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迷人的材料(彩图升级版)
为什么玻璃是透明的?是什么让橡皮筋有弹性?为什么曲别针会弯曲?为什么不锈钢不生锈?世界上最薄却最坚硬的东西是什么?材料如何塑造了我们的世界又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世界材料学大师带你用材料科学家的眼睛,以全新的方式看待你身边的每一样东西。本书以渊博的知识和极富感染力的文字写就。它不仅揭露了各种物质背后的神奇结构,还告诉我们隐藏在其背后的精采故事。每一章介绍一种材料,辅以照片和手绘图,极富可读性和趣味性。
-
盛口满的手绘自然图鉴:餐桌上的生物进化
著名博物学家盛口满作品,日本童书研究会等权威机构选定图书,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观察思考能力
◎ 编辑推荐
☆ 日本童书研究会选定图书、日本全国学校图书馆协会选定图书、日本图书馆协会选定图书
◎著名博物学家盛口满的手绘自然图鉴,角度新颖的生物学科普
严谨的科学知识,幽默风趣的描述生动展示生物的进化,引领你观察周边的事物,在寻常之中发现不为人知的自然秘密,帮助形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 从身边的食物出发,带你发现生物之间的联系,从而认识不可思议的生物进化
作者从餐桌上的食物入手,展开一次自然课:很多食物都是生物,这些生物有着怎样的结构和特点,相似与差异之间表明了怎样的联系,这些联系的背后有着怎样的生物学意义。
☆ 逼真的精美手绘,直观感受进化的细节
外表差异很大的生物,也许是近亲,作者运用逼真的细节手绘图,将生物之间的差异与相似一一剖开,让你直观感受生物的进化。
◎ 内容简介
餐桌上有蘑菇、肉、鱼、蔬菜和水果……它们的形状、颜色、味道各不相同,但都是生物。这些生物如何穿越时间演化而来,它们有着怎样的结构和特点,彼此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在进化史中占据怎样的位置,让我们透过餐桌上的食物一起来探索不可思议的生物进化吧!
媒体推荐
◎ 读者评价
主要讲了餐桌上的生物,插图生动有趣,通过这本书能够了解生物在进化过程中的相互联系。——日本读者
这本书让我们通过平时的食物了解生物的进化,是一本有趣的科普图画书,有些生物的介绍非常有意思。——日本读者
◎ 获奖情况
2016年福井优秀图书
日本童书研究会选定图书
日本全国学校图书馆协会选定图书
日本图书馆协会选定图书
-
The Body
Bill Bryson, bestselling author of A Short History of Nearly Everything, takes us on a head-to-toe tour of the marvel that is the human body. As addictive as it is comprehensive, this is Bryson at his very best, a must-read owner's manual for everybody.
Bill Bryson once again proves himself to be an incomparable companion as he guides us through the human body--how it functions, its remarkable ability to heal itself, and (unfortunately) the ways it can fail. Full of extraordinary facts (your body made a million red blood cells since you started reading this) and irresistible Bryson-esque anecdotes, The Body will lead you to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miracle that is life in general and you in particular. As Bill Bryson writes, "We pass our existence within this wobble of flesh and yet take it almost entirely for granted." The Body will cure that indifference with generous doses of wondrous, compulsively readable facts and information.
-
情感解剖图鉴
※教你如何在两分钟内认清情感的真面目,形式直观新颖,内容简单明了。
※书中列举的事例全部来自于日常生活,真实且生动有趣,控制情感的方法也新奇独特。
※只有学会真正地享受情感,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
愤怒、恐惧、嫉妒、喜悦、感动、优越感……情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麻烦的是,往往是情感掌控了你,而不是你掌控了情感。如何理解情感,将情感转化为我们达成目标的强大武器呢?
《情感解剖图鉴》以图鉴的形式,给你一剂快速掌控情感、改进工作与生活的良方。
比如,当你感到“不满”时,首先要弄清楚是“对他人不满”还是“对现状不满”,如果是前者,请喊停,舍弃“自己绝对没错”的想法;如果是后者,请在“现状之外”设定目标,让“不满”成为你前进的动力。当你感到“自卑”时,要首先意识到“自卑”大多来自与他人的比较之中,你所接受的价值标准绝不是理所当然的,然后将目标设定在“现状之外”,从而摆脱束缚你的价值标准……
卡内基梅隆大学博士、认知心理学世界权威苫米地英人将情感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类,从科学的角度解释各种困扰你的情感,再结合社会现状提出转化情感的技巧,让你能够从任何情感中顺利“解套”!
-
人类的旅程
“我们从何处来?”
这个问题,曾让牙牙学语的孩子好奇,也让人类的祖先创造了无数神话试图解释:女娲造人,上帝创造亚当、夏娃……我们的身份,我们和世间万物的关系,都从这个问题出发。对这个问题的好奇,促使人们掘地三尺,寻找考古证据;或是仔细剖析语音,寻找语言传递的蛛丝马迹。而DNA密码中,似乎藏着这个问题的答案。
在这本书中,遗传学家韦尔斯将带领我们追根溯源,从西伯利亚的荒野,到澳大利亚的海滩,寻找我们现今地球上每个人的共同祖先。通过遗传标记物,我们将会与被他视为“亚当”“夏娃”的共同先祖在数万年前的非洲相遇,并追随人类一路离开非洲的漫漫征途。
--------------------
【编辑推荐】
挑战常识:周口店人非你我祖先,走出非洲比想象更晚
跨越学科:DNA检测追寻人类迁移,考古学、语言学填补故事空白
命题反思:人类的族群差异是真实存在的么?全球大融合,我们是不是在丢失自己身上的“历史”?
