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学》小品和案例
《经济学》小品和案例,ISBN:9787300029023,作者:(美)斯蒂格利茨(Joseph E.Stiglitz)著;王尔山,肖倩等译;王尔山译 -
斯蒂格利茨经济学文集(1-6卷)
《斯蒂格利茨经济学文集(共8册)》主要内容:斯蒂格利茨教授是当今世界上最负盛名的经济学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斯蒂格利茨经济学文集(全8册)分6卷出版。第一卷为《信息经济学:基本原理》,第二卷为《信息经济学:应用》,第三卷为《微观经济学:不确定性与研发》,第四卷为《宏观经济学:增长与分配》,第五卷为《公共财政》。第六卷《发展与发展政策》。 斯蒂格利茨教授是当今世界上负有盛名的经济学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他1943年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1960年考入美国东部著名大学———阿赫斯特学院(Amherst College),毕业后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进修经济学,师从保罗?萨缪尔森,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年仅26岁即成为耶鲁大学经济学教授,此后他先后执教于普林斯顿大学和斯坦福大学。1979年获美国经济学会专为40岁以下有杰出贡献的青年经济学家设立的克拉克奖。1993年至1997年在克林顿政府经济顾问委员会任职,先为成员,后任主席。1997年至1999年担任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教授为信息经济学的创立做出了重大贡献,2001年由于他在“充满不对称信息市场的分析”理论研究上的突出贡献而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 传统的经济学分析模式或多或少地把市场假设为一个完美的市场,讨论的重点是理性人在完美市场的行为。这显然与现实生活中的失业和经济衰退的不完美相去甚远。 斯蒂格利茨改变了这一陈旧的分析模式,把经济分析引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在信息不完美条件下的市场模式和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模式。斯蒂格利茨教授的研究为信息经济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
全球化及其不满
作为一位局内人,斯蒂格利茨对于全球经济政策制定的说明,其勇气和忠诚将与其深度和远见受到同等热烈的欢迎。他尤其关注发展中国家的困境,当他看到冈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其他主要机构把华尔街和金融界的利益放在贫困国家的利益之上时,则愈加有幻灭之感。 在过去的10年里,斯蒂格利茨在主要的经济事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这些事件包括亚洲经济危机和前苏联经济的转型,以及遍及世界之发展计划的管理。他常常看到政策制定者固守着过时的经济模型,并且采用建立在这些经济模型基础之上的“华盛顿共识”之教条,来设计那些已经产生灾难性后果的诸多政策。他还发现主要的全球化机构企图掩盖在孵化积极变革时所产小的不断加重的失误,而这种企图极具破坏性。 本书叙述了斯蒂格利茨的经历,打开了―扇有关全球经济政策的前所未有的窗户。它旨在引发健康的争论,并且在此目标上取得了成功,比如说本书以辛辣的词语向我们展示了为什么发展中国家感觉到经济层面的牌运总是在与它们作对。 在准备参与有关全球化问题的争论方面很少能有人比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所处的位置更具说服力。作为学术造诣深厚的领先经济学家,他的工作已经广泛地涉及第三世界中的增长与发展问题。作为克林顿当局施政班子中的成员和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以及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他也直接了解和目击了全球化经济政策制定过程。斯蒂格利茨与另外两位经济学家一起分享了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目前他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教授。 -
公共部门经济学
《公共部门经济学》(第3版)的组织具有弹性。所遵循的次序是:先在第1篇和第2篇引入基本问题、具体制度,并回顾公共部门作用所隐含的微观经济理论;第3篇发展了公共支出理论,包括公共物品、公共选择和官僚政治;第4篇则将理论应用于美国公共支出的五大领域:卫生、国防、教育、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项目;第5篇和第6篇重复这种模式,先是提出税收理论,再进行分析;第7篇分析两个更进一步的主题;第一问题牵涉州和地方的税收、支出和财政联邦主义,第二个财政政策问题,特别强调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绩效的关系。10年前第二版问世时,赤字还是一个核心问题,而目前,这已暂时发生了变化,因为盈余已经出现。完全可行的替代次序是支出之前先讲税收。第5篇和第6篇已作了认真处理,因此,希望第1篇讲完之后接着讲税收的教师可以这样做,而不失其连续性。进一步的提示是,《教材手册》包括了课程的组织方式、讲课提示、试题,以及一些教师愿望在讲义中包括更高级的问题。 -
经济学(上下册)(第三版)
《经济学(上下册)》: 数字时代的经济学读本――斯蒂格利茨《经济学》(第三版)简介 斯蒂格利茨的《经济学》被认为是萨缪尔森的同名教科书出版以来最具国际影响的一部经济学原理教科书。《经济学》第三版既继承了前两版的特点,重视不完全竞争和信息经济学,强调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和经济增长等,同时又是经过彻底修改的全新版本。首先,由于策略行为已渗透到了现代经济分析中,作者增加了关于“博弈论”的一章。其次,对经济波动模型进行了较大的调整,比如,利用通货膨胀和产出来建立波动模型。第三,对1997-1998年东亚金融危机进行了深入分析,对前苏联和东欧国家以及中国经济转轨进行了中肯评价。 第三版中最大的变化或许是关于“新经济”的讨论。作者希望读者了解,虽然“技术变了,但经济法则并没有变”。为此,作者对第二版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在使读者系统把握现代经济理论同时,还着力于使读者了解经济理论如何有助于理解新经济现象,解释数字时代的经济问题。 作者希望本教科书能够反映经济学的最新发展和经济学家思考问题的方式,书中的许多新观点都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正如作者在“写给《经济学》的中国读者”中所说:“尽管一个经济体所面对的主要挑战可能会随着时间而发生变化,但其背后的基本原理是相同的。《经济学》(第三版)更系统、更科学地为读者提供了这些原理,使读者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现阶段的问题,还可以了解中国未来可能遇到的问题。” -
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
《政府为什么干预经济》目录简介:上篇斯蒂格利茨:政府的经济角色,下篇七位经济学家:对斯蒂格利茨《政府的经济角色》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