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种子的故事
学校老师都教过,植物是由种子生长而来。但种子又从那里来?《种子的故事》作者告诉我们,种子可不是从花店买来这样简单,其背后是一个长达数千年的自然史历程。从一粒撒在焙果上的芝麻,到重达二十公斤的海椰子,“种子”提醒我们地球上存在各种复杂多变的植物模样,而其生成之初均源于此 。 作者从种子的起源谈起,向读者描述了,在万物并茂的地球上,种子所具有的不可磨灭的重要地位。地球上第一粒种子来自于近似蕨类的先祖,距今已有三亿六千万年,从这个故事开始,作者带我们环绕世界,探看种子们如何散播各处,如何展现生命特性。它们何以能够年复一年处于休眠状态?它们如何演化?如何广泛地被人类运用发展成新品种,并制作成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包括食物、食用油、香料和药品呢? 《瓦尔登湖》作者梭罗曾经说过:“我对种子有莫大的信仰。若让我相信你有颗种子,我就要期待生命显现奇迹。” 与梭罗一样对自然生命有着无比的热诚,作者擅于发掘种子的不凡之处,乐于带领读者探索种子与世界的关联。从莱姆病(Lyme Disease)、人类色盲,到赛伦镇(Salem)女巫审判事件。他用清晰且诚挚的口吻,娓娓道出种子的科学知识,同时以风趣的笔触,探讨人类使用种子的各式方式。作者不忘时时提醒我们,推动种子故事发展的正是“演化”;演化有个难以抗拒的习性,就是为生命中的挑战发掘新的解答,继续向恶劣的环境和新的挑战对抗,种子于是得以延续它们的生命。 《种子的故事》兼具科学家的渊博知识及园丁的快乐情调,书中展现各式奇景,无论您嗜读科学新知,或爱好莳花弄草,都难以抗拒本书的诱惑 -
探险途上的情书
一本行旅之书:记录探险途中有趣的见闻点滴、珍稀的鸟兽虫鱼、瑰丽的天边奇景; 一本寻找之书:寻找另一个国度和生态环境中的神秘,寻找第一次亲眼看见的兴奋; 一本探险之书:有欢笑,有疲惫;有领悟,有无奈;有惊心动魄,有凯旋欢欣! 一本情书:一位将身心献给荒野数几十载的自然生态观察家,在感叹生命的丰富与大自然的奥妙时,他将所见的一切用写情书的方式与心爱的你们分享,纸页间动情的文字与精妙的照片展现亚马孙河的热带雨林风光,以及他对大自然的真挚情感。 内容简介: 本书为荒野探险家徐仁修最新的冒险经历。作者一改平日的写作风格,以书信体裁,一封封写给读者,介绍亚马孙河风光之余,常常流露真性情,与读者对话起来,读来引人共鸣。全书共有二十封,也可以视为二十篇短篇故事,它们有丛林冒险的刺激惊悚,也洋溢着探勘未知的趣味欣喜。一开始从河港出发、溯河历险鬼域、夜间深入丛林……这些都不是一般电视报刊常见的地点,足见作者之视野宽广。无论把它们当成是一封封情书或是一篇篇精彩故事,都能享受阅读的新鲜趣味感,并扩展了大自然知识的深度。 媒体推荐: 看著作者深入亚马孙河探险而拍摄的张张珍贵难得的奇特生物照片,有的逗趣,有的美艳,有的让人对生命现象的不可思议叹为观止,书中除了提到好多生物的珍异外貌及生命现象外,也有人文关怀的鸣动心情,除了让我对亚马孙河流域的热带雨林生物有多一些了解外,也多少能感受到作者想传达的荒野保护态度及对生活在贫困的热带雨林中的人民生活的悲悯心情。 ——网友Joe “与环境议题报导者从报导生态环境的破败着手不同,徐仁修的自然写作虽也始于对自然的崩毁感到心惊,但他后来却走上一条以‘美’的表述(特别是摄影),唤醒读者对大地注意的道路。” ——台湾学者吴明益 作为一个生态摄影家,他不是“把自然关进笼子”,而是把镜头伸进了自然……徐仁修是深爱着荒野的,因为只有一个深爱那方土地的人,才能把常人眼中落后荒凉而又陌生遥远的蛮荒表现得如此动人。 ——复旦大学学者孙燕华 -
