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古异相
本書的研究主旨,是以西陲出土寫本爲基礎探討中國中古時代的“學與術”和信仰、社會之間的關係,選擇的切入點爲構成中國文化本源的兩個互摄的“異相”:方術與博物之學。 上編“寫本時代的學與術”,試圖解明寫本時代的知識與技藝如何被製造、傳播和使用的問題。藉由敦煌、吐魯番、黑水城出土文獻,討論了“漢書學”、易學以及各種方術:物怪易占、人形解除、風角鳥情、擇吉推步等,將其重置於文本的成立與流通的歷史語境之中加以考察,探究經典知識、方伎雜術、政教禮俗、宗教觀念,如何進入士庶的生活場域和信仰實踐,成爲歷史記憶和文化傳統,並揭示不同文明間接觸、滲透、交融與再創新的史跡。 下編“中古博物的林中路”,是作者東亞博物學整體構築的部分結晶。從藥物、菜茹到寺院珍寶、沙州土貢、異域奇玩的這一組考證文字,不是僅僅關於物自身的研究,而是希望以此爲綫索,將它們在日常生活、宗教儀軌和東西文化交涉中的瑰麗景致,用寫實的手法重繪再現,致力於從知識體系的建構過程,重新思考博物學作爲一種認知世界的思維方式,在社會、思想和文明史上的意義。 本書尤爲注重出土文獻與傳統史志、域外典籍和考古文物的互相印證,並力圖溝通文字材料、圖像資料和相關學科工具,進行會通式的研究,建立起方術-博物-宗教-禮俗知識社會史-中外關係史相融合的研究範式。 -
敦煌守护神
无与伦比的敦煌艺术,是中国文化最为璀璨的明珠;为敦煌艺术而贡献比重的国内外著名艺术家常书鸿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为此他被赵朴初赞颂为“敦煌守护神”。 本书是著名作家叶文玲历时多年,精心创作的常书鸿传。作品以独特的艺术视角,优美的文笔,描绘了常书鸿与敦煌的血肉关系;揭示了他一生沧桑的心路历程及几近一个世纪的极为斑谰的“经变图”。也写了他的爱情,婚姻生活。他的爱情充满浪漫色彩,他对爱的独特、执著充人感动。面对“大也盛也”的敦煌你无法不感受心屡的震颤;面对守扩神的辉煌九十春秋,你无法不为他的一生而歌哭而涕泣。 作品史料翔实,字里行间充溢着诗情画意。有很强的可读性。本书为你揭开了敦煌的神秘面纱;把你带到了中华民族无比辉煌的艺术圣地。使你不仅欣赏到了敦煌彩塑、壁画的丽色美景;而且也受到了常书鸿尚人格力量的感染。作为炎黄子孙,你怎能不为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而骄傲、自豪! -
敦煌的光彩
全书共六章,依次为:丝绸之路上的宝石;人类闪光的遗产;寻求永恒的存在;美与创造的世界;万代友好的纽带;敦煌:一个画家的梦.附录中收入常先生的两部作品:"敦煌莫高窟艺术"和"我与敦煌". 对话从敦煌艺术的渊源,发展与传播说开去,兼及东西文化的相互作用与比较,同时也谈到两人的经历,志趣,理想与友情. 本书"周总理的回忆"的部分章节曾连载于<日语知识>杂志. -
黄沙与蓝天
本书的主人公为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杰出的艺术设计家、教育家常沙娜先生。 书中真实生动地回顾了常沙娜不寻常的八十年人生经历,同时,从另一角度对常书鸿先生那一代人在艰苦年代对敦煌莫高窟艺术的保护和研究所作出的杰出贡献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常人难知的讲述。 常沙娜是被誉为“敦煌保护神”的常书鸿先生的女儿,童年和父母生活在艺术之都巴黎,举家回国时洽逢中日战争爆发,即跟随国立艺专艰苦逃难多年,辗转大半个中国;其后她又随父亲到了沙漠深处的敦煌莫高窟,在千年艺术的熏陶下度过了动荡的少年时代。新中国成立后,在美国留学的常沙娜毅然返回祖国,从梁思成、林徽因身边走向艺术设计教育领域。 本书是一本难得的、反映老一代艺术家非凡的人生经历和艺术成就的最佳读物,对新一代的成长有一定的帮助和指导作用。 -
九十春秋
-
敦煌文献·考古·艺术综合研究
向达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中西交通史和敦煌学专家。他治学严谨,成就卓著,堪称一代宗师。2010年在国家图书馆举行了纪念向达先生诞辰110周年的学术讨论会,与会学者从各个角度撰文,缅怀向达先生,追忆他对敦煌石窟保护和研究所做出的杰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