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人的一生--从摇篮到坟墓
-
不固定的圣节
《不固定的圣节》是海明威晚年断断续续地写成的回忆录,写他和第一任妻子哈德莉·里查森婚后以加拿大《多伦多星报》记者身份赴巴黎定居,开始艰苦的写作生涯,时间为1921年至1926年。其间海明威通过美国女作家葛特鲁德·斯泰因的文学沙龙,结识乔伊斯、舍伍德·安德森等作家,对多愁善感的菲兹杰拉德有大段生动的描写。巴黎塞纳河滨的旧书摊、林荫大道上的露天咖啡馆、拉丁区文人雅士的交谈,构成一幅二十年代的巴黎风情画。 -
三十年间有与无
本书是陈家琪教授为《新京报》所写专栏的结集。作者从个人经历出发,回顾、思考了刚刚过去的三十年。这是一份命运沉思录,是一位哲人向时代所出示的个人证词。在这里,我们可以领略一种知识分子的忧郁,感受一种知识分子的担当。我们可以读到个人思考如何叩击时代的神经,在感性与理性被激活的瞬间,思想的“戏剧因素”从个人经验中潜逃,命运笼罩在时代的天穹。 -
改革历程
在这30年间,中国的经济体制从计划走向市场,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业已形成;社会结构从城乡二元结构演变为多元化的利益格局,各个利益主体具备了不同的利益诉求;人民生活从贫穷步入小康,物质文化生活得到显著提高;国家从封闭走向开放,逐渐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这一切翻天覆地的变化,显示了30年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标志着中国在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迈出了重要步伐。 认真总结好30年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对我们走好以后的道路尤为重要。我们既不能用今天的认识去解读过去的历史,也不能用先验的教条来评判这场伟大的社会实践;而是应该老老实实地回到历史现场,深入挖掘历史的证据,透过历史的表象,总结出推进这一历史转变的重要经验,以期为今后的道路提供有益的借鉴。只有在对30年改革的纪念与总结中认真思考并逐一求解,才能无愧于30年的艰难探索,才能正视当前社会的各种矛盾,才能更加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使中国步人世界现代国家的行列,使中华民族融人人类社会的主流文明。 -
心殇:我在伪满洲国读书的日子
中国首部关于伪满洲的长篇纪实性作品; 揭开伪满洲的神秘面纱,向你讲述一段尘封在历史深处的真实故事。 本书讲述了一个穷孩子赴伪满洲国读书时,历受日本奴化教育寒窗十载期间的亲身经历和见闻。 书中所叙都是真实历史,所有人物、背景,均为作者亲闻亲见和亲身经历。书中时间、空间和人物有连有断,由五部分组成:(一)小镇风情,苦涩童年;(二)童年的梦,伪满洲国内的罪恶;(三)日本正统教育,强行自幼奴化;(四)大和精神已潜移默化;(五)伪满洲末年乱世。 本书生动地记录了作者青少年时期在伪满洲所经历、所见闻的真实往事,或震撼人心,或令人扼腕,或触目惊心,或引人深思,具有极强的可读性和启发性。 -
音乐天堂合辑(1991-1997)(1-15期)(1书+2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