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尼娅
主人公亨瑞克与赛林姆是一起长大的伙伴,虽然兴趣志向相同,但性格迥异,相比亨瑞克的忧郁敏感,赛林姆更加外放冲动。老仆人米可拉的去世使亨瑞克成为了哈尼亚的监护人,也深深的爱上了她,但哈尼亚却在一个暴雨的夜晚同哈尼亚私奔。私奔失败后哈尼亚染上豆疾,面部遭受毁容的危险。亨瑞克向赛林姆发起了挑战,在决斗中受了重伤,险些丧命。在一切风波过去之后,赛林姆仍向哈尼亚表达了爱意,但是毁容的哈尼亚已经心灰意冷,后悔当初的私奔行为,是青春的鲁莽造成了这一切。最终,她成为了一名修女,心如静水。 -
孤独与沉思
-
爱的沙漠 火河
该书于1925年荣获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沉溺于巴黎夜生活的主人公雷蒙·库莱热通过恍惚的回忆,展现了他在波尔多度过的青春时期,以及他的父亲的为人和遭遇,追述了父子二人因同时热变寡妇玛丽亚·克鲁斯所发生的戏剧性冲突。通篇除了运用追叙和内心独白外,还吸收了莫里亚克十分推崇的作家普鲁斯特的意识流的表现手法,把往事和现实巧妙地结合起来,写得哀婉动人,别开生面。本书另一篇小说《火河》亦在一定程度上反 -
我们是诱鸟,宝贝
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运用广告片、小说中的科学幻想、插图小说的风格、恐怖电影的场面和滑稽惊险的连环图画,配上海因杰、披头士乐队、詹姆斯·邦德和巴特曼,并以此诱发短时间的刺激作用。除此之外,在小说的各章节中,还有三个小说人物粉墨登场,这就是奥托、埃姆马努埃尔和玛丽亚。然而,这些人却不断变换自己的作用。并非他们构成情景,而是情景塑造这些人物……埃尔弗里德·耶内利克严厉谴责所有那些倾向于精致文化的现象,所以那些搞革命,也就是赶“时髦”的现象。她对这种的谴责并不过头。因此,在她的文章中,她把所有那些变成时髦革命的亚文化的现象,但是也把米基小家伙和妇女、正人君子,加工成离奇古怪、遭到歪曲的状况。好痛斥十五至二十五周岁那些文化消费,揭露年岁稍长者的媚俗艺术作品和购买兴趣,让这一切犹如一部反传统电影般,在读者的想象中放映。 目录 至今发生了什么 第一章 奥托的作用 第二章 她年轻 第三章 午夜阿姆施暴泰滕 第四章 难道这个奥托不是 第五章 天才的外科医生和魔鬼 第六章 难道这就是爱情 第七章 现在是时候了 第八章 在亲吻中降下去 第九章 第九层 第十章 这不会是 第十一章 不过奥托也可能不一样 第十二章 奥托气喘吁吁,拚命喘气 第十三章 埃斯佩兰察号豪华轮 第十四章 您别马上就怀疑他 第十五章 如果我们把父亲干掉 第十六章 南方太阳耀眼的白光 第十七章 更有效 第十八章 一个水泄不通的圈子 第十九章 懒洋洋地 第二十章 天才的医生 第二十一章 年轻的外交官 第二十二章 献给掌声的鲜花 第二十三章 满怀仇恨 第二十四章 这个奥托 第二十五章 果真发生了什么事 第二十六章 约翰、保罗、乔治、林果——这些单音节名字的人 第二十七章 埃姆马努尔蹦蹦跳跳 第二十八章 当阳光停止照耀时 第二十九章 你在安娜·塔讷面前 第三十章 咳!奥托甚至非常愉快 -
诺贝尔文学奖名著快读
诺贝尔文学奖是最具权威性的世界级文学大奖。该奖是根据炸药发明者、军火巨头、实业家、慈善家瑞典人阿尔弗雷德,伯恩哈特,诺贝尔(1833—1896)遗嘱设立的五个奖项之一,一年一度的评选和颁奖活动由瑞典学院负责。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都是有成就的杰出作家,他们的作品或有艺术创新,或为人类的文明做出了贡献,抑或有助于推动人类前进的理想,具有时代的代表性。虽然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审结果往往会引发一些争议,但从1901年开始至今的这项活动,却无可非议地成为了世界范围内最有影响的一个文学事件。