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实不似你所见
世界的基本组成部分是什么?时间和空间真的存在吗?现实(Reality)的本质是什么?现象级科普畅销书《七堂极简物理课》作者、意大利理论物理学家卡洛·罗韦利以优雅易懂的方式带我们踏上这场探索现实之旅:从德谟克利特到爱因斯坦,从法拉第到引力波,从经典物理到量子引力……通过介绍现实的概念是如何随时间变迁的,今天的物理学家又是如何理解宇宙的结构的,他为我们提供了比《七堂极简物理课》更深入的理论解释。
-
宇宙之美
★★★
《地球之美》姊妹篇
一部集合人类已知宇宙知识的野心之作
200个里程碑讲述宇宙从诞生到终结的宏大史诗
200幅美到窒息的天文照片和艺术作品
法国原子能和替代能源委员会、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专家权威撰写
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欧洲空间局(E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学会、欧洲南方天文台(ESO)、哈勃望远镜精选计划等供图
……………………
◎ 编辑推荐
★ 从138亿年前已证实的“大爆炸”开始,到77.6亿年后可能的“大坍缩”为止,讲述人类现阶段所知道的“宇宙全史”!
★ 沿着时间轴漫步,领略人类认识宇宙的回肠荡气的曲折故事;了解古希腊、中国、阿拉伯、玛雅、伊斯兰、近代欧洲等文明对于天文学的各自贡献
★ 高度简练的话语呈现每一次思想碰撞或重大发现,配以色彩绚丽、引人遐想的图片,包含天文台观测整个宇宙时捕捉到的新图像、试图揭开宇宙谜团的科学家的肖像、艺术家创作的宇宙幻想作品。
★ 本书涉及天文学术语均使用中国天文学会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名词,书后索引可作为天文学学习的入门小词典。
…………………………
◎ 内容简介
星系的颜色从哪里来?我们一定要担心宇宙射线吗?太阳将所归何处?存在其他的宇宙吗?为什么只有我们的宇宙进化出了智慧生命?
我们所知道的,宇宙中可能发生过的,正在发生的,即将发生的一切,尽在此书。此书新版(原书第3版)添加了最新的发现,如超大陆拉尼亚凯亚本超星系团、跟踪“菲莱”号探测器降落到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上的挫折、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和eLisa探测器发现引力波……从大爆炸开始,到多重宇宙的假设和希格斯玻色子发现,本书用高度简练的话语呈现每一次思想碰撞或重大发现,每个主题均配以一副色彩绚丽、引人遐想的图片。
读这本书,就像沿着时间轴行走,一路你会见到令人惊愕的绚烂星空奇景、揭开宇宙神秘面纱甚至献出生命的科学家肖像、世界各地人民探索广袤星空留下的伟大遗迹,以及艺术家创作的宇宙幻想作品。
-
海滩上的爱因斯坦
★物理学家、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研究主任马克·拉谢兹-雷伊写给大家的相对论普及读本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星云计划研究员、《星际穿越》译者李然(狐狸先生)作序推荐
★丢掉数学公式,文科生也读得懂的相对论
★20幅精美插画呈现相对论关键概念和实验,助你轻松脱离日常 的时间和空间观,踏入爱因斯坦的弯曲时空
★直接引进法文2017年修订版,新增内容专门介绍引力波的探测过程,帮你快速理解2017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价值和意义
-----------------------
我们在谈论时间的时候,习惯把它当像“一台最新款的iPhone手机”、“卧室里靠墙摆放的一张书桌”这样客观存在、每个人接受起来差不多的东西。
但1915年爱因斯坦提出广义相对论以来,这种客观的“时间”消失了,时间对于每个人而言可以完全不一样!
同样的,如果在宇宙不同位置发生两件事情,我们无法有意义地谈论它们哪个发生在前哪个发生在后。
相对论的神奇还不止于此。当物理学家们把广义相对论的原理投入到宇宙学的研究中,原本备受同行质疑的黑洞理论忽然间变得十分合理。
相对论预言的引力波,是近几年物理学界的热门话题,三位物理学家也因观测引力波过程中作出的贡献摘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翻开本书,你可以一一了解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的来龙去脉、回顾相对论对宇宙学产生的革命性影响,揭开宇宙的面纱并得到属于你自己的时间版本。
-----------------------
※内容简介※
《海滩上的爱因斯坦》将带领我们回到20世纪的物理学界,讲述以爱因斯坦为首的物理学家们提出、完善和验证相对论的历史,还原物理学家们在发现既有的牛顿物理学、伽利略运动学无法解释一些物理现象时,如何提出种种新的解释,最后怎样不可避免地跨出革命性的一步,走向更加精妙、简洁的相对论。人类对于时间、空间、速度以及引力等基本概念的认知就此改写。
从狭义相对论到广义相对论,相对论开创了全新的宇宙学,本书会在超过一半的篇幅里介绍相对论和宇宙学是如何变得越来越不可分割的:爱因斯坦是怎样给宇宙学定下基本研究框架的,爱因斯坦之后的科学家们如何结合观测实验数据推翻其中的关键假设并得到了新的结论:宇宙从未停止膨胀,宇宙始于一次大爆炸……神奇的是这些新的观点非但没有把爱因斯坦和他的理论一起埋进故纸堆,反而进一步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有效性!
