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志清文學評論集
<夏志清文學評論集>收錄作者研究現代文學重要的十二篇論文,論題兼及中國與西方,時空上下一百年.評論對象計有羅素,艾略特,奧威爾,曹禺,端木蕻良.彭歌,李渝,蔣曉云,梁錫華等人的文學世界,是接續<中國現代小說史>的力作. 作者論旨兼顧西洋文學與我國固有文化傳統,故其評析作品,探討問題,見解獨有,引人深思.其行文優美而不艱澀,簡潔明暢,讀來趣味盎然. -
中国文化与文论经典讲演录
《中国文化与文论经典讲演录》在文学思想和文学理论的层面,重新解读儒遭释文化元典和历代文论经典,重新阐释中国文化和文论经典的范畴术语和理论命题,进而揭示其当代价值。通俗地说,《中国文化与文论经典讲演录》的任务就是“读经”。全球化时代,我们怎样读经?童蒙式的死记硬背抑或汉儒式的微言大义?《中国文化与文论经典讲演录》创立了一种全新的“读经”方式:在叙事中明理,在抒情中展义,其“课堂语言”兼具诗性与理思、谐趣与雅致、热心肠与冷幽默,“听课人”因而能在一种“读小说”或“吟诗词”的惬意中领悟中国文化与文论经典的奥义和真谛。 -
德语文学与文学批评
本书对德国浪漫派文学进行了系统论述,收录了《浪漫派文学——德语文学花园中的奇葩》、《论批评的本质》、《艾兴多夫诗选》和《沉重的时刻》等论文。全书最大的特点是翻译和评介并重,既让读者领略某一流派代表作的真正风貌,也加上我国学者的研究心得,并且译文力争精准,评介力求公允,具有科学性和前沿性。 目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代发刊词) 浪漫派文学——德语文学花园中的奇葩 论批评的本质 论文学 批评断片集 评弗·施莱格尔的浪漫诗论 夜之颂 海因里希·封·奥夫特丁恩(节译) 诺瓦利斯的《夜之颂》与《海因里希·封·奥夫特丁恩》 封·斯居德莉小姐 E.T.A.霍夫曼及其名作《封·斯居德莉小姐》 婀蒂娜 《婀蒂娜》及其作者弗里特利希·德·拉·莫特·福凯 艾兴多夫诗选 痛苦的追寻——评德国浪漫主义诗人约瑟夫·封·艾兴多夫及其诗歌 沉重的时刻 沉重的时刻,沉重的艺术——评托马斯·曼的席勒小说 玛利亚·斯图亚特(选译) 波采娜 君特·德·布吕恩和他的短篇小说《波采娜》 露特(女友) 尤迪特·海尔曼——德国当代“文坛奇女子” 德国印象 新时代之“丝绸之路” -
辨异
《辨异》是《批评的概念》之续篇。作者继续了《批评概念》一书的主题与旨要,进一步就20世纪文学批评的主要状况进行了细节性的阐释。作者从比较文学的发展状况入手,以文学史、主要流派、审美批评的概念辨析,辅以古典主义、象征主义、康德美学、施皮策、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作家作品批评的案例梳理,鸟瞰了20世纪前半叶的欧美文学批评。 -
在德黑兰读《洛丽塔》
【编辑推荐】 ◎隐秘的阅读所带来的“微小开口”,通往的却是极大的自由 ◎一位叛逆的女教师,一群叛逆的女学生,一门特别的文学讨论课,一种不能放弃的自由坚持,最富争议的伊朗裔美国女作家关于中东及祖国现象之批判 ◎本书曾在《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上榜117周,入选《泰晤士报》“十年百部最佳 图书”,在美国大学图书馆借阅量总排名第二,获得美国独立书商协会年度非虚构图书奖等多项重要大奖 ◎作者纳菲西是美国炙手可热的评论家,作品多见于《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等著名媒体 【内容简介】 1995年秋,伊朗学者阿扎尔·纳菲西辞去教职,她挑选了七名学生,邀请她们和自己坚持一场秘密的读书会。每周一次,她们读纳博科夫,读菲茨杰拉德,读亨利·詹姆斯,读简·奥斯汀。 对这些作品中人物与命运的讨论让她和她的学生们越发领悟到自由与自我的意义。她和她的学生们秘密而坚定地反抗着,在政府强制要求女性戴面纱着黑袍的时候,私下悄悄地化妆、涂指甲油,她们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期盼着美好的未来。面纱和黑袍之下,藏的却是她们五彩缤纷的梦。而阅读,则是她们作为个体的最后也是最不能放弃的坚持抗争、追求自由的方式。 纳菲西以清新而富有诗意的笔调,记录这些德黑兰的年轻女性如何阅读这些被伊朗政府列为禁书的西方文学名作。她们个体的生命历程亦证明:隐秘的阅读所带来的“微小的开口”,通往的却是极大的自由。 【名人及媒体推荐】 这本书记录了纳菲西如何自己抵抗、同时也帮助他人抵抗伊斯兰对女性发动的战争,我深受感动。她的回忆录包含重要和深邃的反思:神权政体造成的创伤、对自由的沉思和痛苦追求——以及在接触良师与名著时带来的乐趣及自我意识,这一点尤为震撼人心。 ——苏珊·桑塔格 有如漂浮于伊朗茫茫大海中的一艘文学救生艇。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一部关于在伊朗伊斯兰革命时期教授西方文学的回忆录,蕴含着深刻和精彩的洞见。这是一部真正的杰作。 ——伯纳德·路易斯 纳菲西是伊朗历史上的英雄之一。 ——杰拉尔丁·布鲁克斯 振聋发聩,感人肺腑……对文学潜移默化作用的有力阐释:关于艺术可以为那些生活在暴政下的人们提供的逃离意识形态的避难所,关于艺术在个体声音中的积极和颠覆性的信念。 ——角谷美智子《纽约时报》 有些最有才华的散文家写的书里,会包含他们所做的最重要的人生决定及其代价所产生的热度与挣扎,而作者不过是在述说生平种种,他们抛在身后的来时路满是悲伤和熠熠闪光的失落。《在德黑兰读<洛丽塔>》就是这样一本书。 ——莫娜·辛普森《大西洋月刊》 一个关于伊朗女性以秘密的方式反抗政权的深刻而炽烈的故事。 ——《沙龙》 激动人心地记录下了对智识之自由永不满足的渴望。 ——《今日美国》 难以归类为回忆录、文学批评或社会历史中的任何一种,尽管本书称得上这三个类别中的佳作……纳菲西写出了一部关于生命和文学之关系的独创作品。 ——《出版人周刊》 一本关于压迫政权下的生活和文学生命力的私密回忆录……本书和纳菲西教授的名著一样丰富深刻。 ——《迈阿密先驱报》 -
王晓明自选集
这是王晓明的第一个批评文选。它收入8篇较长的论文,分别选自王晓明的5本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