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学记
李胜博是一个无法被归类的人,他的脑子里盛满了各种奇思妙想,他热衷且沉迷于琢磨它们,对他来说,休学去旅行不只是对刻板世界的简单反抗,更多是为了给这些相互纠缠的念头松绑。同样的,这也是一本无法被归类的书,尽管它关乎旅行,有许多被高度姿态化了的关键词,比如沙发客、背包族、搭顺风车、流浪、西藏……因为李胜博不是一个姿态分子,他本能地拒绝复刻“生活在别处”之类的陈词滥调。我喜欢读他那些稍显稚嫩但绝对自由的思考,就像春夜里听见竹笋在拔节,生长的力量是最动人的。 ——新锐学者 周濂 -
大学生穷游指南
《大学生穷游指南》是一本为大学生量身打造的旅游攻略宝典。全书精心策划了以丽江、拉萨、北京、黄山、平遥、上海、凤凰、桂林、西安等9个核心区域为中心,共包括香格里拉、天津、婺源、太原、杭州、张家界等36个旅游热点地区的经典旅游线路。书中有名山大川、古都名城,有探险寻奇、异域风情,更有资深驴友一线采集的最经济实惠、最地道的住宿、餐饮、交通方案。能够帮助大学生朋友们用最少的钱,走最远的路,看最美的风景,体味最久远的华夏文明。 -
远远的远
◎ 叶蓓生平第一本图文作品,历时多年记录旅途心情点滴; ◎ 透过文字了解叶蓓旅途心情,借助图片体验叶蓓独特视角。音乐创作灵感探秘; ◎ 叶蓓亲自全程监督,力求最大限度保证叶蓓精神 ◎ 叶蓓首度于自家书房创作、录制即兴音乐作品,完全叶蓓旅行标签之纯手工伴听CD《远远的远》随书附赠;◎ “我眼中的叶蓓”明信片——王晓峰、高原、沈黎辉、田原、闹闹、编号223、姜淼、小飞、龙宽、萧伟、王啸坤、曹方12位文艺名人个性青年掌镜。绝对珍藏。 -
趁著年輕去流浪
◎聯合推薦:嚴長壽、施振榮 ◎本書定價5%捐贈雲門「流浪者計畫」 流浪,會寬闊一個人的視野,會增強一個人成事的能力。 每個年輕人都該看的一本書。 林懷民說:年輕人逐夢的勇氣,落實夢想的毅力,是社會進步重要的本錢。 安藤忠雄說:一個人迷失在異地:孤獨、掙扎、喘息、吶喊,並能夠在一瞬間做出判斷存活下來,便是生為一個人所特有的潛能,便造就了這人。 林懷民吹起了流浪的號角,年輕的心勇敢出征,去放空、去學習,去奉獻,去挑戰自己,流浪歸來,培養出對付自己的能力,甚至什麼也不怕了…… 「流浪者計劃」為社會撒下一道耀眼的陽光,喚醒了一顆顆沉睡在深處,渴望流浪的種子,以一種驚人的力道,飛蹦而出。 這不僅是一群年輕人「獨自流浪的體驗」,還是一本「心靈深度之旅」。書中,你可以細細咀嚼,如何透過一個人的流浪,和自己對話,並從「自我追尋」中,走向「社會關懷」,進而思索「自己的歸屬」要落在何處。 倘若一個人活著,是不斷打破內在的牢籠,接受挑戰。那麼,年輕時的出走流浪經驗,會帶給你影響,是你一輩子的養分。因為你去過,好奇度會不斷增加,會不斷享受到累積的東西。趁著年輕去流浪吧! 【流浪宣言】 「一個人總需要時間與空間,來面對自己的靈魂。流浪可以有千百種理由,但行動是唯一的需求。」 --雲門第一屆流浪者/王瑋廉 「流浪的目的,是要訓練我們像水一樣的柔軟,滲透進每一片浪跡的大地,汲取養分,進而成長茁壯。」 --雲門第二屆流浪者/許育榮 「你出走開始跟自己獨處。你於是在沈默中看見自己呼出有顏色的空氣。出走的目的其實就是體驗自己。」 --雲門第四屆流浪者/王世緯 「我始終相信,生存於高山冰雪環境是考驗生命韌性與意志最純粹之地,因為這裡沒有比認真呼吸重要的事。」 --雲門第五屆流浪者/林乙華 -
單車環島練習曲
單車環島練習曲 踩上踏板,譜出自己的練習曲! 一部電影,喚起了大伙對這座島嶼的熱愛 一本書,找了導演當導遊,實地走訪拍攝景地 一張地圖,標出了場景,畫出了路線,提供環島的新角度 電影《練習曲》為2007年最動人的國片,「有些事情現在不做,一輩子都不會做了……」讓單車環台成為最為激勵人心的活動。本書與其他電影書不同的是,書中除了有陳懷恩導演細說從頭,分享關於騎單車這件事,如何從興趣轉化成一部電影,以及每段場景拍攝過程中種種有趣、感人的故事之外,我們更邀請導演、協同男主角東明相與《練習曲》幕後工作人員擔任導遊,由電影裡飾演環島中年騎士的黃健和實地環台一圈,走過電影拍攝場景,品嚐劇組推薦的各地美食,及介紹適合單車騎士住宿的民宿及廟宇,為本片影迷及有志單車環島的朋友提供一種環島的角度——跟著《練習曲》去環島! -
口琴自学教程
《口琴自学教程》作者:我自幼喜欢音乐,是由口琴引发的。刚开始时用口琴吹奏一些世界名曲,跟着买回来唱片欣赏,阅读有关音乐的书籍,参加音乐会听交响乐曲,中学时又跟一位在澳门绿邮电台当第一小提琴手的李先生学小提琴,对音乐的喜爱简直达到如痴如醉的地步,甚至平常走路时也在哼唱。那时喜欢的是西洋古典音乐,如贝多芬、莫扎特、柴可夫斯基……对外国名曲朗朗上。对外国名演奏家也很崇拜,对中国的音乐却是看不起的,觉得中国音乐落后,尤其是广东小调,认为是下里巴人,俗不可耐。 如今在加拿大生活了三十多年, 比以前在澳门、香港居住的时间还长,对中国音乐的感情也由此而改变了。尽管我还是那么喜欢西洋古典音乐,年年预订套票去听卡城爱乐乐团演奏交响乐。可奇怪的是,偶然吹吹口哨,不再是《蓝色多瑙河》,而是红线女的《昭君出塞》;晚上睡前听的并非《萧邦夜曲》,而是石叔诚弹奏的《平湖秋月》。家乡的旋律令我感到无比亲切、无限眷恋,这是文化的回归。少年时代听到的“下里巴人”在我脑里中再现,变成了“阳春白雪”,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