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Second Self
In The Second Self, Sherry Turkle looks at the computer not as a "tool," but as part of our social and psychological lives; she looks beyond how we use computer games and spreadsheets to explore how the computer affects our awareness of ourselves, of one another, and of our relationship with the world. "Technology," she writes, "catalyzes changes not only in what we do but in how we think." First published in 1984, The Second Self is still essential reading as a primer in the psychology of computation. This twentieth anniversary edition allows us to reconsider two decades of computer culture--to (re)experience what was and is most novel in our new media culture and to view our own contemporary relationship with technology with fresh eyes. Turkle frames this classic work with a new introduction, a new epilogue, and extensive notes added to the original text.
Turkle talks to children, college students, engineers, AI scientists, hackers, and personal computer owners--people confronting machines that seem to think and at the same time suggest a new way for us to think--about human thought, emotion, memory, and understanding. Her interviews reveal that we experience computers as being on the border between inanimate and animate, as both an extension of the self and part of the external world. Their special place betwixt and between traditional categories is part of what makes them compelling and evocative. (In the introduction to this edition, Turkle quotes a PDA user as saying, "When my Palm crashed, it was like a death. I thought I had lost my mind.") Why we think of the workings of a machine in psychological terms--how this happens, and what it means for all of us--is the ever more timely subject of The Second Self. -
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
此书对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这一重要的历史阶段首次进行了全景式、全程式的历史记录,并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中国网络媒体发展史宏观研究方面的空白。对于网络新闻传播的研究,以及当代中国媒体发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方汉奇 图书目录 绪论 1 第一章 投石问路:中国网络媒体萌芽(1994一1995年) 9 第一节 从实验室走向市场:互联网兴起 10 第二节 科技人员先行:中国迈入互联网世界 16 第三节 基础建设铺路:网络在中国延伸 19 第四节 寻求突破:中国媒体踏上新大陆 23 第二章 摸着石头过河:中国网络媒体探索未来之路(1996一1998年) 35 第一节 互联网概念普及:多路媒体抢滩互联网 36 第二节 《人民日报》网络版:“国家队”出击新媒体 42 第三节 《华声报》电子版:小媒体大事业 46 第四节 新浪率先:商业网站涉足新闻 51 第三章 热火朝天:中国网络媒体大跃进(1999—2000年) 57 第一节 从热浪滚滚到寒流暗涌 58 第二节 媒体网站的第二次触网 64 第三节 众人瞩目的联合道路 73 第四节 商业网站继续前行 83 第五节 网络媒体发展纳入国家战略 87 第四章 风起云涌:中国网络媒体继续壮大(2001一2002年) 91 第一节 多条腿走路:网站尝试突围 92 第二节 原生网络媒体命运堪忧 94 第三节 中国网络新闻发展气候晴朗 98 第四节 改版显示网站发展新思路 102 第五节 地方新闻网站与行业新闻网站继续发展与整合 107 第六节 网络新闻在重大报道中成长 111 第七节 商业网站新闻大战 n6 第五章 天时地利人和:中国网络媒体实现跨越(2003年) 121 第一节 网络经济继续复苏 123 第二节 网络新闻发展再遇良机 124 第三节 媒体网站改革与提高 128 第四节 非典时期网络当道 133 第五节 网络輿论一浪高过一浪 138 第六节 商业网站新闻竞争再上台阶 146 第七节 博客现象挑战网络媒体 149 第八节 规范与自律:网络媒体的新高地 151 第六章 十年磨砺:中国网络媒体事业规模初成 155 第一节 多元化、多层次中国网络媒体格局形成 156 第二节 政策法规为中国网络媒体搭建舞台 163 第三节 网民在网络媒体发展中贡献显著 167 第四节 中国网络媒体发展的困惑与阻碍 174 第七章 天地渐宽:网络新闻持续发展 179 第一节 从继承到革新:网络新闻业务与观念的发展 180 第二节 从内到外的认识深化:网络新闻发展模式的探索 