最后的章节里,作者讲述了物理学家们观测中子星(脉冲星)、发现引力透镜和引力波的故事,解释了物理学家们如何利用相对论来探测和研究黑洞。
-----------------------
※媒体评价※
“爱因斯坦整天懒洋洋地在海滩上无所事事?……精彩!相对论和宇宙史在这本小书各个章节逐步展开,两者经作者调教之后都变得十分好懂了。” ——Sciences et avenir(《科学与未来》杂志)
“马克·拉谢兹-雷伊决定带你从相对论漫游到黑洞,整个过程你只要保持躺在帆布椅上的姿势就好。” ——Valeurs Actuelles(《现实价值》杂志)
“空间与时间是全部人类经验中无法分割的两个最基本的概念,而相对论迫使我们彻底改变我们以往看待它们的眼光。” ——Les Echos du week-end(《回声报》周末版)
“作者生动又清晰地带我们回顾了相对论提出以来的一个世纪发生的事情,我们能看到期间宇宙学所发生的巨大进步如何为当前的宇宙学研究添砖加瓦。” ——L'astronomie(《天文学》杂志)
“(本书采取了)一种专业又易懂的方式(来解读相对论)。” ——La Recherche(《探索》杂志)
-
求知简史
内容简介
《求知简史:从超越时空到认识自己》是一部跨越哲学、天文学、物理学等学科的人类认知发展史。
作者用简洁优美而不乏幽默风趣的笔法,展现了从古希腊哲学家到牛顿、开普勒、爱因斯坦等众人是如何拓展我们对于世界的认知:从宇宙的起源及其物理性质,到世界的物质构成及物质特性,从元素说、原子论到日心说、经典力学,再到相对论、量子力学,其范围大至太空小到量子世界,涵盖了奇点、弯曲空间、暗物质、多元宇宙等广泛主题。
在《求知简史:从超越时空到认识自己》中。作者指出在人类的求知之旅中,哲学家的智慧胆识和卓尔不凡的想象力,科学家的惊人创造力、不懈努力和强大的实验能力,探索工具的逐渐改善,都不同程度地动摇了人类原有的知识根基,并重新定义了人类与未知世界的关系。
《求知简史:从超越时空到认识自己》的主旨还在于阐明科学知识的边界。局限主要表现在探究工具和物质的本质上:宇宙边界的未知性、量子的不确定性等。但这些并没有阻止科学进步,反而使人类的求知尝试变得高尚、不可预测和充满惊喜。
媒体评论
格莱泽是位天才作家。
——《今日物理》
格莱泽天赋异禀,能够深入浅出地讲故事。他所描绘的求知历史非常全面,从人类早期的迷信和神话,有条有理地延展到当代科学中的宇宙和物理问题。在描述过程中,他的笔触涉及从哲学到光学乃至人工智能的方方面面。
——《科学》杂志(Science)
《求知简史:从超越时空到认识自己》是一部人类用智慧来发现事物意义的历史。数百年来,哲学和科学探索所闪耀的光辉从未像现在这般显著。马塞洛·格莱泽使我们感受到了生而为人的骄傲与自豪。
——普利策小说奖、美国国家人文科学奖章获得者 玛里琳·罗宾森(Marilynne Robinson)
我们现在所知已经远远超过我们祖先的想象所及——我们的无知程度也是如此。格莱泽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将这一神奇的悖论描绘得栩栩如生。
——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弗兰克·维尔切克(Frank Wilczek)
行文优雅,描述准确,一针见血。《求知简史:从超越时空到认识自己》是一部描述人类探究其在宇宙中所处地位的宏篇巨著。从有关星体运动的古老智慧到时空起源的现代科学理论,格莱泽向我们展示了人类是怎样努力去理解富饶而新奇的宇宙演变的。
——麻省理工学院量子力学专家 塞斯·罗伊德(Seth Lloyd)
格莱泽书中所涉及内容之广——从认知能力和弯曲时空到量子力学、超弦理论以及多重宇宙——他用全面而易懂的叙述风格使得哲学和自然科学在书中相得益彰。
——《出版者周刊》星级书评
马塞洛·格莱泽用物理学家的知识、哲学家的智慧和诗人的语言来向我们阐明了人类关于宇宙的疑问。如果读完《求知简史》后你的观念和开卷之前无异,那就翻回第一页再读一遍。
——《谷歌总部的柏拉图》作者,麦克阿瑟奖获得者,里贝卡·戈德斯坦(Rebecca Goldstein)
格莱泽有关宇宙学和多重宇宙的讨论颇为引人入胜……《求知简史》深入探索了人类历史上最为复杂的智力问题……这本书对于原子世界本质所形成的哲学问题提供了深入而透彻的指南。