种子的信仰
承续《瓦尔登湖》之淡泊恬青,追寻植物种子传播之奇异旅程。《种子的信仰》是梭罗毕生研究自然和自然律于人类意义的登峰造极之作,也是他的遗作,这本书将成为自然和自然史热爱者的必读书,也是对梭罗生平和作品感兴趣者的案头珍藏。该书一如既往着他特有的文风:明澈和优雅,正如在我国拥有广大读者的《瓦尔登湖》文体。梭罗接受了当时还不被广泛认同的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写就了这本现在看来依然新奇的19世纪中期的著作。梭罗为了求证植物是通过种子繁殖的,通过实地考查和日常仔细观察,揭示了油松、五针松、柳树、樱桃等树木的种子如何通过风力、水、冰雪和动物传播开来,甚至远涉重洋,异地生根成长。种子易于传播的巧妙构造、利用多种外力最大范围的传播,表现出的坚韧和生命力,让作者赞叹不已。我相信种子里有强烈的信仰。相信你也同样是一颗种子,我已在期待你奇迹的发生。——亨利·D·梭罗《瓦尔登湖》中的哲学家变身为全神贯注的科学观察者……这是普通读者的真正乐事;跟随他漫步在他热爱的森林,发现土地如谷仓和学校,又一次有机会听到他精确而美好的叙述。——《出版家周刊》《种子的信仰》……是梭罗天才的杰作。每一页都闪耀夺目的洞见和智慧,以及他不知疲倦的好奇心和探索的天分。——《华盛顿邮报 书评》 “……诗意而写实地写下对土地无限丰富性的赞美,他将土地比作谷仓和学校,不但是有永恒的真意,也比以往更受人们欢迎。”——《时代周刊》《种子的信仰》的问世,要感谢热爱梭罗的编辑,他的诚实、精确、谦虚和少见的学术性眼光。Brand Dean让我们看到一个不一样的梭罗,更重要的,这是弥留之际的梭罗梦想能够完成的作品。——《波士顿环球》“……梭罗是如此出色的遣词造句和使用比喻的专家,即使在这样一部科学的作品中,他都不倦地显示文字的魅力,令人得到莫大的阅读乐趣。”——《今日美国》 -
临湖
{编辑推荐} ● 新浪、天涯百万粉丝默默追看,堪称中国版《瓦尔登湖》 ●古耜、傅菲、陈元武、周蓬桦联袂推荐 ● 隐居湖畔数载,远离尘嚣,灵性静谧之作 ●一个人若生活的诚恳,她一定生活在远方 {内容简介} 寂静花园 远离喧嚣的世界 仅为我们留下了道 此时何不抖落 心中的尘埃 ——千宗旦(日本) 梭罗说,一个人若生活的诚恳,那他一定生活在远方…… 本书通过灵性的文字和摄 影作品,记录了作家项丽敏在太平湖畔独居的时光,用融身其中的方式对自然做细致的观察、拍摄和描 写,以诗性优雅的文字表达着皖南的自然之美与民俗风物之美。 在她笔下和镜头中,有四时之景,昏晨之光;有草木枯荣,江湖更迭,鸟兽迁徙;有村庄,田地,河流,谷地,花丛,矮树,飞鸟,浮云,游鱼……从山野日月星辰变换,到万物明灭反复,从节气到农事,这一篇篇一幅幅皆为自然之景和自然之道,无不透出静谧和诗意,也有一种生活的安然和愉悦隐含其里。临湖而居,有万般自在。 {推荐语} 清澈以深沉作底,灵动与安静相伴,这颇具“复调”意味的散文表达,使项丽敏的《临湖》可读复耐读,别有感染力。 ——古耜(著名散文评论家) 项丽敏无疑是个自然主义者,与梭罗、普利什文、法布尔一样,把自然视为最高的生命法则。与他们不同的是,她是个感性的自然主义者。她笔下的动物植物世界,都包含她彼时的情绪。似乎她是那个湖边世界的布道者。 ——傅菲(散文家) 《临湖》不但有可靠的文字,也有让人迷醉的图片,关键是它直接地进入了人的内心,打动人的不仅仅是她的文字,还有真实的力量。 ——陈元武(散文家) 从她的书中随手翻开一页,那些精彩生动的描述都有真实的来历,无论是散落在山野间的野花,还是树枝上蹦跳的小松鼠,都有过她为之命名的喜悦。 ——周蓬桦(散文家) -
