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自闭症儿子同行1
明石洋子是一位年过六旬的母亲,在近四十年的养育自闭症儿子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经验和感悟。她在《与自闭症儿子同行》系列之一《原汁原味的育儿》中展现了在家庭中、在社区中如何培养自闭症儿童与人交往,如何帮助自闭症儿童形成自立意识及自立能力的过程,对家长形成正确的育儿观念非常有帮助。 -
爸爸爱喜禾
当蔡春猪把《给儿子的一封信》贴到博客里,几乎是在一夜之间,这封信被浏览数十万次,被感动转发及评论数万条。而小蔡以“爸爸爱喜禾”为名的微博粉丝也在短期内狂增十倍以上。在儿子喜禾被确诊为“自闭症”之后,小蔡在微博中以自强不残、爱开玩笑的喜禾爸爸形象,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和戏剧性的细节场景,小心翼翼地绕开了悲剧的漩涡,展现出来的是笑中带泪的乐观和对生活的热爱。 本书正文分为两部分,“英雄句短•父亲篇”收录了小蔡在得知儿子患自闭症后的感受,特别是他从无法接受现实到勇敢承担的内心转变过程;“一个父亲的猜想•喜禾篇”以关键词的形式模拟儿子喜禾的语言看亲人、看家庭、看世界,角度独特,令人忍俊不禁的同时折射出特殊家庭的特殊关系。 本书由刘仪伟作序、蔡明题跋,崔永元特别给喜禾写了一封信,周国平感动推荐。 -
自画像
《自杀》姐妹篇!一部不分段的小说!“点彩派”自画像! 《自画像》小说从头到尾只有一段,经常一句话就是一个非常个人和主观的看法,涉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做过的、想过的、喜好、厌恶等等,前后句多为没有逻辑关系的语句,好像是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同样很碎。如果说《自杀》是作者无法与外部世界和解的结果,那么《自画像》则是一个开端:无法 与自己和解。这部作品可以看做是是对《自杀》的预设,也是对自己生命走向的“预设”。 《自画像》是一本充满智性的作品。即使放弃了叙事,即使采用了最直接、无修饰的陈述句,爱德华•勒维依旧不时展现了他的奇思妙想、幽默感、对语言的敏感和哲学深度。 -
马背上的男孩
《马背上的男孩》内容简介:为了所爱之人,你愿意去到多远的地方?每个孩子都曾在孤独中挣扎。小男孩若菀因为自闭症,成为父母内心深处一颗遥远的星。与邻居家一匹马的邂逅,意外地改变了这一切。马背上,若菀第一次说出了完整的话语,这让父亲路伯特惊喜不已。一个大胆的想法在路伯特心中酝酿:世界上会不会有一个地方,能让若菀在骑马的过程中获得疗愈,也能让他真实地触到儿子的欢喜与忧伤? 蒙古草原上,一段爱与冒险的旅程就此开始了。在大自然不可思议的疗愈力下,奇迹真的一点点发生了…… 这是一个感人肺腑的真实故事,马背上若菀的每一点进步,无时无刻不闪耀着父爱的光亮。正是这份强大的爱,让路伯特一家最终从困境中获得自由,也感染和鼓舞着世间的你我重燃心底的勇气,往梦想所在的远方前行。 -
亲爱的加百列
《亲爱的加百列》是一封父亲写给患孤独症儿子的感人长信。作者在信中娓娓告白,道出对儿子小加百列的款款深情。从加百列出生,到三岁确诊为孤独症,再到上小学的成长经历:儿子学会阅读、骑单车、表演独唱,父子俩一起出海、举办化装海盗舞会和家庭聚会……作者以饱蘸真情的笔墨,记下儿子点点滴滴的成长故事,教会儿子了解悲伤,认识世界,学会生活,关心梦想。 这是一个关于沟通与成长的故事,一篇爱与理解的告白,每一对父子,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感动。 -
五岁时,我杀了我自己
我喜欢的女孩,洁西卡,因为父亲去世而伤心哭了。我想安慰她,但是她说,她不想再当小孩,所以我们做了那件事。因为这样,他们说我伤害洁西卡,害她住进医院,就把我送进托管中心关起来。 在禁闭室里,没有窗,没有床,没有玩具,只有四面白色的墙壁。我只能用这枝偷偷捡来的笔,在墙上写下我的故事:五岁时,我杀我了自己…… 这是作家霍华德.布登营销世界30年的畅销之作。他藉由男孩波登,描绘出一个不被理解的孤独心灵,是如何在一个与他格格不入的世界中生存。这其中,波登的单纯与大人世界的复杂形成强烈的对比,他无力摆脱身边那些讨厌的大人的处境,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法国经典名著《小王子》;而波登被视为超越常规、不被理解的困顿,以及对成人世界的不知所措,亦常被引比为《麦田守望者》的霍尔顿。 这部小说在法国出版时,立即引起惊人的回响,除了被法国读者拿来与《小王子》相提并论,更推崇它是法语版的《麦田守望者》。30年来,它吸引了各个年龄层的读者,甚至拥有"每十个法国人,就有一人读过"的美誉,这一轰动现象,是法语书籍中少有能及。 有评论说,这本书能有既畅销又长销的成绩,是波登这个男孩太让人心疼难忘,作者的说故事手法太特别。但我们或许可以说,这是因为波登让人想起了那个仍旧躲藏在童年里、曾经不被理解和接纳的自己,也发现我们想要的,其实只是在这世界里,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