细节的阐述才有价值。因此,在作细节的阐述之前,我也不得不首先期待我的一般原理得到承认。对于那些更希望得到详细阐述的人,请允许我说明,我打算以我所从事的科学的教师的身份,准备给予他们所期待的说明。
最后,我希望我的著作能受到严格的,但不带偏见的检验。我有特别充分的理由必须提出这一最终要求,因为相当普遍地认为是真正可靠的思想其实是不正确的,我必须同这些思想进行斗争。许许多多的人,当他们的生活地位完全地或部分地取决于对这些思想的信仰时,就会对这些思想更加珍视。因此,他们只要放弃这些思想,就会处于像我所处的境地一样——人到不惑之年还必须寻求新的位置。实在说,我也不是没有经过斗争,也不是没有经过部分巨大和最初痛苦的斗争,就能摆脱那些思想的;当我赢得了以建立无与伦比的美好的东西代替应该放弃的东西的坚定信念时,最初的痛苦就变成了快乐。我这样说,也许有助于避免由于读者和我之间的看法不同而产生的冲突。相信这种解释至少给读者提供了一个证据,我不是轻率的,而是怀着诚挚的信念同那些思想作斗争的。
戈 森
1853年1月于科隆
译者前言
德国经济学家赫尔曼·海因里希·戈森(Hermann Heinrich Gossen,1810—1858年)是边际效用理论的先驱,生于德国西部的迪伦(Düren);1829年至1833年先后在波恩大学学习法律和公共管理学,毕业后曾当过律师、地方政府税务官;退休后与他人合办过保险公司,后退出经营,专心致力于经济学研究与写作。
此书出版于1854年,然而问世后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这主要是因为在当时的德国经济学中,历史学派占据了主导地位。戈森在失望与痛苦之余,在1858年要求停止发行并销毁余书,以致该书曾长期下落不明、埋没于世。直至19世纪70年代,才由法国经济学家瓦尔拉斯和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发现并肯定了戈森学说的价值与意义。杰文斯在其《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再版序言中(1879年),详细介绍了戈森的思想体系观点,并承认这些观点是先于自己的。自此之后,戈森的理论才开始为人们所重视,在国内国际上产生了影响。1889年,戈森的著作重印发行,中译本就是根据这个版本并参照了英译本译出的。
全书共计四篇二十五章,第一篇论述享受与效用规律,第二篇论述交换规律,第三篇分析个人行为及福利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第四篇提出了有关经济和社会改革的各种政策主张。
戈森理论的核心是关于人的享受规律。他为经济学规定的任务是:发现这些享受规律,阐明按照这些规律行事的条件,从而帮助人们获得最大的生活享受,并以此作为己任。戈森自命不凡,把他的学说与哥白尼等人的学说相提并论,认为他所发现的规律可以使人类生活道路发生重大改变。他通过对人的享受过程的观察与分析,提出了几个重要的享受规律:(1)“如果我们连续不断地满足同一种享受,那么这同一种享受的量就会不断递减,直至最终达到饱和”。(2)“如果我们重复以前已满足过的享受,享受量也会发生类似的递减;在重复满足享受的过程中,不仅发生类似的递减,而且初始感到的享受量也会变得更小,重复享受时感到其为享受的时间更短,饱和感觉则出现得更早。重复享受进行得越快,初始感到的享受量则越少,感到是享受的持续时间也就越短。”这种连续享受或重复享受时出现的享受量递减的规律性,后来被称为“戈森第一定律”,也就是享受或效用递减定律。如何避免这种情况,获得最大的生活享受呢?戈森提出了另外一个重要的规律:“为使自己的享受量达到最大化,人们必须在充分满足最大的享受之前,先部分地满足所有的享受,而且要以这样的比例来满足:每一种享受的量在其满足被中断时,保持完全相等。”这就是后来被称之为的“戈森第二定律”,即享受均等定律。
从这些享受规律出发,戈森进一步论述了他的主观效用价值论和与享受相关的劳动理论以及交换理论;最后,在这些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有关经济与社会改革的各种政策主张。
戈森较早在经济学中应用了数学分析方法,并实际上已经完整地提出了边际效用理论的雏形,尽管他没有明确作出边际效用决定价值的结论,也没有提出一个统一的主观价值的尺度,然而却为后来的边际效用价值理论奠定了基础。他把效用或价值看作是由人的主观欲望和感受决定和衡量的,显然是不科学的。
感谢王辅民先生补译了最后的第二十一章至第二十五章,并校对了全文,同时还要感谢程秋珍女士和吴衡康先生为本书的编辑所付出的辛勤劳动。
重印前言
面前的这本书曾长期被埋没。作者具有卓越的研究才能,然而,令他痛心的是他不得不经受完全的冷遇,而不是所期待的承认;他本人也将所印之书从市面上撤回。在戈森的著作出版20年以后,才由外国人瓦尔拉斯和杰文斯指出了它的意义。今天,当所有文明国家的大量杰出人才正致力于经济数学的研究,土地问题开始成为热点问题之际,重新出版戈森的开创性的著作,以此公正对待已逝的作者并为科学服务,正当其时。
R.L.普拉格尔出版社
柏林 1888年10月
重印前言
序言
第一篇 孤立的个人经济
第一章 享受的一般规律和经济价值
第二章 劳动负效用规律及其在享受最大化中的应用
第三章 绝对价值批判
第四章 增加生活享受总量的途径
第五章 劳动效率和能力的变化对生活享受的影响
第六章 数例说明
第二篇 交换经济
第七章 交换及其利益
第八章 租金的起源和形式
第九章 租金支出和租金收入
第十章 “应付租金”及影响它的因素
第十一章 租金对收入和劳动时间的影响
第十二章 租金的总公式
第十三章 租金、风险和利息
第三篇 个人与社会
第十四章 个人福利与社会
第十五章 由观察得到的数据测量享受
第十六章 论社会行为
第十七章 关于与收入和需要相联系的享受的一般论述
第十八章 现行市场、币制和财政实践批判
第四篇 经济与社会改革原则的应用
第十九章 生活享受与教育改革
第二十章 货币的性质与币制改革
第二十一章 论私有制、行会、补贴和贸易保护
第二十二章 关于组织信用的建议
第二十三章 土地国有化计划及其目的
第二十四章 拟议中的福利最大化改革的作用
第二十五章 自身利益与人类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