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若向阳,无谓悲伤
谁都曾面对生活痛苦犹疑,谁都会有不上台面的时光,那一点也不丢人。别人的生活没有你想像的好,你的生活也没有自己以为的坏。你的伤痕甚至都不能比别人更独特。 重要的是,生命中发生的每一件事情都自有意义,每一次的历经都应使我们变成更好的人,千万不要做一个白白吃过了上天给过的苦头之后却并不去领通关礼物的人。 不要太过聪明地去总结受伤害的经验,伤害你的人已经走远,为你的旧伤口买单的人是无辜的后来人,并且往往是靠近你想要温暖你的人。有时候,放下“聪明”,我们才能在幸福的路上走得更远。 你可以躲起来疗伤,但不要躲得太久,你为旧伤口浪费的是你本可以用来幸福的时光。不要总说你还没有准备好,不要总把期待留给明天,我们生命里没有那么多明天可以等,每一个今天都是你昨日曾期待的明天。爱,快乐,倾听自己的内心,都是要趁今天的事情。只有能将当下过好的人,才可能真的拥有一个好明天。 若不是生命里那些曾经拥有又失去,我们大概一生也不会弄懂生活。 那种被生活伤害过、灰心失望过,却依然坚信美好并不断去抵达的笃定,才是这世间真正堪称力量的东西。那种从平淡生活里扎根生出的力量,才是能傲视风雨的力量。 笃定的面容是这世间最美的面容,有力量的姑娘是幸福最不能辜负的姑娘。亲爱的你啊,一定要成为配得上更多幸福的姑娘! -
在爱中升华
人类的关系始于施与受,而施与受又开启了我们的清白与罪疚的经验。这是因为,一方带着期待而付出,接受的一方则感觉自己背负着回报的义务。一方带着期待,另一方则感受到义务,如此一来,造就了每一段关系中的罪疚与清白,也使付出与接受的两方交换位置;除非最终的施与受达到平衡,否则无论是付出或接受的一方,都不会满意。这意味着接受的一方将有机会付出,而付出的一方也必须能够接受。 无论快乐与否,当我们接受了别人的礼物,我们也失去了独立与清白。当我们接受时,会觉得对给予者有所亏欠,我们会因亏欠而感到不舒服,并且努力回报以使自己释放这样的压力。每一份礼物背后,都有这样的代价。另一方面,当我们不求回报地给予某人或是付出大于回报时,通常会以愉悦的方式经验到清白感,也就是当我们不亏欠任何人、无所求或没有得到任何赠予时,我们通常会有轻松而自由的愉悦感。 当施与受能够平衡,我们才能经验最深沉的满足。然而,为了维持前述清白的愉悦感,通常人们会有以下三种行为模式。首先是: 1、自我设限 有些人会为了维持清白感,而拒绝参与任何形式的交流,他们宁愿封闭自己,也不愿接受来自他人的任何赠予。如此一来,他们就无须背负对任何人的责任;这是一种“旁观者”的清白,他们借由不参与而无须玷污自己。所以,他们常因为对生命采取冷眼旁观的立场,而产生空虚和不满足的感受。 许多忧郁症的人采取这种生活态度,首先他们拒绝来自父亲或母亲(或双方)的给予,然后将这样的态度扩展到其他关系,最终导致这个世界所给予的任何美好事物。他们合理化这样的生活态度是——“对方所给予的并不是我需要的”或“对方所付出的无法满足我”。有些人拒绝的理由则是,不愿接受给予者的批评或附加的限制。无论基于什么理由,结果都是一样,他们的心中充满着被动与空虚。 完整 我们会在另一些人身上看到完全相反的情况。他们愿意接受父母所付出的,这意味着他们接受父母如是的样貌,并且带着感恩的态度接受来自父母的赠予。这样的接受经验,是一种幸福的能量流动,这使得人们能在其他关系中也充分地经验“施”与“受”。 2、助人者症候群 第二种维持清白的方式,是否定自己对他人的需求,这发生在当我们付出多于别人的给予时。这种维持清白的方式是短暂的,一旦我们接受了他人的给予,这样的“权力感”就消失了。 有些人为了维持这样的“权力感”,常以一种“宁人负我,也不愿我负人”的生活原则来生活,而不愿接受他人的给予。许多所谓“理想主义者”,事实上都是“助人者症候群”。 然而,避免背负责任的自由,对关系发展是没有帮助的。有些伴侣在关系中只想打破原本的平等,保持自己优越的地位。当他拒绝伴侣的付出时,另一方可能也会拒绝他的给予,他的伴侣可能会经验到疏离及愤怒。这样的助人者,将会经验到空虚和怨愤。 3、充分交换 第三种是最美好的一种经验清白的方式,就是在充分给予及接受后的满足感。这种“施与受”的充分经验,将滋养关系的过程。这意味着一方不论得到什么,都能平衡地回报另一方。 对这样的清白感而言,除了施与受双方角色的流动外,交换过程中“等量”平衡也同样重要。我们小额的交换将带来少许利益,大量的施与受则带来丰富与幸福的感受。这样的幸福并非从天而降。大量回报将为我们带来满足、正义与平静。在各种维持清白感的方法中,这样的方式最能让我们获得自由,这样的清白将使我们心满意足。 -
心的依止
两千五百年前,佛陀即将涅槃之际,教导了最后的教法,这教法就记载在《大般涅槃经》这部目前保留于巴利文的经典中。在四十五年的说法中,佛陀教导了所有趋向解脱的方法。而在晚年,佛陀则告诫他的弟子们,要把他所教导的法运用在实际的修行中。本书二十四讲的说法内容,就是以《大般涅槃经》为精神,“以法为我们的洲岛和依止处”,借着依止佛法,我们可以抛弃自我的牵绊,作为他人心灵的船锚。 -
