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证政治理论
政治学可以成为一门科学吗?我们可以有效地解释甚或预测人类的政治行为吗?这些是政治学者们争议不休的话题。实证政治理论代表了一种科学运动,希望政治学能像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中的经济学一样,建构出良好的科学理论,使我们对政治现象能进行有效的解释、预测。经多年努力,实证改治理论已成为西方政治学体系中举足轻重的一支力量,其影响遍及政治学的各个领域。本书通过引介实证政治理论的基本假设及其研究方法,并以集体行动、宪政选择、选举制度与政党运作、投票参与和抉择为例,介绍实证政治理论的研究成果。 -
政治学学习手册
格里高里·斯科特、斯蒂芬·加里森编著的《政治学学习手册(第六版)》在简要回顾政治思想数千年的演变之后,全面介绍了现代政治学研究的领域、议题,主要研究方法,特别是定量研究方法,如何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数据统计;重点介绍了政治学研究论文的写作技巧,如何确定论文题目,收集资料,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引文的方法和规范,组织研究的步骤;介绍了如何写作政治学的书评和文章评论,进行批判性思维的训练,进行政治观察和寓言分析写作;介绍了如何写作意见书、民意调查报告,为最高法院撰写法庭之友书状。《政治学学习手册(第六版)》实践性和针对性强,提供了大量的研究案例和文章范本,是政治学专业的学生和教师难得的教学参考书与研究手册。 -
美国和美国的敌人
本书考察了政治科学的意识形态起源及其实践,其结论挑战了传统上政治科学所声称的客观性,而是认为“政治体系被附属于其祖国而非所宣称的民主”。 作者在书中揭露了美国政治学家和国家安全部门长期亲密的关系。奥伦系统地陈述了美国在和其首要敌人,从威廉德国,纳粹德国,法西斯主义者统治下的意大利,到斯大林的俄国发生冲突时,美国在冲突前表现出的意识形态的“妥协主义 ”到冲突后的“民族主义”。政治和政治学搅混在一起的现象也一再出现。本书不仅是回顾史实,作者还敦促学术单位以比较敏感的态度来对待他们工作上的道德分歧,以政治学的本质来思考问题的根本。当代美国语言学大师,以反体制立场著称的诺姆·乔姆斯基评价说:“伊多·奥伦挑战美国政治学自我标榜的‘脱离政治而纯粹建立在民主理念之上的科学形象’。” 本书将有助于我国政治学界批判揭示美国政治科学的意识形态本质,而不是盲目崇拜和不假思索地引进,从而反思中国政治科学的发展之路,进而也推进对西方社会科学的全面反思,对中国社会科学建设和科学研究具有革命性的启示意义。 奥勒恩在书中挑战了传统上保持清高形象的的美国政治学,他的研究挖出来很多让学术界不舒服的“学术界政治化”或“意识形态化”的事实。 这包括于1913-1921担任美国总统的伍德鲁.威尔逊倾慕普魯士王朝的高效率官僚;其二,《美国政治学评论》的书评对阿道夫.希特勒的著作《我的奋斗(英文名:Mein Kampf)》颇为青睐;还有政治科学家在越战期间介入“和平村”,即1965-1973在越南发展的计划)和对越共囚犯的拷问审讯。奥勒恩在书中揭露出美国政治学家和国家安全部门长期亲密的关系。 奥勒恩还暴露出政治学科领域的一个颇有影响的人物,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和政治学教授约翰.伯吉斯(英文名:John W. Burgess,)。伯吉斯严重亲德国,他还阐明其观点,认为日耳曼民族在政治上优越于其他的民族,在1890年发表的宣扬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论文《政治科学和比较宪法》中,伯吉斯说,对于处于野蛮状态的民族来说,无人权可言,世界上只有日尔曼民族,包括盎格鲁撒克逊人,才有永存的政治能力,他们应当组织起来教育世界上的落后民族。 奥勒恩系统化地陈述了美国在和其首要敌人,从皇家统治的德国,纳粹德国,法西斯主义者统治下的意大利,到斯大林的俄国冲突时,美国在冲突前表现出意识形态的“妥协主义(accommodationism)”到冲突后的“民族主(nationalism)”。政治和政治学搅混在一起的现象也一再出现。《美国和美国敌人》不仅仅是回顾史实,奥勒恩还敦促学术单位以比较敏感的态度来对待他们工作上的道德分歧,以政治学的本质来思考问题的根本。 -