——《华盛顿邮报》
探索永不停息,新事物不断呈现在我们面前,使我们好奇和惊叹。正如格莱泽先生在此巨著中所证明的,倘若失去了这种好奇心和新奇感,那么科学研究将毫无意义可言。
——《华尔街时报》
格莱泽凭借对于“谦卑和盼望”的坚定信仰,以他周到的设想和敏感的布局写下此书,且不夹杂任何先入为主的自负感:当前时代的科学知识比前人更为完善和完美。
——《哥伦比亚电讯报》
本书既回顾了人类的进步,又对于我们在面对科技进步时所应作出的合适反应作了温馨提示,即我们不应像过去那样对于所取得的知识沾沾自喜,而应面对未知永葆谦卑之心,尤其对于那些可能永远无从知晓的谜团更要如此……《求知简史》是一部颇具启发性的大作。
——来自Brain Pickings网站
编辑推荐
我们人类,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都有一种冲动,想要理解世界和看到我们在其中的位置。科学是对于我们求知欲的回应。而如今的人类求知,说到底,是在科学的框架内,寻求世界起源和结局的答案,寻求意义与目的的答案。
众所周知,2017年诺贝奖物理奖授予三位引力波探测计划的重要科学家。“引力波”的发现,标志着人类的求知史迎来了历史新起点,意味着我们将用一种前所未有的认知宇宙的方式,去了解我们未曾想象却真实存在的新事物。
在这样的时代与契机之下,阅读《求知简史:从超越时空到认识自己》这样一部跨越哲学、天文学、物理学等学科,全景展现人类认识世界的伟大征程的作品,回望与反思人类的求知和认知史,意义重大。
能将深奥的宇宙学、物理学用易懂而优美的语言描述出来的作者少之又少,畅销书《七堂极简物理课》的作者卡洛·罗韦利是个中翘楚,而《求知简史:从超越时空到认识自己》的作者格莱泽是另一奇才。
“格莱泽是位天才作家。”美国著名物理科普杂志《今日物理》如此评价。这并非夸张的虚言,而是真实的赞叹。
《求知简史:从超越时空到认识自己》的作者马塞洛·格莱泽并非平凡之辈。作为美国常春藤联盟达特茅斯学院知名的物理学和天文学教授,马塞洛·格莱泽也是世界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与备受尊重的量子宇宙学家亚历山大•维兰金、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弗兰克·维尔切克等人是好朋友。马塞洛·格莱泽所著的5部科普佳作,在美国都是畅销书,曾被译成15种语言。《求知简史:从超越时空到认识自己》是他的代表作。
《求知简史》首要的魅力和过人之处,在于马塞洛·格莱泽以坚实的科学知识为基础,站在哲学的高度上,用一种诗性的语言讲述人类求知史。这使得读者在阅读时,根本不会有丝毫的枯燥感和畏惧心理,反而觉得异常享受,并不时会心一笑。
在编辑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一遍又一遍地阅读,每次都被作者优美而略微幽默的语言所折服。不信,你看看以下这些来自书中的段落:
重复是令人愉悦的,如果自然拍鼓,我们或许也会随之打拍子。一个循环时间带给我们的是重生的承诺,并在人与宇宙之间建立起密切的联系:我们在,故世界在。
也多亏了多普勒,一些世俗小事也能勾起我们对宇宙浩渺博大的联想——每当你听到救护车呼啸而过的声音时,你可以想到数十亿个星系在苍穹之中呼啸而过的情景。
这是一种紧张的三角关系。只有在光子失去活力后,这种三角关系才以电子与质子之间的结合而告终。结果最简单的原子得以产生;剩下的光子则从痛苦的爱恨纠葛中解脱,从此在宇宙中无拘无束地四散漫游。
“云不是球形的,山不是锥形的,海岸线不是环形的,树干不是光滑的,光同样也不是以直线传播的。”人们发现最多的不是高于万物的单一秩序,而是有序和无序,对称和非对称,它们在我们描述自然的过程中相辅相成,并行不悖。
流向河里的水成为天空中的云彩,然后通过降雨云彩再次成为河流中的水;长成橡树的种子会在成熟的树上重现,最后会再次成为橡树;世界毁灭,然而从其废墟之中,新的世界又兴起了。
有关物体下落的实验是民主科学的,因为对所有物体都一视同仁。但当一片羽毛和一辆凯迪拉克都从十英尺高的地方坠落,其落地所需时间是不同的,原因是二者所受的空气阻力不同。