202 第三节 主流化与边缘化:网络新闻发展的双重轨迹 214 第八章 柳暗花明:网络媒体经营之路拓宽 237 第一节 事业化还是产业化:媒体网站运行体制的探索 238 第二节 扩大产品线与提升产品价值:网络媒体产品 第三节 从一条腿走路到多条腿走路:网络媒体营利手段的探索 255 第九章 民声彰显:网络媒体干预现实生活 275 第一节 公共领域抑或公共话语空间:有关网络媒体政治功能的理论探索 276 第二节 下情上达与上情下达:网络作为对话渠道的疏通 282 第三节 舆论监督与民意表达:网络舆论力量影响日增 285 第四节 主流与支流:网络舆论的积极意义与消极影响 302 第十章 百花齐放:网络传播研究及网络新闻教育的发展 309 第一节 网络传播研究的发展:视野与手段同时开拓 310 第二节 网络新闻教育的发展:有待完善与提高 332 第十一章 各辟蹊径:中国台湾、香港、澳门三地网络媒体的发展 343 第一节 中国台湾媒体网站的发展 344 第二节 中国香港媒体网站的发展 352 第三节 中国澳门媒体网站的发展 354 结 语 371 附录1:各层次的新闻网站网址 379 附录2:网络媒体及网络传播研究的著作目录 40l 附录3:新闻传播专业网站网址 407 参考文献 413 后 记 419 书摘 节 媒体网站的第二次触网 可以说,1996—1998年是中国传统媒体的第一次“触网”潮。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全国已有1/7的报纸办起了自己的网络版。而1999—2000年,是中国媒体的第二次触网潮。对第二次触网的含义,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理解。 其一,第二次触网,使传统媒体上网的规模有了进一步发展。中国记协在1999年初成立了专门的调研小组,在这一年底的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建立独立域名的新闻宣传单位已达700多家。 其二,对于在此之前已经上网的媒体来说,红红火火的网络经济气氛使他们进一步审视网络的前途与命运,增强了在网络中发展的信心,并重新认识网络这一媒体的价值。大部分中国媒体上网之初,都是以网络版的形式来扩大其传统媒体的影响。在新闻理念、新闻手段方面,还明显受到传统媒体的束缚,但是进入1999年后,一些传统媒体网站已经开始认识与研究网络新闻的独特规律,并在实践中将这些认识体现出来。新闻观念的变化,也带动了经营观念的变化。 其三,对于刚刚加入网络大潮的媒体来说,他们有了一次机会站在P64更高的起点上,考虑自己的发展道路。超越网络版,走“做大做强”的道路,成为了很多媒体上网的基本出发点,事实上,这一阶段,中国媒体不再满足于与网络的浅层次的接触了,越来越多的媒体网站已经显现出要超越传统媒体的雄心。 多种探索齐头并进 1999年1月1日,成立于1996年12月的中央电视台网站改版,这标志着中央电视台在互联网上发展的第一次提速。也反映了中央电视台网站在发展模式上的新思路。 1999年,一批冠以“××网”、“××在线”的媒体网站应运而生。如:《电脑报》网站改称为“天极网”,《中国计算机报》网站改为“赛迪网”,上海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网站改称“申网”,《广州日报》网站改名“广州日报大洋网”,《深圳商报》网站改名为“深圳新闻网”,《浙江日报》网站除了提供网络版外,还建立了“浙江在线”这一地方门户网站。 地方媒体还开始探索联合的网络发展模式。四川新闻网是这其中的先行者。四川新闻网1998年筹备就绪并试运行,1999年工月正式开通,它先后汇聚了全省106家报纸、广播、电视、期刊等媒体上网。据有关部门统计,它成为了全国各省、市中上网媒体最多的一家新闻网站。它与《四川日报》、四川电视台、四川人民广播电台、四川有线电视台并列为四川省五大重点媒体。 四川新闻网一开始就十分重视推出原创新闻。它自称在国内首批组建了网络记者队伍,每天都有自采自写的新闻上网。2000年10月“西部论坛”举办期间,网站派出记者对论坛进行全方位采访,据统计,四川新闻网在论坛召开的3天中被中外69家媒体(网站)下载新闻769篇(次),成为这次论坛的最大新闻源。 2000年6月26日,湖北省首家获得网上新闻发布权的网站“荆楚新闻网”正式开通。这是由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湖北电台中广新闻信息传呼中心承办的综合性新闻网站。荆楚新闻网是唯一代表湖北省委、省政府对外发布新闻信息的权威网站,该网站有权调用湖北全省一切新闻。它以各大新闻机构在新闻采编等方面的专业优势为依托,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发挥互联网优势,把传统媒体与第四媒体有机结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荆楚新闻网的成立、开通,标志着湖北省新闻宣传从传统媒体向网络媒体迈出了关键的一步。P65 -
我们的防火墙
林达、胡泳、姜奇平、张凤阳、杜骏飞、严强推荐阅读。 本书关注互联网时代的民意表达与政府监管。它们是这个新技术时代的一体两面。互联网的开放、自由、匿名、加密等技术特征,为各种话语和集体行找到了新的突破口,也给传统意义的政治参与和政治控制模式等,增添了一些新的元素。 站在民意表达的角度看,3亿多网民正在成为一个独特的社群,形成新的意见阶层。“热帖、跟帖、转帖”的传播技术得以快速汇聚草根的偏好;“话题、词语、故事”的传播内容时常被群体情绪推波助澜;“人肉搜索、恶搞、山寨”的行为艺术展现了大众消解权力的狂欢。站在政府监管的角度看,“防火墙”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中诞生成长。在某种意义上,它不仅是一个真实的技术存在,更是一个多方博弈的最好意象。 现有的互联网监管体系至少可区分出四种不同角色,即充当主导者的中央政府、充当执行者的部门与地方政府、充当协作者的运营机构以及充当自律和相互监督者的网民。不同角色的行动逻辑也各不相同。要理解多重角色如何能够殊途同归,必须进入政治文化传统予以体察。 本书由一个强烈时代感的主题介入,最后又回到古老的价值层面,力图追寻“善”的政治。各方应有更多耐心和信心,为价值理想和现实权衡寻找对话余地。 -
数字化生存
《数字化生存》可以说是二十世纪信息技术及理念发展的圣经,此书的流行和传播对上个世纪信息时代的启蒙、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趋势和应用、巨大的价值和数字时代的宏伟蓝图,阐明了信息技术、互联网对时代和人们生活的影响和价值。作者尼葛洛庞帝成为了信息技术投资和趋势分析领域的教父,他的知名度和因此带来的无形价值不可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