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国革命史
马迪厄是法国著名史学家,毕生从事于法国革命史的研究,被称为“法国革命史研究的革新者”。他严格遵循“批评的科学方法”从事研究工作,勤于搜集史料,善于表达。他扩大了研究法国革命史的范围,除政治、宗教、军事等方面外,他着重研究经济问题和人民群众的活动。作者关于法国革命史的著作很多,其中《法国革命史》是一部为一般读者而写的综合性著作,是“一幅具有各个方面的法国革命的图画”,写得明确而生动,至今仍不失为一部好书。 -
风俗论(下册)
《风俗论》(下册)所关注的是各民族的风俗,同时也研究这些风俗后面隐藏的民族精神与心态,所以,这本史学著作就不是单纯的王朝史、政治史或事件史,在某种意义上,它甚至可以被看作是当代法国年鉴学派的先驱,我们可以在其中发现许多日后社会科学方法的萌芽。伏尔泰在书中明确地说:"我的主要想法是尽可能地了解各民族的风俗和研究人类的精神。我把历代国王继承的顺序视为撰写历史的指导线索而不是目的。"法律、艺术、风尚是这《风俗论》(下册)的主要研究对象。因而,它就不是一部严格的编年史和世系录,作为一种比较个人化的教学方式,他甚至没有特意去参考大量书籍以弄清细节,而是试图对世界提供一个轮廓的认识。 《风俗论》的作者还表现出对于非西方文明的一种强烈兴趣和平等态度,他用相当的篇幅,而且往往以称赞的口吻谈到非西方世界的文化,尤其是在介绍中国时表现出很大的热情。他谈到在别的国家,法律用以治罪,而在中国,其作用更大,用以褒奖善行。他指出在遥远的古代,中国人便已相当先进,但他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又一直停留在这个阶段呢?为什么在中国,天文学如此古老,而其成就却又如此有限,为什么在音乐方面他们还不知道半音?在他看来,这些与西方人迥然不同的人,似乎大自然赋予他们的器官可以轻而易举地发现他们所需的一切,却无法有所前进。我们则相反,获得知识很晚,但却迅速使一切臻于完善。他推测其中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中国人对祖先留传下的东西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崇敬心,认为一切古老的东西都尽善尽美,另一原因在于他们的语言的性质。谈到日后学术界对于《风俗论》的批评,莫罗阿认为"可说是毁誉参半"。书中史实有误的地方还是不少,有些是作者难于辞其咎的,有些则是无可避免的,因为事情的真相在那时还未大白。孟德斯鸠说伏尔泰写作历史的用意是显耀他自己的宗派,即宣传他非宗教的宗教。伏尔泰想证明鲍舒哀以上帝的意志解释世界的历史是错误的,认为历史不当用原始缘由解释,而当用许多小原因的盲目游戏来说明;他否认一切超自然的现象,应该说,划清这一界限对于史学的独立发展是很有意义的,但他有时相信人类过去的历史是罪恶与苦难的连续,不久即可由理智来澄清混乱的局面则又未免对过去过于悲观,而对未来又过于乐观。不过,无论如何,我们是可以引用这《风俗论》(下册)的一句话来说这《风俗论》(下册)的,那就是:“用心思考的人,总是会启发他人思考的。” -
莱茵河
本书是年鉴学派创始人吕西安·费弗尔的一部重要的史学著作。通过梳理莱茵河的历史发展,揭示了傲骨茵河两岸民族和国家从古到今的内在因素,借此警示并预见隔河相望的法德两国关系的未来走向。 -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
