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高密
《我的高密》编选的角度很好,题目叫《我的高密》也很好。是作者与这对夫妻的友谊的见证,当然这本书里也有作者的童年、梦想、以及作者半生的足迹。 -
一去二三里: 关于故乡,也关于旅行
一个北漂80后重拾故乡的乡村之旅 •超人气摄影师双喜第一本乡土旅行随笔结集,真情呈现纯真田园生活。 •137张精美逼真大幅摄影图片+272页清晰雅致、全彩绿色环保印刷,【美文+摄影】的图文书。 最令人心动的图片盛宴,最具品质的乡土旅行美文集。 •清丽隽永的文字,温暖治愈。 作者文笔轻柔细腻,像早春的一场小雨,冲散喧嚣都市带来的各种压力,让你抛却烦恼,从急促的生活节奏中解脱出来。 •普通的乡村生活画面,牵动广大游子的心。 这些呈现你我的故乡的照片,点亮你的心,让你找回失落已久的自我,重拾简单的幸福。 ----------------------------------- 李双喜自幼生长于南方山村,长大后,同大部分80后一样,也开始了离乡漂泊。 十几年来,他都在城里工作奔忙,却始终无法融入繁华的都市。而千里之外的故乡,依然宁静美丽如昨。 他在体会了人事无常、光阴似箭的变化后,越发地迷恋质朴的乡间生活。他怀恋的不仅仅是故乡,而是心底最初的地方,一切纯净如天籁。 于是,他决定给心找个出口,出去走走,像古诗中描写的“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在久违的乡村田园中,找回最初的自己,让生命焕发光彩。 ----------------------------------- 从故乡开始的旅行,自南向北, 从柔情的江南水乡到寂静的黄土高坡, 从质朴实用的瓦房到高墙深院的大宅, …… 它们都是正在改变的、依然温暖如初的你我的故乡。 一山一水,一村一寨,一言一行,一颦一笑, 一花一果,一枝一叶,一粥一菜,一茶一饭, 体悟人世间最真实、最平凡的生活。 此书像一粒种子,种进向往简单、纯真生活的人们心中,结出满满的希望。 【远山】我从远山走来,带着泥土和山野的气息。 【村庄】回故乡,去他乡,其实这就是我的旅行,人生也便是如此。 【乡味】每个人,都有一份关于家乡的缱绻记忆,那缱绻里,有父母的叮咛,有撒满屋顶的点点星辰,更有厨房里飘动的缕缕油烟味。 ----------------------------------- 乡村,真的是最好的心灵旅行地。这一篇篇文章,一张张照片,犹如一首首清新的田园牧歌,抑或是来自荒野的一股清新空气,轻轻地抚平我内心的浮躁。 它让我在困顿疲惫中感到一丝温暖,获得平静的力量,不再去想争强好胜、羡慕他人,不再空虚或忧虑,从而走向宁静的回归。 ——旅行家 鸢尾 -
异乡人
“无论置身何处,我们的某一部分都是异乡人(strangers)”。本书是著名文学翻译家、学者林少华先生的散文集,是他近年对当下社会生活的思考和感悟。谁又不是异乡人呢?也许你身在异乡,漂泊无依;也许你感到孤独,即便置身人群之中,心灵的异乡人无处不在。林少华老师的文字抒情意味浓厚,充满智慧与禅意,无处不在暗示着我们——你,要如何才能获得身心安顿? 幸福,其实并不遥远。 -
故乡面和花朵(全四册)
故乡面和花朵,ISBN:9787801420268,作者:刘震云著 -
故乡有灵
【内容简介】 在他的故乡,他的昨日,时光渐行渐远,万物愈灵愈美。 那些远去的吃食,年糕、芥菜、酒酿;那些久违的鸟兽,梁上燕、村狗;那些消逝的人事,木匠、酒徒、和尚;那些漫漶的时光,午后、暮色、春雨;那些生锈的地方,寒溪、池塘、漏屋……在时光照耀后都有一种惊人的美,连晒太阳、闲坐回首起来都那么勾魂摄魄。 花如掌灯说荒村景物、人事以及物是人非,追忆流年,随想故旧,心似丝,文如苔,织成岁月的绿毯,这里是另一种深思,是安静的田园,亦是悠远的古典,再不落笔就忘了。 他安静,我们喧嚣。而为什么他闲敲棋子,却正好打在你我心头? 