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学那些事儿
本书是一本短文集,每篇短文论述一个特定的数学主题,介绍了数学世界的伟大定理、难题、争论以及诸多不解之谜。在清晰和机智的描述中,作者带领你跨越五千年的历史,探索不同的主题,从最早的算术文献到近代的无穷级数难题以及无理数的怪异特征。书中还介绍了许多数学大师的生活轶事,例如浮夸不逊的伯特兰•罗素、聪明好斗的伯努利兄弟以及天才索菲亚•柯瓦列夫斯卡娅等,数学家栩栩如生的形象跃然于纸上。 本书被美国出版商协会评为1994年的最佳数学书,适合拥有代数和几何基础知识的所有读者阅读。品味历史,品味人物,品味科学之美,必将给你带来完美的体验。 -
经学的瓦解
西学东渐,经学是如何被瓦解的? 当经学遭遇民族国家,中国向何处去? 我们还有能力赓续经学的命脉吗? 随着辛亥革命带来的帝制消失,与新文化运动带来的反传统思潮,中国学术也卷入了一场深层次的“革命”之中。这场革命的核心内容就是:经学的瓦解。 《经学的瓦解》展现了西学东渐中,中国学术研究的主流整体性从章太炎的“以史为本”转向胡适之的“以史料为本”,新文化运动、整理国故、古史辨相继兴起,全面移植西方学术分科,从而实现中国学术现代转型的基本历程。 《经学的瓦解》从经学角度对现代分科之学赖以成立的一系列预设提出质疑。中国文明的核心即在经学,经学大义之相传,方能保礼乐文明之不坠。作者提出:重回经学! -
学术与制度
近年来后现代史学在中国颇受重视,西方相关作品之译作也受到知识分子欢迎,不过以后现代史学的问题意识来研究当代中国史学的建立、发展、特色与局限,本书应属首创之作。传统中国的思维模式与思想架构如何能与近代西方学术接轨,一直是20世纪以来中国学术思想史的重大课题,过去虽已有不少研究成果,但却乏人从制度(尤其是大学)建构的角度来探讨这一课题,本书深入地分析了西式大学引进中国后,在打破国学框架、重组知识结构乃至训练一批专业史家,进而建立一套专业学术规范等方面所扮演的重要功能。 本书不仅是一部史学史的作品,更具有学术史、思想史、制度史乃至教育史等多重面向,也可为其他学科找寻自身知识建构历程的借鉴与参考。 -
同性戀性史
◎ 100餘張歷史上的同性戀珍貴照片首度公開! ◎ 中國三千餘年同性戀歷史文獻完全分析! ◎ 同性戀四大典型完全披露! -
社会变迁
中国社会经济史或中国社会政治史曾是台湾过去五十年史学研究比较热衷的课题之一。社会变迁是其中的一个子题。要说明这个子题,不能不先说说社会经济史或政治社会史研究的大脈络。大体来说,这方面的研究有以下几点特色: 第一,不以马克思理论为框架,也比较不再关心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社会史论战期间所争议的生产方式、阶级竞争、历史发展阶段和社会性质等议题。这一方面是从大陆来到台湾的老一辈学者,在立场上绝大多数反对马克思或倾向于从史材料入手,不套用现成的理论;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现实环境不允许学者自由接触和发表与马克思理论同调的著作和意见,总有的论战议题几乎不可能在台延续。 第二,由此形成的理论空白,六七十年代以从,在相当大程度上由西方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和人类学理论以及若干日本学者的学说来填补,研究方向比较集中到所谓的社会经济组织、结构和功能、阶层化现象、社会流动和变迁等等问题上。 第三,在材料上,文献与出土材料结合,不再偏重传统文献。1987年解除戒严以前,台湾学者一般少有机会接触到1949年以后中国新出土的文物和相同的研究。探讨社会史多继续在传统文献中打转。 第四、像郭沫若、吕振羽、翦伯赞等那样从理论出发,综论中国古代社会的通贯性著作不再出现,而偏向于较细致地分析和讨论不同时代、地域、阶层里的社会现象,也推展出较多和社会相同新领域的研究。探索这些新领域的概念和方法,多源自近年流行的文化史、与过去社会史种类似问题的讨论已大不相同。 本册前半部前辈学者较多,后半部青壮辈学者较多,也展现出较多新的议题和多亲的风貌。 -
葛兆光自选集
《葛兆光自选集》作者葛兆光主要著作有《禅宗与中国文化》、《道教与中国文化》、《汉字的魔方》、《想象力的世界》、《中国经典十种》、《中国禅思想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