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怪物解剖学
暗黑美学名家操刀
盘点历史上各色怪物的制造法
剖析创生、复活与机械文明的谱系
内容简介
《怪物解剖学》是一本围绕“创生”展开的欧洲文化研究散论。从泥人哥连、瓶中小人、自动人偶再到工业革命之后的机械文明……这本随笔集梳理了各类神话传说与宗教典籍中出现的创造者的谱系,解说了从神话时代到现代的创造思想与文化变迁,并且考察了创造的条件和创造行为背后的深层心理等。
编辑推荐
◎20世纪日本人文科学领域“无尽知识迷宫”中的怪人——种村季弘
他曾受三岛由纪夫赏识,是与暗黑美学大师涩泽龙彦齐名的幻想文学旗手,以“稀世的博闻强识”享誉日本文坛,古今东西的异端文 化知识信手拈来。
◎《怪物解剖学》——汇集暗黑怪物们在各类典籍中的蛛丝马迹,追踪神明创生之法的种种真相
本书不仅详细讲解了犹太拉比造哥连、霍恩海姆炼制瓶中小人等耳熟能详的“创生”故事,还一步步剥开这些被造的怪物们如今被商业主义糖衣包裹的既定面貌,还原宗教势力更替与历史变迁等多种因素发挥作用之前,这些怪物的真实含义和本来面目。
另外,本书还首次收录大量宗教与炼金典籍中有关“创生”内容的原文内容:炼金术师帕拉塞尔苏斯(即霍恩海姆)在其著作《自然魔术》中详细列出的制造何蒙库鲁兹的每个步骤,犹太教经典《塔木德》与《创造之书》中关于创造哥连的具体记述,以及1872年在维也纳某位共济会会员付注释的原件摘要中关于瓶中小人的记述(毛姆可能曾在大英图书馆借阅这份摘要)……
◎《怪物解剖学》——梳理历史长河中创造者的谱系,探寻“创造”行为的思想构造
从作为圣女贞德罪状之一的曼德拉草,到13世纪天启博士拉蒙·柳利设计出的只要转动圆盘就能给出答案的“大衍术”装置,再到曾击败拿破仑和富兰克林却被爱伦·坡识破把戏的土耳其行棋傀儡……人类的“创造”从蒙着魔术与神话面纱的蒙昧时代步步向前。
模仿神明造人的人类,为什么会造出怪物?在人工智能与奇点被热烈讨论的当下,跟随种村季弘,抓住“无时间”这条线索,探究从古至今不断进行创生、制造怪物的人类的思想构造。
◎《怪物解剖学》——透过神秘学、炼金术、文学、神学与精神分析等框镜,窥探被造之物的虚幻与真实
从索菲亚神话解说作为《星球大战》世界观基底、贯穿《达芬奇密码》的诺斯底主义;从三个看似荒诞无稽的梦境,分析笛卡尔这位现代哲学创立者的精神世界;从对歌德《浮士德》与莎士比亚《冬天的故事》的文学分析中,剖析何蒙克鲁兹与水成论、火成论的关系,探究“时间”作为终极反派的意义……
本书着重引用、讲解的著作典籍有:《创造之书》《圣经·诗篇》《约翰旁经》《使徒行传》《妖精之书》《心理学与炼金术》《魔法师》《神秘学和其象征表现的诸问题》《谈谈方法》《人是机器》《逃避女性》《歌德谈话录》《非人之恋》《伊尔的维纳斯像》《法伦的矿山》……
名人推荐
……以这方面的人物为素材进行创作,现代日本没有谁能比得过种村氏。
——涩泽龙彦
……如果说涩泽的魅力在于他那甚至可说是到达自恋程度的对于端正的心念,那么种村的魅力就在于他潜在的虚无主义和与高深莫测相去甚远的黑色幽默。
——《日本大百科全書》
书之秘境,亦或魔境。
炼金术、神秘主义、吸血鬼、人造生命、人偶、恶魔、奇人......这些事物阴暗又诡秘,却能吸引我们去一探究竟。种村对古今东西非正统文化和人的批判和论述,全都带有神秘色彩而又引人入胜。
——日本书评人石井评种村季弘
世间存在“正统”,存在被认为是“真实”的事物。通过观察非正统或被认为是虚假的事物,种村揭示了那些看似稳固的正统和真实到底有多么微妙、危险和充满欺骗性。他描绘了人们被正统和真实摆布的可笑和悲伤。
他带着一种 "但真的是这样吗?"的警惕感来看待那些宏伟、辉煌和看似正确的事物。
——音乐评论家、日本庆应大学副教授许光俊
碎片化、分析性的讨论对于那些寻求丰富灵感的人来说,是一种衰弱的毒药。我沉浸在一种近乎魔幻的博捜广览中,很长时间以来,我第一次感觉到了一种满足感,仿佛得到了充足的创作营养。
——日本芥川奖得主、《日蚀》作者平野启一郎
-
生肖奇谭
东京大学百人票选“日本伟人NO.1”南方熊楠
历时10年完成的博物学巨著!
