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辨伪与存真
本书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荣新江先生的学术论著集,原以“鸣沙集“名在台湾刊行,业经调整补充。主要以探讨敦煌学的学术史和方法论为主,涉及到敦煌藏经洞的封闭原因、敦煌写本的真伪辨别、藏经洞混入的黑城文献以及连带相关的唐五代敦煌寺院的藏书状况与藏书制度、唐五代敦煌禅籍的抄写与流行情况,和敦煌研究的学术规范等等。还有有关王国维、狩野直喜、向达、常书鸿等人的敦煌学史论著。在论文和书评中展开了学术批评,藉此希望有回馈的声音。作者还精选了近五十幅图版更给人以清晰明了的观感。 -
于阗史丛考
《于阗史丛考(增订本)》为两位作者有关于阗史研究的论文合集,内容涉及于阗史料的年代、于阗国王统世系、于阗人种、于阗佛教、于阗美术等诸多方面,对唐宋于阗乃至整个西域史研究多有贡献。书后附有详细的《于阗史研究论著目录》,极富参考价值。 -
中古中国与外来文明
中古时代来华的商胡贩客,其中最持久而活跃的族类,就是被称为“九性胡”的粟特人。作者以文献、文物和文书为依据,从历史深处揭示了他们在经济、政治和宗教生活中的独特作用,令人耳目一新。粟特聚落是全书论证的基点和重点。在作者笔下,群体的结构化和分布的网络化,形成一片富有异彩的景观。不仅再现了粟特聚落的历史面貌,而且使胡汉交融的考察更具体化也更理论化了。同时,此项研究不仅仅是考证文化交流中早已存在的有趣史实而已,也将为人们今天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跨文化问题提供某种启示。 -
丝绸之路与东西文化交流
本书是作者有关丝绸之路的研究论集,分做五编,探讨汉唐丝绸之路的走向,丝绸之路与某些区域或城镇的关系;研究通过丝绸之路的东西文化交流,包括中国与波斯、大食(阿拉伯)、印度、朝鲜半岛、日本的文化交往。作者利用对西域出土文书的谙熟,致力于探讨汉文典籍向西域地区的传播,这是前人比较忽略的丝绸之路研究的重要内涵。另外,作者还利用考古、美术、文献材料,研究了西方物质文明和宗教文化如何沿丝绸之路向东方传播,以及他们的传播者——粟特商人、于阗使者、景教徒,并以此为基础进而讨论了丝绸之路上的宗教文化的并存现象。 -
从撒马尔干到长安
《从撒马尔干到长安:粟特人在中国的文化遗迹》内容简介:2002年5月,“《永乐大典》编纂600年”学术研讨会刚刚在国家图书馆落幕,法国远东学院的华澜先生就登门造访,提议在国家图书馆举办一个国际学术研讨会,探讨曾经活跃在丝绸之路上的粟特人在中国的历史和遗迹。在他看来,国家图书馆收藏有大量中西交通史文献,又是国际学术交流机构,最适合举办该领域的学术研讨会。这个提议得到了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荣新江教授的赞同,三方立即有了第一次筹备会议,确定了三个法国机构和两个中国机构作为研讨会的主办方。 -
粟特人在中国
本书为《法国汉学》 第十辑。本书分为“粟特萨宝与商队贸易”、“粟特聚落与地方社会”、“入华粟特人的宗教与艺术”三部分,收入28篇论文,内容涉及粟特历史、考古、美术、宗教、语言等诸多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