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艺批评文集
《罗兰·巴尔特文集:文艺批评文集》汇集了作者1963年以前发表的部分文章和“序言”。这些文本主要涉及两方面内容:一是依据符号学理论就文学、艺术、批评等所提出的使人耳目一新的见解;二是对部分符号学理论做了简明生动的阐述,这些阐述大多结合日常言语活动和文学艺术创作的实际,所以阅读起来并不枯燥乏味。 《罗兰·巴尔特文集:文艺批评文集》预示着作者符号学研究的开始,也为其后来的多部符号学专著打下了基础。 1971年序 初版序 对象世界 对象文学 波德莱尔的戏剧 失明的大胆妈妈 布莱希特的革命 戏剧服饰的病态 文字文学 如何再现古代 何种戏剧的先锋派? 布莱希特批评的任务 “想要在使我们冲动” 最后的快乐作家 不存在罗伯一格里耶流派 文学与元言语活动 塔西佗与忧郁的巴洛克风格 《巫婆》 《扎齐在地铁里》与文学 工人与牧师 卡夫卡的回答 关于布莱希特的《母亲》 作家与写家 当今文学 彼此 文学与不连续性 杂闻的结构 关于罗伯一格里耶 有关符号的想象 结构主义活动 拉布吕耶尔 眼睛的隐喻 两种批评 何谓批评? 文学与意指 术语对照表 附论 …… -
给青年文人的忠告
夏尔·波德莱尔作为法国19世纪重要的文艺批评家,虽然没有写出系统的理论著作,但是他的思想和观点散见于大量的画评、书评、函札和诗篇之中。上海译文出版社于2009年推出了他的评论文集《浪漫派的艺术》,获得了良好的反响,先拟将其中对当时法国文人的评论重新编辑成册、装帧设计,以《给青年文人的忠告》为题。 《给青年文人的忠告》收录渡德莱尔写于一八四五至一八五九年及部分去世后发表的作品十九篇,包括《有才能的人如何还债》、《论《包法利夫人>》、《论泰奥菲尔·戈蒂耶》等文艺评论。 -
美的五次沉思
这是一本堪与朱光潜《谈美书简》媲美的书。 著名作家、法兰西学院首位亚裔院士程抱一学跨东西,在巴黎生活60多年,他结合自己独特的生命感悟,以一种跨越东西方的视野,从中国千年的艺术传统出发,从欧洲文艺复兴以来的艺术、美学理论出发,谈美,谈美与生命存在的内在关联。 《美的五次沉思》是多次相遇的独特生命历程的结果,超越了纯学识的范畴,进入程抱一内心思考的最深处。五次深思都带有口头演讲色彩,螺旋式层层递进。 真正的美并不仅仅存在于已被认定为美的事物之中;它几乎首先在于向美的欲求与冲动之中。它常是一种不期而至的临在。此中精神或心灵的维度因而至关重要。在背后支配着它的乃是博大的生命原则。于是,在所有可能的标准之上,唯一能保证美的真实性的原则应是:顺应“大道”的美才是真美。“大道”么?它是那不可阻挡地朝向开放生命的行进。换言之,它是坚守允诺,保证所有开放可能的生命原则。——程抱一 -
普鲁斯特的空间
乔治·普莱是比利时著名文学批评家,日内瓦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其著作通过研究莫里哀、普鲁斯特、福楼拜、蒙田等作家作品中对于时间性的感受,来探求每位作家的自我也即个人意识的表达方式。 普鲁斯特在其作品中,构建时间的同时,对空间的构建也倾注了极大的热情,构建空间等于构建时间。于是,作品中的时间常常采用空间的形式,其组成要素相互排列在空间中。通过物体、人物、名字等符号载体,通过位移和并列等组合方法,普鲁斯特最终将破碎分散的地点变形为一种符号化的美学空间。一系列的地点成为小说画卷的不同片断,分布于小说天地的各个角落,让主人公抑或读者通过对空间符号的消费,寻回和感受自己在生存空间中的归属。 《普鲁斯特的空间》一书从哲学和艺术角度出发,对《追忆似水年华》中的空间进行考察,揭示了普鲁斯特发现空间、认识空间和重建空间的历程。 -
帕慕克在十字路口
一本汇集了帕慕克在访问中国期间的演讲,中国诸多学者、作家对帕慕克作品的解读以及帕慕克与中国学者之间的交流对话的著作《帕慕克在十字路口》出版,对了解帕慕克及其作品具有重要的价值。2008年,应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和外国文学研究所的联合邀请,帕慕克来华访问,与中国作家莫言等举行了交流研讨。本书中收录了莫言解读帕慕克的文章《好大一场雪——〈雪〉赏析》、帕慕克在其作品研讨会上的发言《我是一个书卷气的作家》、大江健三郎与帕慕克的对谈《作家的使命》等等帕慕克访华期间的演讲和与诸多学者专家的交流对话。 -
同工异曲
这本小书的目的不仅在于展示东西方在观念和主题上的契合,而且还要提出一个更强的观点,即只有从东西方比较研究跨文化的视角,才可能获得某些批评的洞见。如果不超越单一文学传统有限的视野,我们就不可能有开阔的眼光,来纵览人类创造力的各种表现和无穷的可能性;而我们一旦跨越文化差异的鸿沟,有了开阔的眼光,再回过头去反观许多文学作品,就会发现有些东西我们过去竟然没有留意到,也毫无批评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