森林报-冬
一部比故事书更有趣的科普读物 一部关于大自然四季变化的百科全书 部分内容入选小学语文教材必修课程 当今,我们对于大自然已经越来越陌生,缺乏最基本的认识,这部《森林报》会让居住在钢筋水泥森林中的我们重新认识、反省自己。仔细品读,能够让你感受到森林中的动植物在一年四季中五彩缤纷的生活,深入地探寻大自然的无穷奥秘,体验春的快乐,夏的蓬勃,秋的多彩,冬的忧伤…… 普通报纸上,尽刊登人的消息,人的事情。可是,孩子们也很喜欢知道飞禽走兽和昆虫是怎样生活的。 森林里新闻并不比城市里少。森林里也在进行着工作,也有愉快的节日和可悲的事件。森林里有森林里的英雄和强盗。可是,这些事情,城市报纸很少报道,所以谁也不知道这类林中新闻。 比方说,有谁看见过,严寒的冬季里,没有翅膀的小蚊虫从土里钻出来,光着脚丫在雪地上乱跑?你在什么报上能看到关于“林中大汉”麇鹿打群架、候鸟大搬家和秧鸡徒步走过整个欧洲的令人发笑的旅行消息? 所有这些新闻,在《森林报》上都可以看到。 这部名著是苏联著名科普作家维·比安基的代表作。著者以其擅长描写动植物生活的艺术才能,用轻快的笔调、采用报刊形式,按春、夏、秋、冬四季1 2个月,有层次、有类别地报道森林中的新闻,森林中愉快的节日和可悲的事件,森林中的英雄和强盗,将动植物的生活表现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著者还告诉了孩子们应如何去观察大自然,如何去比较、思考和研究大自然的方法。 -
森林报-秋
一部比故事书更有趣的科普读物 一部关于大自然四季变化的百科全书 部分内容入选小学语文教材必修课程 当今,我们对于大自然已经越来越陌生,缺乏最基本的认识,这部《森林报》会让居住在钢筋水泥森林中的我们重新认识、反省自己。仔细品读,能够让你感受到森林中的动植物在一年四季中五彩缤纷的生活,深入地探寻大自然的无穷奥秘,体验春的快乐,夏的蓬勃,秋的多彩,冬的忧伤…… 普通报纸上,尽刊登人的消息,人的事情。可是,孩子们也很喜欢知道飞禽走兽和昆虫是怎样生活的。 森林里新闻并不比城市里少。森林里也在进行着工作,也有愉快的节日和可悲的事件。森林里有森林里的英雄和强盗。可是,这些事情,城市报纸很少报道,所以谁也不知道这类林中新闻。 比方说,有谁看见过,严寒的冬季里,没有翅膀的小蚊虫从土里钻出来,光着脚丫在雪地上乱跑?你在什么报上能看到关于“林中大汉”麇鹿打群架、候鸟大搬家和秧鸡徒步走过整个欧洲的令人发笑的旅行消息? 所有这些新闻,在《森林报》上都可以看到。 这部名著是苏联著名科普作家维·比安基的代表作。著者以其擅长描写动植物生活的艺术才能,用轻快的笔调、采用报刊形式,按春、夏、秋、冬四季1 2个月,有层次、有类别地报道森林中的新闻,森林中愉快的节日和可悲的事件,森林中的英雄和强盗,将动植物的生活表现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著者还告诉了孩子们应如何去观察大自然,如何去比较、思考和研究大自然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