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1967
-
Gao Village
-
那些小人物
记录了文革中一部爱与凄楚的成长史,一种对如烟往事的深情慰藉。 一部怀着爱与凄楚的成长史,一种对如烟往事的深情抚慰。作者记录下了少年时期的一段真实生活。在文革时期,在天津的一个小院子里,一些小人物的故事静静展开,我们又看到了那个时期典型的人物、场景和语言。是的,太平凡了,但随后一种熟悉的、交织着酸楚与温暖的感觉就会不期而至。岁月已远,可能我们遗忘的太多。这样一本关于回忆的书,对于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来说,它会拂动你情感中尘封已久的那一部分,打开你记忆的阀门。 -
青春的浩劫
十年浩劫 青春与梦想被毁灭的一代 -
守望记忆
本书和《回首黄土地》一书及同名电视连续剧是一脉相承的,风格一致。1997年,另工人出版社编辑王建勋提出搞一本北京知青延安插队的“老照片”。编者开始有了这个想法。同年,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了《走过青春·黑明百名知青报告摄影集》。这部摄影集中的照片是黑明拍摄的曾在延安插队的北京知青的“现状”。因此,编者感到有必要再出一本影集,反映北京知青当年在延安插队的那一段生活。其目的主要在于以照片这种形式记载一段历史。 本书的内容包手序言、引言、编者的话希望在于民间文本、不是什么日子都记得住的、人不知道被命运放逐在那儿、庄户人就盼一点儿好吃穿、生存的挑战、给我们村的女生立一块碑、陕北管劳动叫“受苦”、麦脱粒用连枷“呱哒呱哒”地打、九月里九重阳 收呀收秋忙、夯歌没有固定的词、出门容易回家难、自食其力、道有艰难 颠沛者知、小小的乐趣 也值得纪念、能享受哀伤就看见了美、陕北对两种人特别尊敬、我们干过一些好事、这里的石碑静悄悄、北京来了支延干部、陕北——满红火过两次、一个乌托邦神话崩毁了、附录一延安地区插队的北京各中学生名录、附录二不仅仅是回首、附录三《回首黄土地》插曲、附录四电视连续剧《回首黄土地》剧照等内容。 -
逃亡
人在世间有了劫难,可以逃亡,哪怕逃到天涯海角;大自然遭遇了的劫难,可以逃亡到哪里去呢?境内容不下我们,那就取道查尔锡伯吧,到境外去!我们不可能再好下去了,你想想,我还有可能再回北京吗?我的户口已经注销了。你和一个人不人鬼不鬼的反革命分子一辈子生活在这大沙漠里,你受得了吗?这样对我是一各更痛苦的折磨……你……今天就……回去吧……你走吧……我求你了……这些整人的花样怎么和新疆的一个样?难道大家都在一个地方受过训练吗? 本书是一部知青逃亡者不讳其辱的逃亡史记。主人公因言获罪,从此受尽凌辱和酷刑,被脔割去爱情、英气、尊严、性灵和人的一切禀赋,活得像畜牲,终于不堪折磨,开始了逃亡生涯,从塔里木河到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死亡之海”,从内蒙古武斗废墟到江南水乡、山林、曲曲折折,屡捕屡逃,阅尽森罗万象而又被极端圣化的阶段斗争闹剧,更阅尽凌架于一切蔚蓝之上的谎言。谁有人的企望,谁就沦为“罪人”。知青“罪人”们的“罪行”荒诞得一如神话:一言不慎,一次鞠躬,一个表态,一夜收听外国广播电台……皆会被劳教、囚禁、判刑、污辱、捆绑、吊打、批斗。批斗五花八门,有文斗,陪斗,武斗,窝里斗;有屈伏在地像畜牲一样任人骑着游斗;有满身披沥墨水、粘痰、唾沫的围斗;并且被勒令做出各种最丑恶的姿势。于是,知青中有了出卖告密者、摇尾争宠者、落井下石者、集体下跪请罪者,有了相扶相携者、苦胆忧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