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灵异的墨脱
一个齐鲁文化熏陶出来的山东汉子,在西藏的雪域高原流连忘返,为藏区的文化教育事业奉献了30年的生命年华。此书记录了作者九死一生、考察墨脱的见闻,积累了一段难忘的人生经历,叙写了一种独特的生命感悟。 -
穿越墨脱
《穿越墨脱》一书用大量的笔墨写了大峡谷中的门巴族和路巴族人的生活现状,同时,也描述了大自然的喜怒哀乐。可以这样说,此书是王强本人的血汗足迹与心灵感悟的结晶。 《穿越墨脱》仅是王强探险丛书的第一部,相信王强会顺着他的探险足迹,写出一部又一部更精彩、更令人回味的自传体作品。希望人们在细阅《穿越墨脱》的同时,更能领悟到作者告诉我们的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序 言: 1998年,中国科学院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科考队向全世界宣布了这样一条消息:中国西藏的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世界上最大的峡谷。 于是,人们抬起了头,目光越过千山万壑注视着这个大峡谷;注视着那里的门巴族人和洛巴族人,以及充满神秘色彩的墨脱。 墨脱的西面屹立着令人望而生畏的多雄拉山山脉,东面是海拔7700米高度的南迎巴瓦峰,南面与印度接壤,北面则是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墨脱也是中国惟一不通公路的县城。 正是王强,他胸怀理想,充满激情,肩背几十斤重的行囊,孤身走进大峡谷,由西向东穿越墨脱县全境。 其旅程充满艰难险阻,更富于传奇色彩。 《穿越墨脱》一书,为我们展示了这个震撼人心的故事。 人们说,王强是一个传奇似的人物。 他曾探过乌江源头,他三次徒步走完长江三峡,两次孤身沿川藏线进西藏,他的足迹几乎走遍了西藏的东西南北……他对自己所追寻的事总是那么倾尽全力。他总爱说人的生命短暂,一个人能够无所顾忌地去做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事,这就是幸福。 换句话说,王强在千辛万苦的探寻之路中行进,他是幸福的,因为他的每一次孤身外出探险之旅,都是在做他认为最有价值的事,在短暂的生命中,勇敢去做自己愿意做应该做的事。 在王强的眼中,雪峰、河流、森林、小溪都是鲜活的生命体。他的身躯与大自然相依相伴,融为一体。这也是他对人生的大彻大悟,对生命的诠释。 内容摘要: 1998年10月中旬,西藏江南的小镇——八一镇还在沉睡着,一派寂静,还未泛亮的天空,偶尔还闪烁出几颗亮晶晶的星星。我深深地呼吸着从远方漫过来的寒气,背着三十来斤重的行装包,提着那口装着摄影器材、随我漂泊而受尽磨难的黑箱,朝着墨脱县驻八一镇的办事处走去。 多年的向往,几经折腾,我终于走到了这一步。 墨脱,这个全国惟一不通公路的县城,深藏在群峰峻岭中。深藏于茫茫云雾里、七弯八拐的咆哮的雅鲁藏布江就是在流经墨脱,一路狂奔,直泻印度。 从派乡到墨脱行程350里,从墨脱到波密,又是一个350里。进墨脱的路途中,必须翻越海拔5500米高的多雄拉山山脉;从墨脱走出,又得攀越5800米高的南边巴瓦山的垭口——著名的嘎玛山主峰口。 每年开山季节,当地人都要口念咒语,三拜山神,保佑进出的人们平安。据记载,每年在那仅有的三个月开山时节中,都有人死在途中,有坠入千米雪崖之下的当地人,有陷于冰窟中不能自拔而永远冻在冰窟里的异乡人,有体力不支而暴死于原始丛林中的背夫……常年居住在墨脱县的门巴族人、汉人及驻扎在中印边境线上的边防官兵们的一切生活必需品,都是在这仅有的三个月开山时节中,靠人工背过去的。 墨脱的海拔高度仅千米左右,可通向外界的出口都得翻越近六千米高度的山峰,沿途的塌方段,横贯原始森林那无数的溪流、沼泽地,让人望而生畏;每年的泥石流早已将通向墨脱的小径撕得支离破碎、面目全非。在墨脱县周围,生存数量最多的是蚂蟥与毒蛇。 