現在的你就是最好的你
不必改變自己,也不需要「正面思考」, 只要學會與自己的「負面情緒」和「負面思考」相處, 藉由「心靈淨化法」接納自己,生命就會不可思議的自然好轉。 讓一切自然好轉的「合一祝福」心靈淨化法, 幫助你我在工作、事業、人際關係和生命旅途上,一路揚升! 你還在強迫自己「正面思考」嗎?還在刻意忽視自己的「負面情感」嗎?你可曾想過,或許正因為你否定現在的自我,不去正視當下的情感,才會離幸福越來越遙遠? 其實,想獲得幸福、成功一點也不難,甚至簡單到不可思議!我們每個人都擁有一盞可以實現願望的阿拉丁神燈,只要你願意開啟心靈之門,解放自己的心,接受原有的自己,傾聽內心的聲音,你就能看見那巨大而神奇的力量! 而作者在本書中所介紹的印度聖哲巴觀「合一祝福」心靈淨化法,正是能幫助你輕鬆打開心靈之門、通往幸福的捷徑。 -
人生课
人生的黄金时代就是现在! 《人生课》中直面很多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的问题和苦恼,并传递智光大师的人生智慧。 本书中的内容和我们的人生经历是如此的相似,在展读本书的过程中,我们的心灵深感震撼和共鸣,继而得到洗涤。书中也给我们遇到的问题和困扰提示了很有效的解决方案。智光大师用他敏锐的洞察力,帮助我们找寻正确的答案。并且通过大师的指引,我们还会发现此时自己所遇到的问题,远远不能对我们的人生产生任何影响。书中每一页的故事都和我们如此相似,不知不觉中,我们还会发现,问题的来源不是外界的原因,而是从我们的内心产生的。 书中那些历经时光变迁也不会褪色的人生智慧,帮助我们在繁华喧嚣的世界中找到人生真正的意义。作者在为我们解答烦恼困惑的同时,告诉我们只有放下过度的欲望和执著才能找到幸福的人生。当我们怀念过去又对未来迷茫时,这本书可以成为我们的镇定剂和指南针。 年轻的时候要做年轻人该做的事情,上了年纪以后也要像个前辈的样子。任何时候,我们都要用积极和肯定的心态面对自己的人生,因为人生的黄金期就是当下。所以,每一个今天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自己满足地生活,这才是真正幸福的人生。 不要把幸福推向明天,愿我们不再错过那辆幸福的班车。 -
付出的力量
●这是一部足以与《秘密》相媲美的杰作,一部改变命运、改善人生的智慧之书! ——《出版人周刊》 ●为什么有钱人都在做慈善,他们真的是那么好心肠吗?付出的同时他们收获了某种神秘的能量,这会有助于他们的健康和事业,这说起来挺玄乎,但事实就是如此。 ——NBC电视台 ●沃克注定会成为一位了不起的作家,她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唤醒了整个社会的奉献精神。 ——《人物周刊》 ●与其在痛苦和抱怨中度日,不如积极地改变自己人生,只要29天用心付出,就会给人生带来美好改变。 ——《时代》 ●《付出的力量》之所以能够从众多的心灵励志类图书中脱颖而出,就在于它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让你发现战胜灾厄的强大精神力量。 ——《波士顿环球报》 ●每年的新书数以万计,但这本书的出现绝对是读者的福音! ——《图书馆》 ●这是一本伟大的心灵励志书!“29天付出”行动所创造的影响力,已经波及到全世界。 ——《卫报》 ●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付出,哪怕只是一个微笑。 ——《芝加哥太阳报》 ●每个生命的价值都是平等的,付出比索取更令人感到满足。 ——克林顿 ●想要人生更加丰富,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自己一直保持付出和感恩的状态。 ——比尔·盖茨 ●幸福感是无法依靠别人的施舍而获得的,正确的方法是主动付出,关爱身边的人。 —— 李开复 《秘密》《不抱怨的世界》后再次感动世界的精神力量 世界500强团购第一书,亚马逊终身五星级好书 畅销全球60国,1人1项运动1本书改变全球1600万人命运 这是一个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的付出经历,也是一段充满感恩的心路历程,使我们得以窥见一个在疾病和绝望中痛苦挣扎的灵魂如何重拾生活的信心和勇气,一颗痛苦不堪的心灵如何通过付出变得坚韧,懂得感恩。本书甫一面市,就得到了全球40多个国家、超过千万读者的热捧和效仿,而这本心灵励志宝典,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切身体会到了无私的付出为人生带来的美好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