政治科学中的制度理论
新制度主义兴起于对行为主义和理性选择理论的反思。政治学研究范式随着政治形态的演变而变化。近代以前,政治理论一直以国家或政体为研究核心,探讨良好的政治制度形式。现代民族国家诞生后,形成了作为学科的政治学.它也是以国家或制度作为其研究核心,表现为法律主义、结构主义、整体主义、历史主义和规范分析。彼得斯把此时的政治学研究称为旧制度主义。但是,这一学术脉络在二战后发生了突变。 制度主义:我们在讨论什么 关键是要问问我们自己,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标准,既不能轻信大多数理论自己宣称为制度主义,又能排除任何试图批判制度主义阵营的理论。是什么使一种政治和社会行动的分析方法成为特别“制度”的?答案的细节会根据要讨论的流派而有部分不同,但是.如果说存在着值得讨论的学术研究的共同体的话,就应该有一些能够把所有制度主义流派统合为一体的共同核心。 也许,一·个制度的最重要因素是,它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社会和/或政体的结构性特征。这个结构或许是正式的(立法机关、公共官僚机构或者法律框架),或许是非正式的(组织的互动网络,或者一套共享规范)。如果是这样的话,制度就超越个人,指涉由个人组成的一个个群体,这些群体基于行动者之间的特定关系,按某种可预见的互动模式而组成。不同制度所要求的可预见程度的变化很大——大学需要课程时间的预见而在其他方面要求甚少,而监狱需要严格遵守时间表——但所有制度都需要管制。 制度的第二个特征是一段时间内的稳定性。一群人也许决定某天下午去喝咖啡。那很惬意,但那不是制度。当他们决定在每周四的同一个时间到同一个地方去喝咖啡的时候,那就开始具有了制度的特征。再进一步,如果这些人都是议员,那么,他们的聚会就和我们政治学中所说的制度相关了。一些制度主义流派认为,制度的某些特征极其稳定,基于这些特征,可以预见一些行为,而另一些特征则使制度易于变化,但是制度的所有特征都需要一定程度的稳定性。 从我们的角度来说,制度的第三个特征是它一定影响个人行为。我们继续以上文的咖啡聚会为例,如果聚会人员并不赋于聚会以重要性而积极参加,那么这个聚会就不是制度。换句话说,制度应当在某种程度上约束成员的行为。再强调一次,约束也许是正式的也许是非正式的,但是如果有制度存在的话,就必须要有约束。 -
权力与选择(插图第13版)
著名教授写给大众的政治科学入门书 当代社会公民的政治常识指南 【编辑推荐】 ⊙ 独具匠心的编排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相比于纯粹的政治学知识,作者更强调政治学思维,以“权力与选择”为贯穿全书的主题,每一个现实的政治问题,都从“权力的使用”和“公众的选择”两个角度加以剖析;在每章的结尾,辅以各国的案例,进一步解释本章所介绍的分析方法。 ⊙ 包罗万象的常识 本书包含了政治科学的各个方面,从最基本的定义到各学派的经典观点,从政治学与现实生活密切交集的要素,到各要素之间隐秘的联系,从生动有趣的漫画插图,到扎实详尽的图表数据,抽丝剥茧,深入浅出,完整呈现你需要了解的政治常识。 【内容简介】 作为一本政治知识普及读物,本书最大的特点在于,从“权力”与“选择”两个角度来剖析解读政治,通过这条主线,将零碎的知识组合成完备的政治 学体系。作者从政治的概念、国家与公共政策、公民与政体、国家机器、国际政治这五方面入手,引导读者全面详尽地理解政治学的知识领域。此外,作者针对读者的兴趣点,阐述了国家政治的运转细节,剖析了政治精英们管理国家的过程,关于国家政治你需要知晓的知识都囊括在本书里:现代国家源何诞生,国家制定政策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怎么看待公平与效率问题,国家政体怎样作用于选举制度,而选举制度又如何影响政党构成。 -
比较政治学
比较政治学之难在于“比较”;比较政治学之忌则在于简单列举或堆砌国别论述。我们面前这本书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它很好地结合了比较分析和国别论述,并且在各个国别章节中始终贯穿了比较的笔调和精神;从而使其真正成为了一本“比较”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