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荒诞派戏剧
河北教育出版社的《荒诞派戏剧》是评论荒诞派戏剧的权威著作。《荒诞派戏剧》分析产生并且流行于五十年代的以贝克特,尤涅斯库,阿达莫夫和热奈为代表的一派西方戏剧,书名《荒诞派戏剧》随后成为该流派的公认名称。马丁·艾斯林的这本著作研究这个奇特流派的代表性作家作品传承与意义,也许是二十世纪写就的引用最多,因此也最为著名的一本戏剧论著。 -
反对阐释
《反对阐述》是苏珊·桑塔格20世纪60年代的作品,也正是它奠定桑塔格美国"现有的目光最敏锐的论文家"地位。今天读者来重温这部将评论的锋芒遍及欧美先锋文学、戏剧、电影的论文集,一定能从中汲取积极有益的东西,这些与自己的艺术细胞相碰撞,很可能会有新的灵感火花。 -
转喻
本书脱胎于热奈特在2002年国际叙述学研讨会上的发言,它的出版代表着这位当代著名文艺理论家在“跨媒介叙述学”领域所作的最新探索,引起广泛关注。转喻是西方古典修辞学意义上一个被忽视的概念,热奈特从修辞学中借用了这一概念,使其从最初纯粹的修辞格术语演变成叙述学意义上的“转叙”,并将之运用于叙事文本中换层叙述的研究。热奈特从文学、戏剧、绘画、电影等领域进行跨界分析,使荷马、维吉尔、普鲁斯特、卡尔维诺、皮兰德娄、马奈、希区柯克、伍迪•艾伦等大批艺术家在他的旁征博引下此唱彼和、交织呼应,热奈特在以探索性的姿态致力于基本理论范畴研究的同时,又令人眼花缭乱地展示着“转叙”这一换层叙述手法所造就的幻觉奇观。 本书同时收入约翰•皮耶所著《转叙》一文,是对热奈特《转喻》一书及相关思想的最好解读。 -
Audio-Vision
In Audio-Vision: Sound on Screen, French critic and composer Michel Chion reassesses audiovisual media since the revolutionary 1927 debut of recorded sound in cinema, shedding crucial light on the mutual relationship between sound and image in audiovisual perception. Chion argues that sound film qualitatively produces a new form of perception: we don't see images and hear sounds as separate channels, we audio-view a trans-sensory whole. Expanding on arguments made in his influential books The Voice in Cinema and Sound in Cinema, Chion provides lapidary insight into the functions and aesthetics of sound in film and television. He considers the effects of such evolving technologies as widescreen, multitrack, and Dolby; the influences of sound on the perception of space and time; and the impact of such contemporary forms of audio-vision as music videos, video art, and commercial television. Chion concludes with an original and useful model for the audiovisual analysis of film. -
新小说·新电影
《新小说新电影》一本128页的书要涵盖新小说、新电影这样宽广而复杂的两个创作领域,仿佛在下一个赌注。首先是因为相关的概念模糊,使得任何试图以此作为界限明确的研究对象、并确定其内宾 做法都困难重重,并且问题颇多。同时也因为这样一项尝试只能精减内容,加上由于它的兼容并蓄,一开始就不得不将构成每部作品特色的特色的写作公歧弃之不顾。由此造成《新小说新电影》作者和读者的失望情绪,就像新小说家们被归并到“杂物柜和缩小仪的同一个标签”之下时表现出的迟疑正如M.比托尔在《履历》(1996)中所写的,他抱怨自己被贴上了标签,“它粘在我的皮肤上!现在仍然这样,在学校教科书或词典里,比托尔,就是新小说!好像我的工作就止步于1960年……”至于C.西蒙,在他最近的那本《植物园》里,嘲讽了20世纪60年代新小说的自我参照癖,同时呼唤能使新小说与此远离的东西。 -
影像的宿命
洪席耶在當代哲學界享譽盛名,其論述在國內學術界也被廣泛引用,2009年11月,他曾應邀前來臺灣,在中山大學、臺北藝術大學、交通大學及中研院等學術機構,針對其美學與政治學思想從事理論的展演與發展發表演說,專題講座除「何謂美學?」、「政治、民主與現前」、「虛構之政治」外,還有「當代藝術與影像政治」。 《影像的宿命》一書則提綱挈領地論述了攝影、電影與當代藝術影像的美學-政治,為21世紀具開發性的重要論述,內容包含:〈影像的宿命〉討論影像再現的問題;〈構句、影像、故事〉討論書寫與影像之間功能連結的關係;〈文本中的繪畫〉專注文字與繪畫影像在藝術概念之認同上的關係;〈設計的表面〉則討論設計的影像中,圖像與文字的共構關係;〈如果存在著不可再現〉則關注集中營屠殺的再現問題,討論現代與後現代之後對於「不可再現」的指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