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面的世界
《外面的世界》有的文章源于政治或社会事件,有的是因为一部心爱的电影,一帧帧看了良久的画作,一次相逢,一夜寂寞。这些文字是玛格丽特·杜拉斯为身外的世界写的,它们构成了她的作品集的一个补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外面的世界》算不上是杜拉斯最重要的作品,就像她自己在前言里说的那样,她写了很多文章,却忘得也很快。然而她从来不会忘记自己写的书,从来不会。不知道是否因为这个缘故,她同意把三十几年间陆陆续续给报纸杂志写的文章辑成集子,出了第一本,接着又出了第二本,毕竟有了她不会忘却的书的形式。其实典型的杜拉斯作品是时下流行的“私人语言”的写作。杜拉斯不相信有除却自身之外的故事,虚构从来不存在,她说。或者可以这样说,她本身就是虚构的,有开头、结尾,有命定的快乐、悲伤和动荡。在文学史上抹去她会像抹去一个故事那么简单而不留痕迹——她知道这一点,如此才有生命与成名的局促感。她害怕“卡车”那样的旅程,永远望不到头似的。然而《外面的世界》不是这样的作品。所谓的“外”,原来就是与“内”相对而言。热衷于私人写作的杜拉斯对外面的世界一样很感兴趣。她的工作台铺得很开。媒介——尽管她扬言鄙视媒介,政治——尽管她不承认萨特或波伏瓦的那种“介入”文学,以及一切社会的、历史的、政治的、艺术的,一切形式与非形式的,一切道德的与非道德的。 -
物质生活
《物质生活》收有杜拉斯的48篇随笔、小说,长短不一,短文不过三、五百字,长的有一万字,大多与写作的事相关,涉及作者自己的作品,以及与此相关的其它方面,有关与扬·安德烈结识之事,作者本人饮酒致疾等,也是书中记述的材料。 具体篇目包括《作家的身体》、《八二年10月》、《幻影纷至沓来》、《披巾的那种蓝色》、《夜里的最后一个顾客》、《化学气味》、《话语的高速公路》等文章。 这本书没有开端,也没有终结,也没有中间部分。杜拉斯说,每一本书都有一个存在的理由,如果这样,《物质生活》就不属于其中的任何一种。关于《物质生活》的笔法,杜拉斯用了一个词形容:“流动”。 -
副领事
杜拉斯说:“这是我生命的第一本书。”《副领事》与《劳儿之劫》相关,展现有过之而无不及的癫狂世界。本书由北大法语系教授、博导王东亮先生根据伽里玛出版社2002年法文版新译。 故事发生在恒河岸边。法国驻拉合尔的副领事深夜朝夏利玛花园开了枪,在加尔各答等待新的任命。孤独中,他疯狂地爱上了大使夫人安娜-玛丽·斯特雷特,这个加尔各答最优秀的女人。季风期来了,加尔各答的白人百无聊赖,细碎的声音到处传说副领事的疯狂、大使夫人的风流韵事。 沉闷的招待晚会上,副领事被包围在这声音之中,他是孤独的化身,在孤独中发狂。细碎的声音淹没了他,他在狂乱中怆然而去…… -
平静的生活
本书描写的是女主人公弗朗索并不平静的家庭生活:舅舅与弟妹私通,被弗朗索告发后惨死在弟弟拳下。弟弟的情人爱上了她的情人,弟弟在绝望中自杀。弗朗索独自逃离去海滨度假,却又在阳光灿烂的沙滩上目睹了一个男人的溺水身亡…… 在这个笼罩着死亡阴影的故事中,玛格丽特・杜拉斯以冷静平实的笔触,细密而富有张力的语言,透视人性弱点,展现了一位少女面对贫穷,仇恨,爱情,希望等人生主题时的厌倦和迷乱。小说将简洁明晰的情节线索与幽沉自由的内心独白相结合,折射出作家丰富的人生体验和哲学品味,风格独特,意境深远。 -
埃米莉·L
杜拉斯关于偶然而致命的爱情主题的小说,由海滨咖啡馆里两对情人之间断断续续的观察、虚幻抽象的谈话,引出英国女人埃米莉·L与怀特岛上别墅看守人之间的爱情传奇。杜拉斯说:“在怀特岛上那一片白色之中,在那间小客厅里,是有什么事情发生过,那就像是一次为婚礼而举行的弥撒,年轻看守人与被他呼作埃米莉·L的那个女人之间的结合,那审慎而克制的一吻……是奉献给支配他们整整一生直至死灭的那种爱情的。” -
琴声如诉
《琴声如诉》内容简介:安娜?戴巴莱斯特是外省某滨海城市一家企业的经理的年轻妻子。一天,楼下咖啡馆中发生了一桩情杀案,不知什么力量促使她第二天又到这家咖啡馆来,在那儿,她遇到一个蓝眼睛的青年。安娜在同他谈话当中,自己就变成了另一个女人,从她自己所属富有的资产阶级社会中逃出去了,从对她冷漠无情的丈夫那里挣脱出来了。从某种情况看,她“包法利夫人”化了……一天,她没有带孩子,又一次去看望肖万,吻了他——他们都知道,仅此一吻即可,他们的爱情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