墨脱,毕竟是一方神奇而独特的净土,在那方厚土上,生活着一个能战胜困苦、适应自然、繁衍生息的民旅。 多少喜爱探险的勇士们,都视穿越墨脱为探险顶级目标之一。古往今来,能去墨脱探险的勇士真是屈指可数。中国著名探险家余纯顺走遍了西藏,因没有去墨脱而抱憾至终。 墨脱啊,这个神秘而令我魂牵梦绕的地方,今天我将走进你的巨怀,用心灵去感受你的声音,无论是清纯的乐曲还是衰老的呻吟。 天渐渐地亮了,八一镇这座新型的小镇正从睡梦中苏醒。我来到了墨脱县驻八一镇的办事处。 几天前,墨脱县驻八一镇办事处的办公室主任阿达,为我找了一个搭便车的机会。从八一镇坐车去派乡。派乡是通往墨脱路口的最后一个乡村,也是通车路段的尽头。(摘至4-5页) -
如果我活着回来,就接受现在的人生
改自天涯豆瓣百万粉丝彻夜捧读热帖《一生旅行,天堂地狱且行且远》,安妮宝贝《莲花》原型地揭秘。原作《墨脱》,于2013年7月首次发表于豆瓣阅读,累计评分8.6。 “如果能从墨脱活着回来,我就找个人结婚,上班、过日子、接受现在的人生。”我在键盘上敲下这样的话。 “万一回不来呢……”我敲到这里停了下来。 我不知道。找不到生活的意义,活着对于我来说,便是一件无足轻重的事情。 28岁那年,人生一旦进入安稳,就陷入了另一种可怕。工作不好不赖,感情不咸不淡。他以为人生就这么过去了,直到他做了那个疯狂的决定。 或许真的要死一回,才知道怎么活。 或许真的要出走一次,才能找到回家的路。 或许真的要经历过路上彻骨的孤独与绝望,才能忘掉心中忘不掉的人。 或许这辈子,要真的徒步走过墨脱一次,那个原本灰涩压抑的身体,才能够再一次长出细嫩的幼芽。 -
生死墨脱
作为一部本色天然的野外旅行记,作者记录、描绘了徒步穿越墨脱途中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区的奇异风光与风情,同时将一些都市生活的传神画面穿插糅合其中,为读者展示了一个都市女子丰富的内心世界。通过城市与荒野、市民与乡民、喧嚣与寂静、欺诈与信任……两个世界两种人格的反复对照,一个青年女子对现代文明,都市生活的批判性观照和感悟,跃然纸上。 -
西藏墨脱的诱惑
来源:《雪域文化与西藏文学》 作者:马丽华 已是花落时光, 蜜蜂不再心伤, 既然缘份已尽, 何必枉自断肠。 --仓央嘉措情歌 不伦不类地随意引用了这首情歌,是为了摹仿金辉写墨脱的格式。之所以选择金辉的这篇近15万字的大散文作为当代西藏纪实性文化散文的一个典型现象来议论一番,是因为只有这本书是我新近细读过的。之所以细读,在于我对彼地的未曾亲临。声称走遍了西藏的我之所以未去墨脱,是因为不去。不去的原因很多,明明暗暗可以说出十多个,说不出的更多。总之是至今未去,不打算去。最常说的理由是,马丽华凡人间的苦都能吃,独独害怕蚊叮虫咬。更何况山那边蚂蝗多极,听徐凤翔大姐说,那一回她全身叮上了四百多条蚂蝗--作为科学家的徐教授,数字概念极强,居然有心数来,要让我看见自身累累着那片软体动物,定会魂飞天外。 墨脱历来是西藏的南方秘境,富有传奇色彩,古往今来都这样。金辉的这本散文,可说是墨脱的百科全书。就随着作者的足迹和心迹走,就领略到伟大山脉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壮丽风光,听到了有关殊胜净土白玛岗的传说,看到了不尽如人意的当下现实:从部队官兵的艰辛日子到地方干部、科技工作者的希望失望,从世界最闭塞一隅的边地人民的神灵崇拜、迷信占卜、崇巫佑鬼到极不文明极不道德的放毒陋习;读过来自这位军人作家的涉及政治、军事、爱国主题的有关“麦克马洪”的札记,又听到来自本世纪初叶墨脱天崩地裂大地震的轰鸣声。其间不时诗意地穿插着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生平和情歌,贯穿着充满饥饿、疲惫的那条人世间最难走的路,那条路上到达极限的体验感受--文人的。只有文人津津乐道于对于苦难的切身体验,且极度渲染之能事,但凡所能体察的内心的壮烈和卑琐,激情和颓唐,都有。 