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坡泉下
《阳坡泉下:面对大西北的乡愁》是一部讲述西北农村家族历史的书,从家族的传说开始落笔,一直书写到当下的生活现实,包括了家族的迁徙、繁衍和生息,以亲历者的视角深刻解析了西北人传统生活的风物风貌,也从小处真实地描写了西北农村的风土民情,细腻地展现了一幅触手可及的西北农村历史画卷。 -
故乡,或者城市
这是《ZUI Silence》脱离《最小说》别册而独立成书后的第一辑,最世文化团队选择以“城市”作为这一本的主题,繁华或者古朴,快节奏或者悠闲,冷漠疏离或者热情豪迈……每一座城市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气质,它无法复刻,而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座城市里,它让人感觉到漂泊或者安定,它是故乡或者寄居地,它让人充满期待或者疲惫满身……三类各具特色的城市风景轨迹,三种不同的生活常态,都将于摄影师的照片中成像出它最真实的面目;郭敬明、吴忠全、消失宾妮等真诚诉说各自对于“城市”的遐思与领悟,落落全程鼎力文字监制。 -
暮色四合
-
生长在80年代的小城
谨以此书,写给我们渐渐消失的故乡! 后来\我们终于长大 来到了\向往已久的都市 可以自由穿梭\似乎 自己也变成了它的一部分 久而久之\故乡这个词变得好遥远 变得\不那么重要 慢慢替代它的只剩下\怀念 会不会\有那么一天 在下着雨的\夜晚 你也会像\惊醒了一般 回忆起\那些从前 记忆中\那些稚嫩的脸和那潮潮的南风天 我们也许都注定漂泊\散落四方 只期望内心\还有一块柔软而干净的土壤 装着我们的小城\我们的故乡 -
一个人的乡村
看见寻常,看见世相,看见生命的本真 纪实版《活着》,那些寻常生命里的感动与美好 《一个人的乡村》是郭正一的乡村,是再“寻常不过”却又“独一无二”的乡村。 没有预设,没有美化,郭正一选择用“白描”、用“非虚构”的方式,来讲述这些在某个瞬间深深打动了他的心灵的人们和他们的事 儿:无论多么艰难,他们选择勇敢面对;无论多么卑微,他们不曾放弃梦想;无论多么坎坷,他们选择坚强。面对“活着”,他们有我们无法想象的“内心强大”;而五味杂陈的“活着”,有我们无法想象的“传奇百态”。 《石留国》:王屋山下的村长,特立独行,日子如意,轻狂张扬。活着不就应该嬉笑怒骂、热热闹闹吗?不甘寂寞、漫不经心的“桃花运”竟刺激得妻子以死抗争,旋生旋灭一念间。巨变之后每况愈下,他在孤独中努力寻找自己的来源,也寻找自己的归宿。如果时间可以倒推,他会活得小心翼翼吗? 《大姨》:饱受丈夫虐待却在他死在千里之外时,怀着八个月身孕赶去护送其遗体回家。不能乘车,她手拄拐杖,像个将领一样走在护送队伍的前面,风雨兼程,八天八夜…… 《女人花》:如歌剧《猫》中的“魅力猫”。她年轻时是最美丽的一个,为逐爱异乡闯荡,却最终失美貌,失爱情,尝尽悲凉。谁也不能改变命运,爱也不能。她在追问中,选择坚强,选择坚持每一天…… 《养蜂人家》:女人因毁容而不敢照镜子,无法面对生活,男人辞工、收拾行囊带她做游走坡岭的养蜂人,只为她能放下面纱,自由行走。为爱放下一切,风餐露宿,走海角天涯,说说容易,几人真能践行? 生命是一出伟大的戏剧,开始了,就不再停下。 -
忧郁的故乡
童年,因为回不去才让然怀念。而故乡,因为回不去了,才让人忧郁。 一部《忧郁的故乡》写尽那些让人怀念、令人心酸的人和事。 童年时代的欢乐时光和美丽故乡才是我所记忆的故乡,才是我的精神故乡。如今,它变了,变得我开始不太熟悉不太认识甚至不太喜欢,为此我感到一种深深的忧郁。也正是这种忧郁,迫使我重新仔细地审视故乡,同时审视中国其他地区的乡村,试图利用那些变迁时代留下的蛛丝马迹来重构一个故乡的图景。而这些审视和重构的努力变成了今天的文字,我期待在文字中,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故乡,并重塑我们的精神家园。 田野的感受,乡土的追忆,思想的凝聚和学术的尝试,是这本文集呈现给读者的样态,这样一种样态虽然略显青涩与原生态,却包蕴着一个怀揣梦想的青年才俊在学术门槛内外的求索,对之,我们充满欣喜与期待。 ——吴毅(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故乡的沉沦,不止是一个人忧郁。 ——张鸣(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这本集田野调查、研究报告与散文笔记于一体的书一次又一次把我带回既熟悉又陌生的家乡,彷佛置身连接过去与未来的田埂上,触摸到荒凉,也感受到希望。 ——杨恒均(著名作家与时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