有关中国生肖的各种知识尽在本书中。
南方熊楠是日本史上极具传奇色彩的人物,被誉为“知识巨匠”“超前百年的智者”。他自幼聪慧,精通二十多国语言,一生从事的研究遍及生物学、民俗学、考古学、宗教学等多个领域,是全球知名的博物学家、民俗学家,还担任过天皇的讲解员。
《生肖奇谭》是南方熊楠的经典巨著。基于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借助古今中外的典籍传说,他以自由而有力的独特风格,写就了这部前所未有的有关中国生肖的博物志。
猫和狗为什么关系不好?野猪和蝮蛇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人和其他动物的寿命是如何决定的?这部南方熊楠历时10年完成的集大成之作会带你一一解开这些谜团。
-
众神的植物
千百年来,众神的植物是如何构成人类经验的基本组成部分?
*经典话题与前沿科学研究结合,颠覆致幻植物经典文本
*400张罕见的彩色图片,见证世界各地原住民宗教仪式使用的致幻植物
*解密致幻植物的成分与属性,走近背后的文化习俗
在每种文化传统中,植物都因滋养、治疗效果而受到高度重视,致幻植物具有使人类进入意识境界的强大力量,因此被视为神祇赐予人类的植物。
本书基于人类学、民族植物学、药物学和生化学研究,探索各地原住民文化使用的迷幻植物,介绍相关习俗、歌曲与舞蹈,堪称民族植物学的经典文本。书中包含400张罕见的植物与人物、仪式等的彩色图片,并有对致幻植物生化性质的分析。
-
社会生物学
◎ 编辑推荐
☆ 爱德华·O. 威尔逊以本书为契机,开创了“社会生物学”这一学科,高度综合了众多学科,横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领域。
☆ 作者通过本书不余遗力地向公众传达对生物社会化的观察结果,并由此引申到人类行为的原理与影响因素,帮助我们更客观、更精确地描述人性,从而更加全面地了解我们人类本身。
☆ 小到水中的浮游生物,大到可震动土地的大象,世间生命的联系与发展,合作与冲突,你都可在本书中一探究竟。
☆ 25周年纪念版,中文世界时隔十多年的重版出来,社会生物学理论的奠基之作。
☆ 1989年,国际学术组织动物行为学会将《社会生物学》一书列为具有深远意义的动物行为学著作之一。
◎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从三个部分来介绍生命的社会化原理与进程,从无脊椎动物—直到灵长类动物之间的合作关系,作者尝试解释昆虫、鱼类和灵长类等动物中利他、攻击和养育后代等行为背后的生物学基础。《社会生物学》于1975年首次出版,同名学科作为一门新的学科也由此诞生。《社会生物学》曾被国际动物行为学会评选为有史以来最重要的动物行为学著作,但与此同时,书中关于人类行为的假设与推论也引起了20世纪生物学中的大争论:人的天性究竟有没有生物学基础?
