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醒来
这是一本挑战脑洞,直击人性的心理成长类图书。
本书中,作者丁锐(ting)讲述了自己在出现人生的“白洞”之后,以自身为饵,激烈地同这个世界进行碰撞,他不停地对人性发起质疑甚至攻击,所到之处总能引发一场人性之战,这是一个不怕事儿大的,孙悟空一样的人物。《渴望见鬼的姑娘》《沼泽里的童 年》《一秒钟看尽人生》等68个生命样本,个个精彩难忘。
或许你从未遇到过这样一本书,它尖锐犀利,满是恶意,还带有强烈的死亡气息,可当你拿起它来读的时候,一定会被它深深吸引:它有趣、麻辣、丰富且深重,通俗的地方可以俗不可耐,思想深邃的地方又烧脑到让人叹服。
-
幸福的勇气
《幸福的勇气》是“勇气两部曲”的下卷、完结篇。
同样以百年前著名心理学者阿德勒思想为核心,
以“青年和哲人的对话”故事形式展现。
在上次谈话的3年之后,青年已经辞去图书管理员工作,成为了一名小学老师。
但是再次出现在哲人面前的他,经历了许多现实(在工作当中)的摧残,对于当初的理想已经感到绝望了:“阿德勒的思想,在外面的世界没有意义。”
“猛药”级的哲学对谈,再度开始……
如果说《被讨厌的勇气》是地图,
《幸福的勇气》就是行动指南。
《被讨厌的勇气》探究“该怎么做,人才能获得自由?”
《幸福的勇气》探究“该怎么做,人才能变得幸福?”
-
孤獨的冷漠:逃避型依戀障礙的分析與修復
「逃避型」屬於不安全的依戀形式,來自父母的忽視、過度保護與過度掌控
人生沒有目標,做什麼都提不起勁?
與人相處總是放不開,覺得獨處比較輕鬆?
對他人的情感毫不在意,只在乎自己的興趣?
無法建立關係,人際交往總是不長久?
遲遲不想工作結婚,談起責任彷彿有拖延症?
「逃避的確有用,逃遠了也別怕回不來」
《依戀障礙》系列再出發,解析「是哪些陰影讓我們想逃避」,以及「有效脫離逃避的勇氣」
依戀(attachment)也譯作依附,指的是人與人之間締結關係的能力。近年社會晚婚、少子化、關係疏離等現象則可歸因於「逃避型」依戀形式人口的增加。而「逃避型」的養成,則往往來自父母過度保護、過度掌控或忽視。
各種人格類型都可能帶有「逃避型」特質,分別展現以下行為傾向:
‧逃避性人格類型——強烈害怕被討厭
‧依賴性人格類型——擅長察言觀色,不敢拒絕別人
‧強迫性人格類型——認真努力、責任感過重
‧自戀性人格類型——只愛自己,唯我獨尊
‧反社會性人格類型——總是冷酷地壓榨他人
‧類分裂性人格類型——與人相處不快樂,寧願獨處
‧妄想性人格類型——連親近的人都不相信
‧邊緣性人格類型——遊走於極端之間,討厭自己
托爾金、J.K.羅琳、宮崎駿、榮格都曾陷入逃避狀態,他們是如何轉化逃避為力量的?岡田尊司透過三十個真實案例,挖掘陷入逃避的心理機制,並提供走出逃避的具體方法。
名人推薦:
王意中(王意中心理治療所所長/臨床心理師)
周慕姿(心曦心理諮商所所長)
海苔熊(愛情心理學家)
許皓宜(諮商心理師)
黃之盈(諮商心理師/作家/輔導教師)
鄧惠文(精神科醫師/榮格分析師)
齊聲推薦
-
爱自己的人自带光芒
无数鸡汤文中写道:你要学会爱自己,别人才会爱你。
可是,无论这个道理有多正确,你有多认同,实际生活中的你依然做不到。不是因为你努力不够,也不是你的问题如何根深蒂固,你只是需要一套更清晰的自助指南。
在英国心理咨询师雅基•马森看来,你之所以踏不出爱自己的第一步,是因为内心深处不能接受现在的自己。你习惯于将全部能量用于温暖他人、赢得他人的认可,而且一旦停止这样做,就会觉得非常内疚,仿佛受了一场“圣母诅咒”。
在《爱自己的人自带光芒》这本书里,雅基•马森分享了“圣母们”自我治疗和心灵成长的故事,并从心理学的专业角度阐述怎样才算真正的爱自己:
你有权表达自己的感受、意见及价值观。
你有权做自己。
你有权说“不”。
你有权犯错误。
你有权把自己放在第一位。
你有权不依赖别人的认可。
……
当你能够行使上述权力,你就开始爱自己了。
爱自己的人自带光芒,别人的认可、欣赏、尊重是吸引来的,而不是乞讨来的。
-
婴幼儿的人际世界
内容简介
由于精神分析的理论认为早年经历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期,因此理解来访者早年的个人历史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本书在这个年龄阶段的论述对深入理解儿童的主观经历十分重要,可视为所有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临床工作者的必学科目。
内容简介
《婴幼儿的人际世界:精神分析与发展心理学视角》从客体关系的角度,以自我感的发育为线索,集中讨论了婴儿早期(出生至18月龄)主观世界的发展过程。1985年的第一版中即首次提出了层阶自我的理念,描述不同自我感(显现自我感、核心自我感、主观自我感和言语自我感)的发展模式;在第二版中,Stern补充了自我共在他人(self with other)、叙事性自我及相关讨论。
正如作者后记所言:“我们总结的发现、炮制的理论对新晋父母来说本质上就是信息。……这项工作的一般教育性质是逃不掉的。改变大多数人持有的对婴儿的普遍看法,这个过程已经开始,且正在加速。一旦父母能够看到不同的婴儿,婴儿就会开始被他们新的‘目光’所转变,最终成为不同的成人。……如果以不同的眼光看待婴儿,会在一代人之后造就不同的儿童、少年和成人,那么我们将看到不同的患者——体验过某种不同的婴儿期的患者,其人际间世界的发展稍微有些不同。对这个新患者的治疗性交会也将要求临床理论和搜索策略的改变。”
-
幸福课
1、10个有关成长的经典心理学问题深度探讨、12封咨询者来信与温暖解答,作者带领我们一起穿越内心的匮乏与不安,学会与自我和解。
2、在心理咨询领域一直有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把接纳自我当做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其实,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活在当下的我们,有越来越多的不满,越来越难感受到幸福?为什么会有自卑、焦虑、匮乏、敏感、拖延等等一系列的困惑?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越来越自我苛责,越来越难以接纳自我。其实真正的进步不是那么焦虑的自我怀疑,而是带着自我接纳体会进步的喜悦;真正的进步不是被对自己的不满和焦虑驱赶着,而是被美好目标吸引着;真正的进步都不那么着急,我们默默努力耕种,耐心等着它开花结果。如果我们真有病,我们也是带着症状投入地生活,相信成长会自然而然地发生。
3、就像,如果把追求幸福比喻为登山,登顶只是瞬间的事,而攀爬的过程却艰辛而漫长。我正爬我的山,你也有你的山要爬。有时候,你爬的那座山,我恰好也爬过。有时候你爬的那座山,我虽然没爬过,但从我所在的地方望过去,能够看到你攀爬的山上,哪里有路,哪里有坑。
我想指给你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