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思想史
导论. A.预见 第1讲 导言——柏拉图 第2讲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第3讲 阿奎纳和经院学者 第4讲 小册子的作者——货币(奥雷斯姆,博丁,“W.S.”) 第5讲 小册子作者——重商主义(马林斯,米赛尔登,孟) 第6讲 威廉·配第勋爵 第7讲 契尔德和洛克(利息) B.体系的形成 第8讲 坎蒂隆 第9讲 坎蒂隆(继续)——重农论 第10讲 重农学派——杜尔阁 第11讲 洛克和休谟论财产——休谟论货币 第12讲 休谟论利息和贸易——亚当·斯密的先驱 第13讲 斯密意图概述——《国富论》:分析(I) 第14讲 《国富论》:分析(II) 第15讲 《国富论》:分析(III)——政策I 下略。 -
宋史食货志补正(上下册)
此书为“二十四史校订研究丛刊”之一种。 全书分为“上篇食之部补正”与“下篇货之部补正”两部分,引用丰富的文献,对《宋史·食货志》的大量史料做了溯源、校正和增补,是研究宋代财政制度的必备资料,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而作为其书绪论的《<宋史·食货志>的史源和史料价值》一文,堪称迄今为止,对《宋史·食货志》最深入、最具权威性的研究。 -
苏联的工业化
NO -
宋代地方财政史研究
财政是中国古代专制国家政务的主要内容之一,而由于各地经济状况的差异和技术条件的限制,地方财政有相对独立性,更能反映历代财政间实际情况。本书即以宋代地方财政为对象,研究了宋代的财政机构、中央与地方财赋分配关系的演变、地方的财政匮乏及其后果、地方财政各区域间的不平衡性和各阶级间的负担的不平等问题,以及地方财政与征椎收入的性质,对学术界一些有争议的问题作出了颇有说服力的回答。本书作者长期从事财政史研究, -
市场机制与社会变迁
《市场机制与社会变迁:18世纪广东米价分析》从清代档案中搜集了数万个18世纪的广东米价数据,并运用数理分析方法,分析了当时广东米粮的地区差价、季节差价、米价的不规则变动和米价变动的长期趋势,从而描述了一个以广州、佛山为中心,联结广东、广西两省和湘、赣、闽三省部分地区的区域性米粮市场的具体运作情形,讨论了中国传统社会晚期市场机制与社会变迁的关系。《市场机制与社会变迁:18世纪广东米价分析》曾获广东省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和全国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
中国的早期近代经济
本书是第一部采用国民账户系统(SNA)方法对近代以前中国一个地区的经济进行研究的专著。通过对1820年代松江府华亭和娄县地区的GDP的深入研究以及与1810年代荷兰的GDP的比较,得出了“19世纪初期江南经济已经不再是以农业为主的传统经济,而是一个以工商业为主的早期的近代经济”的结论。 本书研究也表明:只有从长期历史变化的角度,采用社会科学的方法,把研究纳入全球史的视野之中,才能真正认识近代中国的经济变化及其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