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翻开我家老影集
卷首语:老影集里见外公/ 1999年,我家经历一个多事之秋,爸爸突逝,妈妈大病,哥哥远在海外任所……撑起这个家的顶梁柱,骤然落在我这个刚工作几年的女孩肩上。怎么办?千头万绪,一时不知从何说起。 爸爸的死,缘于他在深圳遇车祸后骨折,做手术引发心脏病所致。我闻讯赶去,却没见到最后一面,这和1976年外公去世和1984年外婆去世时一模一样。而且,他是去广州参加纪念外公活动路上出事的。妈妈的病,始于战时的艰辛和异国的孤寂(用爸爸的话说,她没过一天好日子),但更多与痛失外公、外婆有关。有多少骄傲和荣耀,就有多少辛酸和悲凉,谁让她是毛泽东和贺子珍的女儿-李敏呐! 在我“豁出去”的急急奔走下,住院,报销,住房……,这些多年的“老大难”问题总算有了眉目。重站起来的妈妈翻开了人生新的一页,而刚刚卸下重担的我脑海中又产生了一些新的思考。她的病使我警醒,不了解外公,不了解外婆,也就不可能真正了解妈妈。而此前,也许是我的外公太伟大,也太特殊,我对他的了解其实并不比同龄人多到哪儿去。为此,我踏上了一条走进外公和外婆精神世界的独特人生之旅。 和大多数20世纪70年代出生者一样,我没有亲眼见过外公-毛泽东,他也没亲眼见过我-孔东梅。不过,我和外公的的确确“见过面”-妈妈把我的照片带去给他看,再把他的照片带回给我看。照片成了我们祖孙互相“交流”的惟一方式。尊敬外公、怀念外婆的我,经常翻开家里那本老影集,读着用胶片定格下来的那段金戈铁马却又缠绵悱恻的岁月。 本书把百年毛家分成四个家庭,一一叙述每个家庭中母亲与子女,妻子与丈夫,儿女与父亲不凡而又平凡的情感生活。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逐渐远去的,既熟悉又陌生的伟人亲缘世界吧…… -
毛泽东大成智慧
-
外国学者评毛泽东(第二卷)
-
毛泽东传(全四册)
编写毛泽东的传记,是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承担的一项重要任务。《毛泽东传》建国前部分,已于1996年8月出版。现在出版的是《毛泽东传》建国后部分。 本书主要依据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毛泽东建国后的文稿,讲话和谈话记录;中共中央文件和有关会议记录。还根据《人民日报》、新华社电讯等报刊资料;有关的书籍和资料;同毛泽东有过直接接触的同志的回忆录和对他们访问的记录。 本书力求根据丰富而可靠的第一手资料,提供翔实可据的信史。供读者朋友们借鉴。 -
毛泽东自传
捧读它,就好象是在面对面地聆听毛主席他老人家给你讲述他自己的故事:没有做作,没有浮躁功利,也没有传奇。故事平常得犹如发生在我们自己的童年,有的意外得超乎我们的肤浅的想象,但读起来仍然是那么的从容而又漫不经心,宽容中又蕴藏着坚忍不拔,善良、英勇、顽强、自信、拼搏等等这些形容词,在毛泽东的故事面前已经黯然失色。 全书以第一人称,就好象是在讲咱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而毛泽东其特殊的经历和磨难,在其述说中也变得平静如水,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感到是在聆听自己朋友的故事,真实可信,又风趣幽默。 -
毛泽东谋略学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经说:“如果没有毛泽东,中国社会主义就会缺乏一种神秘感,中国革命之火就不会燃烧起来。”澳大利亚前总理惠特拉姆认为,中国历史上再也没有一个像毛泽东一样“不但掌握世俗权力,而且还具有精神力量的领袖人物”。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这样评论他:“中国共产党的其他领袖人物,每一个人都可以同古今中外社会历史上的人物相提并论,但无人能够比得上毛泽东。”毛泽东的战略、策略和谋略,可谓博大精深、变化无穷。毛泽东被公认为古今中外最伟大的谋略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