为了帮助广大读者和文学爱好者了解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及其作品,我们编写了这本《诺贝尔文学奖名著快读》,希望在较小的篇幅内,给读者提供一个有关100年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和他们的作品的概貌,以及欣赏这些作品的指南。 为此,我们从1901年第一届诺贝尔文学奖的颁奖开始,选取了我国已经翻译出版的作家、诗人和剧作家的代表作,收集在本书中。针对每一部作品,我们设置了6个栏目:背景链接、内容概要、精彩片段、欣赏导航、授奖评价、获奖感言,概略地介绍了获奖者的生平、文学历程和入选作品的内容;节选作品的精彩片段,辅以欣赏作品的指南性文字;也摘录了瑞典学院在授奖仪式上对获奖者的评价文字,以及获奖者在答谢宴会上的演讲片段,以图为本书读者提供一个较为全面的理解作品的语境。 尽管诺贝尔文学奖从1901年就开始颁发,但选入本书的作品并没有超过100部。首先,因为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进行,评奖活动中断了数年;其次,2002年度的获奖者,匈牙利作家埃姆勒,库尔特兹(Imre Kertesz)的作品尚未译介到中国;另外还有几位获奖者是历史学家或哲学家,如德国历史学家特奥多·蒙森(Theodor Memmsen),德国哲学家鲁道夫·欧肯(Rudolf Eucken),法国哲学家昂利·伯格森(Henry Bergson)和英国哲学家本特兰·罗素(Bentrand Russell),考虑到本书的特性,他们的作品没有选入。实际上,英国首相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的获奖同这几位获奖者的情况有相似之处,但考虑到丘吉尔本人在中国读者中的影响,以及他的《回忆录》本身所具有的文学性,我们选入了他的作品。另外还有一些获奖者,其作品译介到国内后并没有引起读者的广泛注意,我们也就一并省略了。不过,我们在本书的附录中列出了所有获奖者的名单,以便读者参照。 -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访谈录
从1901年起,诺贝尔奖的颁发被认为是“人和为个人促进人类进步和福利事业,并以纯粹的理想主义为目的而留给人类的赠礼”。但据说如何理解、执行遗嘱,一直像一个世界共猜的哑谜,以致“诺贝尔文学奖的历史似乎就是一连串解释一份词语含糊不清的遗嘱的历史”。这个谜让世人猜测了百年,也让瑞典学院为难了百年。 从理论上说,文学奖是授予那些“在文学方面曾创作出有理想主义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二次大战以后,诺贝尔文学奖的评选更看重“文学的开拓者”,同时也认为只有对人类生存价值和生存困境的真实描绘,才是富有历史深度的“理想主义倾向”。 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迄今一百零一人;他将成为与史同长的一个永久性的奖项。 本书收录了三十一位获奖作家的访谈录四十一篇。译者大多为知名译家,有不少是该国文学的研究专家。译文除少量为转译外,绝大部分均直接译自原文,具有较高的权威性。 作者编写这几本有关诺贝尔文学奖的集子意在向我国读者介绍有关诺贝尔文学奖的全部情况,其中包括获奖作家的代表作品和优秀作品、获奖的原因、他们的生平传略、时代背景、文学观念、文学成果、创作经验等,供我国读者欣赏和借鉴,并得以了解诺贝尔奖的全貌,而且也可让读者进一步了解二十世纪以来世界文坛的概况和文学潮流的变迁,从中得到启迪和裨益。 本书收录了三十一位获奖作家的访谈录四十一篇,通过作家本人对文学创作的这些论述和谈话,有利于了解作家的文学观念、创作思想、创作经验及作品的创作过程。入选的作品,除少量属转译外,均直接自原文译出,其中小说包括英、法、德、俄、日、西班牙、意大利、捷克、希腊、波兰、瑞典、阿拉伯、孟加拉等文种。译者则大多为各国文学的知名译家和研究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