在这本25周年纪念版的导言中,爱德华·O. 威尔逊引用了更新的人类遗传学和神经科学研究,从生物学角度阐述了对人性的理解。人类社会生物学,也就是现在常说的进化心理学,在过去几十年里已经发展成—门独立的学科,生物学和社会科学的理论与数据都为这门学科的建立提供了基础。书中占主要篇幅的是人类以外的动物,作者图文并茂地描述了这些动物的社会化行为,现在读起来依然新鲜;书中关于人类的内容,也在几十年来的赞誉和争辩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 媒体推荐
这本书的内容的确提供一种“新的综合”,它具有广阔的视角和高度权威性。威尔逊的行文逻辑严谨,论点清晰,又不失幽默风趣,语言也简介易懂。
——魏恩-爱德华(Wymne-Edwards),《自然》(Nature)
世界上很少有人能为一门新科学的激动人心的未来提供如此辉煌的垫脚石。
——约翰·泰勒·邦纳(John Tyler Bonner),《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 American)
这本书令人着迷……如果你已经拥有这本书,那你可以开始为理解人类社会做好思想准备了。
——刘易斯·托马斯(Lewis Thomas),《哈泼斯》杂志(Harper’s)
《社会生物学》是一部卓越巨著,充满真知灼见,尽展动物王国的魅力和诗情画意。
——《时代周刊》(Times)
《社会生物学》本身就是一个进化事件,他向所有耳聪者宣告:我们已经站在努力理解人类在世界万物进化过程中的场景取得突破的边缘。
——约翰·法伊弗(John Pfeiffer),《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
离开威尔逊的书,一个人的生活意识不可能戏剧性地扩大。
——弗雷德·哈普古德(Fred Hapgood),《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
这本书将成为社会行为比较研究的里程碑。
——《生物学评论季刊》(Quarterly Review of Biology)
-
寻找金丝雀树
摇摆于彻底的绝望和持续的乐观之间,是现代环保主义者的困境。环保主题重磅作品,屡获殊荣的新自然文学,呼吁人类在绝望中保持乐观。
编辑推荐:
《芝加哥书评》2018年“最佳自然写作奖”
《科学星期五》2018年“最佳科学书籍”
Buzzfeed 2018年“最佳书籍”
2019年环境记者协会“蕾切尔·卡森环境图书奖”
入围2019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医学院和工程通信奖”
《寻找金丝雀树》将科学与信仰完美结合,探索边疆与文明、荒野与社会之间的断层,诉说人类与自然不可分割的亲密关系。北美金柏无形的价值无可取代,森林给了人以身份,以“联系”替代“资源”才能使自然和人类重新成为彼此的一部分。
*******
内容简介:
早年间,矿工将金丝雀带到矿井中来判断井中是否有一氧化碳泄漏。因此,现代人用“金丝雀”指代环境中的指示性物种。
在阿拉斯加,濒临死亡的北美金柏便是当地人的“金丝雀树”。为了找出这一金丝雀树所揭示的环境变化,奥克斯和她的团队在阿拉斯加偏远的沿海进行了艰苦的实地考察——书中用积极的文字重现了科学考察的真实场景;此外,她还采访了当地人,以探讨北美金柏对当地的经济、生活、精神各领域的深刻意义,及当它灭绝时森林和居民会如何应对一系列的变化。
奥克斯深信,应对环境变化造成的生态影响,科学研究要和当地人的行动联系在一起,并“在绝望中保持乐观”。
相关评论:
奥克斯对待写作和她对待科学一样一丝不苟、令人信服。这是一本捕捉生态研究实地工作经验的罕见书籍。——《科学》杂志
这个故事将科学、哲学、人类的奋斗以及在面对气候变化时对生命意义和复原力的追求编织在一起。——环境记者协会推荐语
《寻找金丝雀树》是一项努力,它超越了许多人——包括科学家——在面对气候变化时脆弱、恐惧和无助的感觉。该书通过数据和更多的哲学论证表明,我们也可以改变和适应,最终在不断变化的气候中生存下来。——《洛杉矶时报》
奥克斯将个人的视角、回忆和如何面对失去的希望带入了她研究阿拉斯加海岸濒危的北美金柏的故事中。——《美国科学家》
-
北方有棵树
*写给大自然的情书:不管你有多孤寂,总有风景能抚慰你
*一本以城市及周边为对象的自然笔记和物候观测
*从日日惦记的花草树木,到遍寻不得的林中生灵,再到别具一格的自然收藏,以及变幻多姿的天边云朵,大地、天空、林中、水上之万物融为一体
这是一本久居北京而写就的自然观察和城市物候笔记,不仅限于花草植物,还有鸟、雨、云、风等,以炽热深情的文字,展现出一年的四个季节里,万物作为整体的优美自然图卷。
跟随作者细致的观察、细腻的书写,我们看到在这个巨大的城市里,在人居住的空间之外,还有许多其他共生在这个环境里的物种。在城市的边缘,在日常生活里,甚至就在身边一小方天地里,只要留心,我们还可以聆听到许多荒野的声音,感受到大自然的丰富和珍贵之处。万物可亲,也让人心灵富足,只要拥有这种感知力,无论身在何处,都能感受到广阔无边的自然、受到自然的滋养。
本书以12个月份为线索,直观地感受北京城市、公园、山林的景观变化以及其中的花草与鸟类,将思考、感悟、阅读、旅行和博物融合起来,体现出人与自然之间的深度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