【编辑推荐】 1《故乡有灵》是一本怀旧的散文集,在花如掌灯的笔下,舅舅、弟弟、酒徒、木匠、乞丐等乡间人物,每个人都被包容被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在。 2花如掌灯写出了三个故乡:地理上的故乡,岁月上的故乡,心灵上的故乡。他的故乡像全中国所有的农村一样,早已物是人非,斗转星移。在他的心中,故乡比斜阳更残,那年那月那地怕是再也回不去了,只有躬耕纸上,在字句间重觅历历往事。从这个层面来说,花如掌灯所写的,是一代人的共有的记忆,也是一个时代的剪影,是对一种即将消逝的人文的缅怀。 3我们需要一种接地气的文字来缓和我们在现代工业环境中的迷失与混乱,我们需要一种力透心灵的情感帮助我们重新找到一种把持,我们也需要通过对过往岁月的缅怀与思考来表达我们对生灵、对生命的敬畏。 4花如掌灯用一颗游子的心醉心品咂这些故人旧事,作品中极少见到雷霆怒吼、阔大无比的壮观场景,多是风和日丽、小桥流水的江南秀色和静安岁月、悲喜冷暖的人事变迁。他凭着对事物的独到颖悟和审美发现,从小的视角切入,点点滴滴,活灵活现,趣味盎然,字里行间弥漫着一种挥之不去的淡淡乡愁和人文情怀。好像聆听一位性情和蔼、历经世态的老者谈话,让我们繁华跃动的心田获得一片宁静,得到片刻的舒心怡神。 【精彩推荐】 丢了故乡的人,也就永远走不进天堂。今天,我们走出土地,走出故乡,却也把土地和故乡赋予我们的秉性,丢在进城的路上,付与日月,还给山海。但我们越丢越不快乐,越丢越比来的时候恐慌。这让我怀念起炊烟和大地。 在这个浮华到坚硬的年代,还是回到心中的那个故乡吧!慢三拍,静一生。听听平时听不见的山涧鸟鸣,看看寸寸光阴在庭前徘徊,回去见见当年偷瓜被他逮住痛打的那个邻居,闻闻麦香和瓜秧,吃青菜,喝白水,静听岁月的拔节与忧伤,这才是人世的大信大爱。 ——著名媒体人、书评人 林东林 -
出梁庄记
2010年《中国在梁庄》出版,它是梁庄人留守在梁庄的故事。但是,这并不是完整的梁庄,“梁庄”生命群体的另外重要一部分,进城农民,还没有被书写。 梁庄的打工者在城市打工时间最长的有超过30年,最短的才刚刚踏上漂泊之程。《出梁庄记》主要人物有51位,51位中,外出务工时间长达20年以上的有26个,外出务工时间10年以上的有15个,平均外出打工时间为16.7年。 然而,他们进入了中国的哪些城市?做什么样的工作?如何流转?他们与城市以什么样的关系存在?他们怎样思考梁庄,是否想回去?怎样思考所在的城市?怎样思考自己的生活?他们的历史形象,他们的身份,是如何被规定,被约束,并最终被塑造出来的? 中国有近2.5亿农民和梁庄打工者一样,他们是中国特色农民,长期远离土地,长期寄居城市,他们对故乡已经陌生,对城市未曾熟悉。然而,他们构成完整的农村与城市,构成完整的中国。他们是一个共同体的存在样态,我们是如何思考并以什么样的姿态参与了他们的生态发展? 说《出梁庄记》是《中国在梁庄》的延续,不如直言它是《中国在梁庄》更为深刻的扩展和掘进。一个村庄遍布在一个国家,其足迹是一个民族命运的当代画影,其诉说的眼泪,是今日中国澎湃的浊浪。 ——阎连 《出梁庄记》具有“人间”气象。众生离家,大军般、大战般向“人间”而去,迁徙、流散、悲欢离合,构成了中国经验的浩大画卷。在小说力竭的边界之外,这部非虚构作品展现了“史诗”般的精神品质。 ——李敬泽 这两年多来,梁鸿的很多时间花在了寻亲之旅上——寻找在国内其他地方务工、生活的梁庄乡亲。《出梁庄记》是又一部“非虚构”上佳之作。由于作者的着眼点有足够强大的辐散性,并不特意显露的人性思量、民生关切和家国情怀便更具内在的感染力。 ——施战军 梁鸿老师将那个“隐形的中国”带入我们的视野。《出梁庄记》它推倒我们的傲慢,迫使我们去正视那个有血有肉却早已为我们熟视无睹的城市打工人群。令人疼痛的不是其中的残酷,而是整个社会——甚至包括承受者本身——在这些残酷面前的无动于衷。 ——刘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