《求知简史》所涵盖的内容从人类早期的迷信和神话到当代科学中的宇宙和物理问题,他所涉及的话题是如此之广,但驾驭起来却如此轻车驾熟,足以彰显他深厚的科学功底和人文底蕴。
有赖于格莱泽的文笔,哲学家们(如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毕达哥拉斯等)一流的智慧胆识和卓尔不凡的想象力,科学家们(伽利略、牛顿、开普勒、爱因斯坦等)的惊人创造力、不懈努力和强大的实验能力才得以充分体现;而人类的求知历程也显得格外鲜活、饶有趣味、令人感叹又发人深思。
“格莱泽天赋异禀,能够深入浅出地讲故事。”全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期刊《科学》杂志(Science)对格莱泽的《求知简史》也同样不吝赞扬,而这个评价,揭示了格莱泽写作的另一大特点:深入浅出。
《求知简史》的深入浅出到了何种程度?坦率地说,即使是初中物理学得一塌糊涂的文科生也能看得懂,并被深深吸引。无论是相对论、时空弯曲、多普勒效应、宇宙膨胀理论,还是奇点、暗物质、暗能量、多元宇宙,或者量子力学、薛定谔的波动方程、海德堡不确定性原理、哥德尔证明等,格莱泽都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娓娓道来,让从前对这些天文学、物理学知识一无所知的普通大众立即秒懂!(关键问题是,这些知识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尤为重要,因为这是我们了解世界的根基。)即使是对这些知识有所了解的理科生,也因为作者生动、深入的讲述而产生阅读兴趣,并从书中获得过往没有在教科书中获得的深度理解。
而《求知简史》的另一可贵之处,是它具有深厚的人文关怀,而这正是国内科普书所缺乏的。《哥伦比亚电讯报》评价《求知简史》:“格莱泽凭借对于‘谦卑和盼望’的坚定信仰,以他周到的设想和敏感的布局写下此书,且不夹杂任何先入为主的自负感。”
格莱泽的“敬畏”和“谦卑”源于他对“科学的边界”的清醒认识:“我们对世界的了解有个基本界限,不仅受限于探索自然的工具,而且受限于自然本身。‘自然喜欢把自己藏起来。’经历过无数磨难和成功后,我们发现在人类探索自然的这场躲猫猫游戏中,自然是不会输的,它让人看到的永远只是局部。”
在此基础上,格莱泽颠覆了传统的对于科学的目的的认识——科学的目的就是解决并最终理解未知。格莱泽却认为,科学不是所有奥秘的征服者,也不是获得绝对知识的虚幻目标。科学的目标在于凭借我们的能力最大程度弄清自然运行的方式。这一还原科学本来面目的思考方式使得科学变得更加美丽、更加有力,也使得对知识的探求是开放式的追求,求知因而变成与未知之间永不间断的浪漫。
-
从一到无穷大
《20世纪科普经典特藏 从一到无穷大 科学中的事实和臆测》是一部在国内外颇有影响的科普著作,20世纪70年代末由科学出版社引进出版后,曾在国内引起很大的反响,直接影响了众多的科普工作者。《从一到无穷大(科学中的事实和臆测)》以生动的语言介绍了20世纪以来科学中的一些重大进展。
《20世纪科普经典特藏 从一到无穷大 科学中的事实和臆测》中先漫谈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然后用一些有趣的比喻,阐述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四维时空结构,并讨论了人类在认识微观世界(如基本粒子、基因) 和宏观世界 (如太阳系、星系等)方面的成就。
《20世纪科普经典特藏 从一到无穷大 科学中的事实和臆测》全书图文并茂、幽默生动、深入浅出,可供广大具有中等文化水平的读者阅读。
-
创造共享价值
【编辑推荐】
推荐一:世界食品产业巨头雀巢,稳健经营150余年, 2017年世界500强企业排名64位,业务跨越80多个国家,拥有超过33万名员工、几千个产品品牌,其中10亿瑞郎级别的品牌超过20个。20世纪90年代,雀巢进入中国,目前雀巢中国已经成长为拥有34家工厂、5万多名员工的企业。
推荐二:除了看得见的业绩,雀巢还是一家有鲜明性格的企业。它用接近20年的时间“帮助中国的农场改善奶牛”,在云南扶植小农建立了自己的咖啡基地,而冰激凌项目则把大量时间花在研究中国消费者的口味上,等等。那么,慢性子的雀巢如何做到在竞争激烈的快消品行业快速胜出?
