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列女传 高士传
《列女传》一书.我们今天看来,虽然其中存在着一些陈腐的观念,但仍具有不可磨灭的价值,包含了一些可供汲取和借鉴的东西。通过书中集中突显的典型事例,使我们认识到古代妇女的盛德卓识与财德乱行的重要性,她们某些优良品德还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同时,此书也开创了后代为妇女设立专传、撰写专书的先河,并为文学创作中的妇女形象和事迹提供了素材和范例。另外,此书对于我们考辨某些史实、校订其他先秦古籍,也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 此书据《汉书·刘向传》云"八篇",《隋书·经籍志》著录"《列女传》十五卷。刘向撰,曹大家注。"曾巩以为"盖大家所注,离其七篇为十四,与颂义凡十五篇"。宋嘉佑中,苏颂复定为八篇,所以当时有八篇本与十五篇本同藏于内阁。今所见者皆八卷本,乃是将刘向《列女传》编为七卷,与后人所作的《续列女传》一卷合而为八。至于《续列女传》的作者,曾巩以为是曹大家,晁公武以为是项原,《四库提要》均驳之,大抵是东汉后人所作,已不可详考。 今以《四部丛刊》影印长沙叶氏观古堂藏明刊有图本为底本(删会其图),以他本相参校,作为《文库》之一,整理出版。书前另编新目,原书目录不再保留。 -
宋高僧传(上下)
《中国佛教典籍选刊:宋高僧传(套装上下册)》主要是写了大宋的高僧的一些传记,《中国佛教典籍选刊:宋高僧传(套装上下册)》介绍了各个大宋高僧的高僧表,还有他们的智慧学说,详细介绍了他们详细信息以及绚丽多彩的人生,年青时侯的经历,自身的学识为保留文化所做的贡献,并创作的书籍。 -
隋书(全六册)
《隋书(套装全6册)(繁体竖排版)》的内容共八十五卷,其中帝纪五卷,列传五十卷,志三十卷。《隋书(套装全6册)(繁体竖排版)》由多人共同编撰,分为两阶段成书,从草创到全部修完共历时三十五年。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令狐德提出修梁、陈、北齐、北周、隋等五朝史的建议。次年,唐朝廷命史臣编修,但数年过后,仍未成书。贞观三年(公元629年),重修五朝史,由魏征「总知其务」,并主编此书。《隋书(套装全6册)(繁体竖排版)》的作者都是饱学之士,具有很高的修史水平。 -
戰國策(上下)
《战国策》简称《国策》。相传原系战国时期各国史官或策士辑录,有《国策》、《国事》、《事语》、《短长》《长书》等不同名称。西汉时,刘向进行了整理,按战国时期秦、齐、楚、赵等十二国次序,删去重复,编订为三十三篇,并定名为《战国策》。东漠高诱会为之作注。流传到北宋,正文和注解都有散佚,曾巩作了校补。到了南宋,在会巩校补的基础上,出现了两种新本子: 一种是姚宏的续注本;另一种是的彪的复位次序的新注本。元吴师道在鲍本基础上,又作了补正。 这部书主要记载当时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或互相辩论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它反映了战国时期各个国家、各个集团之间尖锐复杂的矛盾和斗争,文字生动流畅,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材料。现以姚本为底本,将鲍、吴诸人注文以及清黄丕烈的《战国策札记》汇集起来,整理出版。由千鲍本篇章次序和姚本《据刘向本》有所不同,鲍本的篇章编排系打乱刘向校订的旧有章节安排,以王系事,重新编定章次,为了方便读者阅读,并了解姚本和鲍本的原来面目,这次出版,增编了《姚本鲍本篇目分合对照表》和《鲍本<战国策>篇目次序表》,以备查检。 -
宋史(全四十册)