走得如此之惨痛-- 动作全部变形,腿脚早已不听使唤。走不像走爬不像爬鸡飞狗跳踉踉跄跄鸭行鹅步东倒西歪盲人瞎马醉里挑灯看剑踏破贺兰山缺以手扶膺坐长叹...... 每一缕肌肉都在呻吟,每一片骨头都在呼救...... 死亡真是一种令人羡慕的解脱。可这无边无际的苦海,无着无落的苦寂,如同无始无终的苦剧和无限无期的苦役,让你求生求死都不能。 呜呼(属于文人的叹息悲号--本文作者注),哀莫大于心死,悲莫惨于心狱。 万念俱灰也是一种境界。 远近已经无所谓。时间已经没有意义。走到吐蕃王朝石器时代二十一世纪都由它去。 世界已经不复存在。只有木然茫然呆呆然昏昏然不知其然也不知其所以然的移动复移动。 --这是属于作家文人的岂止切肤的更是切入骨髓的苦难体验。至于吗?也许至于。不信你亲去墨脱走一遭。那全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地方。 然而那条路上依然还在走过许多人。百姓,官兵,干部,科学家,旅游者。他们自己吃过苦中苦了,独有文人把它渲泻了出来。并以此哗众取宠。更不必说藏地世世代代的朝圣者,就为了那个飘渺无际的圣地白玛岗的传说,翻过那山,走在连现今这路也不如的无路之路上,走死过多少代人。前不久我在西藏档案馆帮助工作时,就曾发现清朝年间噶厦政府秘书处呈送驻藏大臣的一份报告说,按您的指示,有关阻止百姓前往南方秘地白玛岗朝圣的布告已经发出。 那份布告大意是:近闻社会上谣传南方宗教圣地的白玛岗,有吃不完的糌粑山,喝不完的牛奶湖之类。而川西藏东一带百姓误信谣传,变卖家产,抛家舍业,举家前往朝圣,许多人沿途死于非命,许多人一去不回。着令各地官员张贴此告,阻止其前往,令其返回家园,云云。 看来这份布告的指导思想接近现代观念,有破除迷信、体恤百姓、指点迷津的作用。--提到这一历史插曲,有补充金文的意思。 “墨脱”是藏语“花”之意;“白玛岗”是“莲花地”。墨脱地处喜马拉雅南麓。喜山两侧居住着门巴族、珞巴族、登人、夏尔巴人等。与藏文化传统有同有异,国际上称之为“喜马拉雅文化”。这当然也包括现在麦克马洪线那一侧和印度、尼泊尔边境上的少数民族。这一文化也是国际学术界的一个热点。由于墨脱的历史上的与世隔绝,现今仍然交通不便,那里就特异。《西藏墨脱的诱惑》既是寻奇访异,又很真切实在。令足不出户者在舒适的环境中也可以遥想那片边地风貌,那份艰苦卓绝。金辉不虚此行。 综观全篇,气象万千。充满了“我们”之外的,和日常视野及日常经验之外的。字里行间所透露出的众生相,与现代都市车水马龙街面上的面孔不同,与内地乡村城镇赶大集的面孔不同。人们想要得知的,正是这种比较和差异。 作为一个西藏的匆匆行人,我们已看得到他已尽其所能,倾其所有,勉力而为,难能可贵了。他以他人生的全部积累为基础,以他的全部个人修养为参照,状写了墨脱他所能及达的全部。大散文的便利之处,也在于允许东拉西扯,东拼西凑,可以把不相关的一切一古脑儿地装在一起。当然,我们也在作者进行集装箱的工作中,看到他的文化省视的目光和人文思考的蕴含。 当然,在素材足够的基础上,到了能够书写大散文的时候,也就拥有了相应的眼光、胸怀和手笔。这是西藏的情形,一般说来。 金辉是原始海洋岸边的拾贝者。他把那些贝壳穿成一串先民曾喜欢过的项链,展示在他文明都市的橱窗里。虽然他对西藏只是偶尔路过,只是匆匆一瞥,世界就此得知了墨脱。 -
一个人的墨脱
一处鲜为人知的神秘之地,一个独行者的生命极限之旅,一场人与自然的交融与对话,一次刻骨铭心的关怀与感动。 墨脱是美丽的西藏林芝的一个县,也是西藏的最神秘之地,它深藏于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群峰峻岭中,掩映在雪峰和森林后的茫茫云雾里,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北坡的雅鲁藏布在流经墨脱后,一路狂奔,直泻印度。 本书字里行间,人情景致无不透露出这一神秘地方的朴素、脱俗,让人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