推荐三:在并购企业上,雀巢这只巨鳄食量惊人,也能很好地消化,实现了并购品牌平稳顺畅地管理,而且这种优势随着时间的推移正不断被强化。雀巢是如何做到的?
推荐四:倒金字塔式的创新机制。雀巢有着庞大且先进的产品创新系统,所有创新的需求都可得到迅猛快速的技术支持,保证了雀巢在瞬息万变的食品行业快速反应,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雀巢是如何做到的?
推荐五:雀巢有备受同行以及研究者追捧的产品质量体系,产品链条上所有的元素都被纳入这个体系,雀巢的“大包大揽”,也让其产品受到世界消费者的认可。雀巢是如何做到的?
推荐六:2008年,雀巢确定了“创造共享价值”这一理念,它是雀巢公司始终保持可持续稳健增长的“秘诀”,雀巢又是如何确保这一理念在全球拥有业务的近200个国家和地区落地的?
推荐七:雀巢的管理和运营经验对那些想做百年老店或者布局全球市场的中国企业,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内容简介】
中国大多数消费者对于雀巢这个名字并不陌生,每个人都吃过或用过雀巢的产品,但对雀巢这家企业可能知之不多。
雀巢是一家瑞士企业,至今已然经营150余年,是一家名副其实的“百年老店”,在2017年世界500强企业中排名第64位。它的业务跨越80多个国家,拥有超过33万名员工、几千个产品品牌,其中有超过20个10亿瑞郎级别的品牌,涉及领域极广,可谓体量极大,历史悠久。1990年,雀巢在中国建立了第一家工厂,目前雀巢中国已经成长为拥有34家工厂、5万多名员工的企业,而且做到了在中国销售的90%的产品都是本地生产的。
雀巢是如何管理这么庞大的组织的?它的组织结构与管理模式有什么特别之处?它的企业文化是怎样的?有着什么样的产品创新模式,是如何在激烈竞争中胜出并引领食品消费趋势的?它的产品质量体系又何以成为同行以及学者的研究对象?
本书作者深入调研雀巢,对雀巢的经营管理、产品创新、质量监管以及企业文化与价值观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解读。研究雀巢的管理和运营经验,对那些想做百年老店、布局全球市场的中国企业来说,有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评论】
对于雀巢这个品牌,中国的消费者可能并不陌生,但对雀巢这家企业,大家可能所知不多。作为一家已经经营了150余年的食品产业巨头,雀巢已经在为全球80多个国家的消费者提供产品和服务。研究雀巢的管理和运营经验,对那些想布局全球市场的中国企业来说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吴晓波 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频道”、蓝狮子出版创始人
在飞速发展的移动互联网时代,高科技产业遵循的是18个月的“摩尔定律”,这很容易改变人们的态度,诱导企业发展跳出本应该遵循的逻辑和节奏。雀巢虽然是一家追求盈利的企业,但它更强调坚持自己的价值观和长远的战略考量。我觉得中国的企业管理者,特别是食品领域的企业管理者,都应该读读这本书。
——宁向东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目前,中国企业正在以巨大的热情和速度投入全球化进程,进行跨国收购与兼并,尽管《创造共享价值》一书的焦点并非雀巢的全球化,但雀巢确保“创造共享价值”理念在全球落地的实践却值得中国企业借鉴,包括那些已经、正在和即将踏上全球化征程的中国企业。毕竟,全球化与否,可持续的稳健增长是每一位企业家的目标。
——忻榕,管理学教授,拜尔领导力教席教授,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副教务长(欧洲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