作者E.H.卡尔为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该书包括绪论、历史现状分析和地图插图,正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强制时期:联盟国家(1920--1924),讲述了法国和它的盟国,战败中的德国,欧洲的其他风暴中心;第二部分,和解时期:国际联盟(1924—1930),讲述了和平的基础,全盛时期的国际联盟,反战运动;第三部分,危机时期:回到强权政治(1930--1933),讲述了经济崩溃,远东危机,裁军会议;第四部分,德国的重新崛起:条约体系的终结(1933--1939),讲述了纳粹革命,毁约,欧洲以外的世界和战争重新开始。 -
十九世纪历史学与历史学家(上下)
有一些著名作家的著作,由于出版了廉价本而获得了许多新读者,当我看到自己的名字也排入这些作家的名单,我深感荣幸。我希望:有些读者能阅读我的书而获得某种愉快,象五十年前我在编写它时所曾感到的那样。在我的著作中,《十九世纪历史学与历史学家》是我最喜欢的一部,主要因为它论述了一个具有无限趣味的题目——文化的全部戏剧性故事。正如波普所说的那样,“人类的正当研究便是人”。 一个八十多岁的历史学家能够以十分满意的心情来回顾各个学术研究部门在他的一生中所取得的进步。与我读书时的那些遥远日子相比,我们今天能以更广泛的知识、更清晰的见解、更冷静的头脑,来综述人类进化的过程和全部人类经验。现在,一般的学术标准确实较前提高。我们已经不那么过于自信,不那么受偏见的支配,而且不那么容易作出似是而非的概括性论断。我们的崇高理想和首要责任,是要不辜负我们读者的无限信任。兰克有一句不朽的名言:“编纂历史是一件煞费苦心的事”。任何一个为自己的种族、自己的国家、自己的党派或教会大声辩护的人,是无缘进入历史女神之庙的。如果有人要我起草历史学家的“十诫”,我将首先写道“不要忘记你们对读者的道义上的责任”。历史学家和其他人一样,也是由血肉之躯构成的人,而且作者的个性将始终隐约地流露在字里行间,但我们必须竭力保持公平,尽量了解遥远时代的生活状况以及那些我们所未曾具有的思想意识。凡是历史研究者不应该根据某一作家或某一本书来论断象宗教改革运动和法国革命这类有争议的题,因为在涉及我们内心最深切的情感的某些领域内,要想取得完全一致,未免奢求。我所要求的也只在于:学者们不要把他们看成是竞技场上的斗士,在各自的支持者喝采声中进行搏斗;而应该认为他们是一心一意地献身于追求真理的兄弟。在本书所述的许多历史学家中,各人在什么程度上已达到或接近于这个崇高目标,让读者自行判断吧。 人们时常谈到“历史的结论”、“历史哲学”、“历史科学”。但没有一致同意的结论,只有个别的结论;没有一致同意的哲学,只有互相矛盾的思想意识的混合;没有一致同意的科学,只有各种科学方法的应用。我们继续在热烈而又永不停止地探求真理,但斯芬克斯仍然对着我们微笑不肯吐露她的秘密。对于我们研究人类历史中所提出的各个问题,现在或将来会有最后的答案吗,如果有的话,它们还没有被找到。 G.P.古奇 1958年4月 灯塔版序言 第二版序言 第一版序言 导 论 近时的历史研究 1952年以来的历史研究 第一章 从文艺复兴到法国革命 第二章 尼布尔 第三章 沃尔夫、博克和奥特弗里德·缪勒 第四章 艾希霍恩、萨维尼和雅各布·格林 第五章 德意志史料集成 第六章 兰克 第七章 兰克的批评者和门生 第八章 普鲁土学派 第九章 法国浪漫主义学派 第十章 法国政治学派——基佐、米涅、梯也尔 第十一章 法国的中世纪时代和旧制度 第十二章 法国大革命 第十三章 拿破仑 第十四章 哈兰和麦考莱 第十五章 提尔华尔、格罗脱和亚诺尔 第十六章 卡莱尔与弗劳德 第十七章 牛津学派 第十八章 加第纳、莱基、西莱与克莱顿 第十九章 阿克顿和梅特兰 第二十章 美国 第二十一章 诸小国 第二十二章 古代东方 第二十三章 希腊和拜占庭 第二十四章 蒙森和罗马史研究 第二十五章 犹太人和基督教会 第二十六章 天主教史学 第二十七章 文明史 索 引 编后记 -
古代社会(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