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皇权制度研究(上下)
《中国皇权制度研究》(上下):中国皇权制度自"秦制"以后两千多年中的始终延续和发展,对古代中国和近现代中国的社会面貌都有着深远影响。《中国皇权制度研究》(上下)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尝试以一些新的视角和方法审视这个巨大的研究对象。这些尝试主要在于:第一,随时以近代以来世界共同的制度方向(宪政)为对比而展开对中国皇权制度的具体分析,并因此而发现我们研究工作应该面对的诸多新的问题和视域;第二,全面而贯通地审视一系列与制度相关的重要领域,诸如:中国皇权体制的组织结构方式、皇权社会的法律体系、制度法理学和法哲学、行政架构及其运作方式、城乡的制度经济形态、赋税财政体制及其蕴涵的制度逻辑、国民政治心理和诉求方式、制度伦理对国民行为方式的塑造、腐败与皇权制度的关系、文化形态与制度形态的关系、生态演变的制度原因、制度传统对于人们如何选择造就启蒙路径的决定作用,等等;第三,对每一症结的分析都力求以对其长久历史脉络的发掘把握为基础,再进一步说明这种制度逻辑经过千百年延续而在16世纪前后充分展现出的时代意义;第四,既注重从浩瀚的史料中发现和归纳典型的社会现象,同时更注重解析这无数现象背后深刻的制度法理,以及主要由这套法理所决定的社会走向。 -
通典(全五册)
《通典》专叙历代典章制度的沿革变迁,从远古时代的黄帝起,到唐玄宗天宝末年止(肃宗、代宗以后的变革,有时也附载于注中),分为九类,以食货居首,次以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每类又各分子目。对于历代典章制度,都详细地叙述了它们的源流,有时不但列入前人有关的议论,而且用说、议、评、论的方式,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通典》的作者是杜佑。《通典》的体例仿效纪传体正史中的志书,将断代体改为通史体,是一部专门记载历代政治、经济等制度沿革变迁的典志体史书。《通典》记述了传说中的黄帝,下讫唐天宝末年的制度沿革。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记述历代典章制度的典志体史书,为史学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
服周之冕
《服周之冕: 六冕礼制的兴衰变异》围绕《周礼》六冕制度及其对历代冕制的影响,探讨了服饰礼制与政治权力的关系。六冕并非真实的周朝原生礼制,而是《周礼》的建构,反映的是周朝政权与神权的分配,具有“君臣通用”特点。随汉廷尊儒,中国制度史上出现了“古礼复兴运动”,其间古冕被重新采用。王朝在宗经、复古思潮促动下,重新采用占冕;同时从尊君、实用出发,立足现行品位结构而调整古冕等级。经学家对古冕的不同阐释,也引起了诸多纷争。理性化、世俗化倾向,最终导致了“服周之冕”的低落。《周礼》六冕的漫长兴衰变异,折射出了服饰与权力、学术与政治在传统中国的复杂关系。 -
品位与职位
本书为国家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地项目“中国古代官司僚制度和政治文化的综合研究”成果之一。 本书以秦汉魏晋南北朝朝代的官阶制度为研究对象。作者采用“品位分等”和“职位分等”概念,构建了一个新鲜的分析框架。通过这个新视角、作者对周代的爵命,秦汉二十等军功爵和禄秩,魏晋南北朝的官品、中正品、勋品、将军号、文散官、直到唐代的文武散阶进行了细密考察,将之勾勒连缀为一条演进变迁的线索,并对其性质和意义提供了一系列独到解释。进而,作者对整个帝国时代的官僚等级制发展,提出了一个五阶段的分期模式。 -
清代地方政府
本书是瞿同祖先生的代表作之一,是运用社会学的方法研究中国清代地方政府的实际构成及其实际运作模式的著作,也是第一本系统、深入研究清代地方政府的作品。作者通过各种手本和札记,参考大量官方资料,系统分析了清代州县官的职能及其运作。最重要的是,其重心在于政治或政府体制中的个人及其行为,在于对政治制度体制传统的完整性认识,为我们提供了迄今为止最为完整的关于中国地方行政运作的图解,引导我们去把握近古中国地方政府体制和运作的传统。 -
乐师与史官
《乐师与史官:传统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论集》汇集了作者近年来对传统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的研究论述,共计15篇。 作者对儒者起源问题提出新见,论证了“儒”与古代乐师存在着文化渊源关系,乐师和史官构成两个文化子系统,揭示出早期中华文化演进的一条重大线索;对汉末到南北朝一些重要政治文化现象进行了论述。 作者运用“品位分类”和“职位分类”概念,从一个宏观新视角划分了中华帝国官僚等级制演进的阶段。着重考察了汉代禄秩等级制的特性,南北朝至唐初的官阶、军号和散官制的特性,南北朝至唐初的官阶、军号和散官制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