幽默好读:翻越的山岭是“大陆隔离桩”,跨越的山海是“沿海快速道”。“啊吼向东!”,有趣故事组成的迁徙史。
◆关于人类DNA的溯源之旅,每个人自己的故事。
这本书适合每一个对“人类的由来”这个问题感到好奇的读者。而通过这一段人类的溯源之旅,也能够给我们一个重新看待自身的机会,并获得一些洞见:我们有同一个祖先(消除所谓的“种族”的幻象与歧视),我们是危机的产物(应对挑战的适应性使我们遍布全球)。
◆人类学和遗传学的前沿新知,学科交叉的产物。
作者在文中基于遗传学的研究成果,确定了人类的起源地:非洲。并讲述了人们从非洲出发,分别走向大洋洲、欧洲、中亚、东亚,以及最远的美洲的过程。考古挖掘的成果,人们语言的差异,也会在这段旅途中,作为佐证,呈现在读者眼前。
◆作者权威,获得多位相关学者的赞誉。
斯宾塞·韦尔斯,作为遗传学家,领导了“基因地理工程”,并与理查德·莱万廷、卡瓦利-斯福尔扎等遗传学先驱开展合作研究。《人类的旅程》也得到了莱万廷、斯福尔扎的推荐。
◆脱胎于电视节目,兼具趣味性和严肃性。
本书的缘起,是韦尔斯与PBS(美国公共电视网)合作制作一档溯源人类的节目后,由他本人整理、反思而成,旨在普及人类学知识,呼唤共识。所以,在学术的坚实基础之外,他的写作也极具可读性,引用文学经典,生动的例子比比皆是。
--------------------
【评论】
斯宾塞·韦尔斯的遗传学科研成果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史前史,而这本书将人类种群从非洲起源,此后的散布和融合的过程娓娓道来,对于普通读者来说,既不失精确,又十分易读。在达到这种易读性的同时,他没有将简单的解释与过度简化相混淆,犯下许多人常犯的错误。更为重要的是,韦尔斯拥有科普罕见的对知识的正直,他不会模糊事实与推测。
——理查德·莱万廷,哈佛大学,《作为观念的生物学》《并非必然》作者
相当有激情的创作,易读,紧跟(遗传学)近来的发展。
——路易吉·卢卡·卡瓦利-斯福尔扎,斯坦福大学,《人类的大迁徙》《追踪亚当夏娃》作者
韦尔斯优雅地带领我们从他所从事的遗传学领域出发,行至古生物学、气候学,再折返回来。
——《纽约时报书评》
《人类的旅程》是现今对于人类起源和大迁徙描述得最好的图书,它基于最近出现的考古-遗传学的学术规范。韦尔斯自己对于这个领域的工作也有所贡献,因此,在论及分子遗传学时尤其有权威。不仅如此,他非常成功地将更为广阔的知识背景融入这个话题。这些都使得本书,较普通的科普作者和记者的作品而言,更为可信。
——科林·伦弗鲁《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增刊》
韦尔斯,此前在牛津大学做研究的遗传学家,通过本书与PBS的同名纪录片,给DNA分析这个领域提供非常有价值的补充……除了讲述这个有关人类从非洲遍及世界让人百听不厌的故事以外,作者还尝试去回答困扰古人类学的一些大问题……韦尔斯的清晰描述、巧妙类比,将这个学科里错综的头绪一一理清,对于非专业读者来说,实乃一件幸事。既有趣,又能给人启发,这本书为成为了科普书架的有力补充。
——《图书馆杂志》
《人类的旅程》将洞见融于人类的历史和我们自身之间的关系之中……迷人,散发着魅力……在科学已经如此有趣之时,谁还需要文学呢?
——克里斯·莱弗斯,《卫报》
我们应当阅读《人类的旅程》,韦尔斯讲述的这个故事将重塑我们对自身的理解。
——蒂姆·弗兰纳里,《纽约书评》
斯宾塞·韦尔斯总结了(人类)群体的遗传学研究的历史,从达尔文在小猎犬号甲板上亲眼所见的人类多样性所带来的不解出发,截至基于不同的政治与社会目的,许多为族群差异分出高下的尝试。
——丽贝卡·卡恩,《自然》
韦尔斯成功地把复杂的科学数据变得人人可懂。他以体质人类学、考古学以及语言学,当然,还有遗传学为线索,理清了农业社会为何兴起,相距千里的地方的语言为何相关,以及人类是如何遍布全球的这几个问题。
——埃莉斯·普罗克斯,《东湾快报》
-
一本书看懂枪械百年史
以时间、技术和设计理念为线索,全面梳理了枪械的百年发展历程,同时选取了勒贝尔1886、Stg44、AK47和M16等经典型号,从研发背景和性能特点的角度,深入剖析了影响枪械发展的环境和技术因素。
本书打破了传统枪械科普读物的写作逻辑,力求以系统、简明、易懂的方式,帮助枪械爱好者领悟枪械的百年进化动因,构建起对枪械的科学认知体系,成为真正懂枪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