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的共产主义与毛泽东的崛起
本书独辟蹊径,从相关的学术框架和内部的政治关系方面考察了一个特定时期的中国共产主义运动以及重要人物的历史。作者以一个西方人独特的思维视角,引用了大量的史实以及各个方面的相关资料,洞悉与把握中国共产主义发展的规律与脉络,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本书是国外研究毛泽东与中国共产主义发展的一部优秀著作,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国内相关研究的不足。 在五四运动时期如此强烈地吸引着中国共产党的创立者的列宁主义学说,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正是这个重要因素最选使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知识分子自身所处的形势紧密联系起来。 中国共产党是实现历史性拯救的力量。列宁主义的党的组织理论和实践是在变化中保持不变的坚实核心。 ——本杰明·I·史华慈 -
毛泽东的文化性格
打开另一扇窗户,你看到些什么? 访问人:从文化个性的角度来剖析毛泽东,是不是也意味着可以避开或功或过的硬性定论? 陈晋:可以这么说。取一个软性的视角,这对读者来说可能也会有新意,哪怕是同样的内容。比如,对于“大跃进”政治、经济诸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一些共识,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也有明确的阐述。而我的研究视角是:毛泽东那个时候处在什么样的心态之下?举个例子,他那时喜欢读什么书呢?他喜欢读《楚辞》、喜欢读《离骚》,浪漫而又富于想象的作品,读了以后还给江青写封信,说今晚又读了一遍《离骚》,心中喜悦,有所领会之类的话。这就很值得玩味。1958年1月召开的南宁会议批评了反“冒进”,对发动“大跃进”运动举足轻重,这个时候毛泽东去读《离骚》,读得那么晚还要给江青写信,这么一个大政治家大思想家,他到底领会的是些什么东西呢?他又是怎样进入上天入地,纵横捭合充满驰骋想象的那种诗境,与几千年的诗人对话的呢?有人统计过,从1957年到1958年,毛泽东读过好几遍《离骚》。又比如这时期,他在与身边工作人员和外宾的谈话中也似乎不着边际地问道,我们到底是住在天上还是地上,这个问话,他还拿到中央的会议上说过;他读《光明日报》发表的介绍苏联火箭之父成长经历的文章时,在充满幻想的一段文字描写之下画了很多的着重号。这都是很有意思,很耐人寻味的。我力争把这些描述出来,挖掘出来,归纳之后作这样的表述:在推动“大跃进”运动的实际操作过程中,伴随着毛泽东的始终是他的浪漫性格和丰富的想象力而这种想象在一个诗人、哲学家身上,是充满魅力的,问题在于,毛泽东不单是诗人、哲学家,他还是一个政治家,一个国家管理者,优势扩大了范围,用错了范围,就变成了劣势。我就是这样从文化性格的角度接近毛泽东的主观心态,一方面有利于了解他的主体特征,另一方面对他的现实实践中的一些功过作新的层面的剖析。 -
少年毛泽东
《少年毛泽东》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整整尘封了六十年的连环画《少年毛泽东》,是十分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物,是第一部反映伟人毛泽东人生事迹的连环画作品,是解放前唯一公开出版的毛主席生平传记的连环画作品。 -
毛泽东晚年读书纪实
《毛泽东晚年读书纪实》为毛泽东做图书服务管理工作的所做所记、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详细、全面、真实地反映了毛主席晚年读书学习的实际情况,对广大读者了解毛泽东、学习毛泽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毛泽东
1966年7月8日,毛泽东写信给他的妻子江青:"在我身上有些虎气,是为主,也有些猴气是为次。"正如他在信中所说,老虎是 "山中之王" ,拥有绝对的权力,雄武勇猛,力破万难。猴子则灵敏多变,能屈能伸,弄险有方。在许多西方知识分子眼中,毛泽东是中国最后一位皇帝,专制而残暴。法国汉学家鲁林(Alain Roux)教授查考了大量从未出版的资料,摆脱了简单的脸谱化模式,为我们勾勒出一位富有远见、醉心诗词、个性复杂的毛泽东的画像。著名汉学家吕西安.毕仰高曾经评价这部资料详实的毛泽东传记非常有意义:"不仅细致,而且可信、精确、公正"。 -
走近伟人
《走近伟人:毛泽东的保健医生兼秘书的难忘回忆》讲述了:他伴随毛泽东度过其一生中最平和的几年,吃饭时毛泽东总为他夹菜;在主席子女的入学表格上,家长一栏居然是他的名字。1954年,他三次向毛泽东提出离开中南海,毛泽东曾三次挽留…… 他就是王鹤滨——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的第一位保健医生兼任毛泽东生活秘书,同时还肩负照顾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健康的重任。 《走近伟人:毛泽东的保健医生兼秘书的难忘回忆》作者王鹤滨为您独家讲述毛泽东的私人保健故事以及其在伟人身边的难忘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