《宋史(二十四史繁体竖排)(套装共40册)》包括:《宋史 纪一》、《宋史 纪二》、《宋史 纪一》、《宋史 纪四》、《宋史 纪五》、《宋史 纪六》、《宋史 纪七》、《宋史 纪八》、《宋史 纪九》、《宋史 纪十》、《宋史 纪十一》、《宋史 纪十二》、《宋史 纪十三》……、《宋史傅一 》、《宋史傅二》……等。《宋史 表一》、《宋史 表二》……等。 《宋史(二十四史繁体竖排)(套装共40册)》内容简介:撰修于元朝末年,全书有本纪47卷,志162卷,表32卷,列传255卷,共计496卷,约500万字,是二十五史中篇幅最庞大的一部官修史书。早在元初,元世祖忽必烈就曾诏修宋史,因体例未定而未能成书。元朝末年,丞相脱脱主张分别撰修宋、辽、金三史,各自独立,这一意见得到元顺帝的同意,于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三月开局,三史同时修撰。经过二年半时间,至正五年(公元1345年)十月,《宋史》匆匆成书。《宋史》(全40册)是在原宋《国史》的基础上删削而成的。两宋时期,史官组织完备,雕版印刷术广泛应用,书籍流传和保存都较为便利,积累了大量史料。这就为元修《宋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是由于《宋史》修撰者匆匆急就,在史料的裁剪、史实的考订、文字的修饰、全书体例等方面存在不少缺点,如一人两传,无传而说有传,一事数见,有目无文,纪与传,传与传,表与传,传文与传论之间互相抵牾等,这使它在二十五史中有繁芜杂乱之称。 -
舊唐書(全十六冊)
五代后晋时官修的旧唐书,是现存最早的系统记录唐代历史的一部史籍。本书原称唐书,后来为了区别于北宋欧阳修、宋祁等人编撰的新唐书,故称旧唐书。全书分本纪、志、到传三部分,共二百卷。 旧唐书的作者离唐代很近,有机会接触到大量唐代史料,特别是唐代前期的史料。重要的有吴兢、韦述、于休烈、令狐峘等人相继纂述的唐书一百三十卷,它对唐初至唐代宗时期的历史事件叙述比较完整。还有唐高祖至唐文宗的各朝实录。唐代后期的史料则掌握较少,只有武宗实录一卷和其他零碎材料。旧唐书成书时间短促,大抵抄撮唐代史料成书,书中不少地方用了“今上”、“我”等字眼,都是沿袭唐代国史或实录的旧文。“今上”指唐代史官撰述时的当代皇帝,“我”指唐朝。论赞中常出现“臣”字,也是唐代史官当时的称谓。在材料的占有与剪裁、体例的完整、文字的乾浄等方面,后期大不如前。穆宗以后的本纪内容繁琐冗杂;曆志、经籍志叙述仅至玄宗时代;列传中对唐代末期人物缺漏较多;还存在着一人两传、一文複见等现象。这些都说明旧唐书比较粗糙。 但是,旧唐书叙述史实比较详细,保存史料比较丰富,便于读者瞭解历史事件的过程和具体情况,因而受到后代的重视。唐穆宗以后的本纪,虽然内容比较芜杂,为后人所讥议,但也保存了不少有价值的史料。如庞勋起义、黄巢起义,在懿宗本纪、僖宗本纪中都有比较详细的记載,由于列传都分庞勋无传、黄巢传简略,这些记載就更为可贵。昭宗、哀帝两纪,对某些藩镇、宦官的嚣张跋扈,叙述颇为详细,反映了唐王朝覆灭时的某些具体情景。宋司马光著资治通鑑的唐纪部分,大抵採用旧唐书,就是因为它记事比较详细明白的缘故。旧唐书还採录了不少富有史料价值的文章。如吕才传、卢藏用传,分别登載了两人反迷信的重要论文。贾耽传登載了他进奏所编地理图志的两篇表。这些都是在中国思想史和地理学史上有地位的文献。又如,在傅奕、狄仁傑、姚崇等人的传中,登載了他们反对佛教的文章,从中可以考见唐代佛教盛行对政治、经济、社会的重大影响,以及世俗地主反对佛教的斗争。这类文章其中有些见旧唐书最早保存下来的。继旧唐书之后出现的新唐书,虽然在史料上作了许多补充,特别是志、表、唐代后期的列传部分比较突出,但新唐书行文和记事往往过于简略,使读者不易瞭解具体情況。对旧唐书登載的大量文章,新唐书有的删去,有的压缩成简短的片段,甚至因厌恶骈文,竟改写成散文,改变历史文献的原来面貌。相形之下,旧唐书在保存史料方面就具有新唐书所不能替代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