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作不合
別人看我家都覺得: 爸爸很顧家,努力打拚賺錢。媽媽慈祥和藹,愛老公愛小孩。 哥哥謹言慎行、妹妹活潑可愛,我更是畫圖寫作一級棒、聰明熱心的資優生! 事實上,也差不多是這樣。 只是,很奇怪,這麼甜蜜的家庭卻常常引爆大戰。 譬如說:我奉命只要是好事就舉手爭取,卻害得爸媽陪我六點去學校掃廁所! 我只是要買雙球鞋,爸媽就歇斯底里互罵沒人性沒理性! 我只是不夠謙虛,就引來『腳踏車坐墊』殺身之禍! 最慘的一次,我們三個小孩想讓媽媽關心,結果搞得我差點進開刀房! 另外像減肥計畫、離家風波、雞兔怪獸同籠數學題、週末DVD爭鬥…… 反正什麼小事在我家都可能會莫名奇妙的釀成巨災。 如果『天作之合』是全家相親相愛、恆久忍耐的完美組合, 那,我家應該是吵鬧版的『另類麻吉』吧! 至於,到底『合』還是『不合』? 可能你看完書,還是和我一樣搞不清楚…… -
失物招領處
二十四歲的亨利.倪浮,不想在家族企業裡找到他的人生,寧可在聯邦鐵路局的「失物招領處」工作。他在那裡不只是幫人找東西,也找到自己。 在失物招領處,亨利以有趣、富有創意的方式,要失主證明失物的確是他們的:他充當肉靶讓擲刀師表演飛刀特技、和掉了劇本的女演員對戲、追著走私幫派在大街暗巷狂奔…。 為了歸還一件失物,亨利認識了從遙遠異國來的數學家拉古廷博士,和他成了好朋友,而亨利的姊姊也喜歡上他。但因為一群排外飛車黨的暴力攻擊,使得拉古廷失去了在這個城市生活下去的勇氣。亨利不知道他是否就此失去這位朋友,他姊姊也不知道是否能擁有這段正要燃起的愛情……。 -
现在几点钟
閱讀偉大小說家的心靈,重溫台灣文學的寶貴遺產,是二十一世紀的華文文學閱讀者必經之路。而朱西甯,一直是世界華文文學中,一個讓人難以忘懷的名字。從50年代至90年代,朱西甯在不同階段的小說總是令人讀容,震撼不已──多變的手法,實驗性強的嘗試,老實與創新之間的磨練──在原鄉與故鄉之間,在記憶與遺忘之間,總是後來的研究者為之津津樂道的各種小說創作主題與技巧。 在這本短篇小說精選集裡,收入了朱西甯於60至70年代的重要短篇小說,選自他早已絕版、市面上已不見的多部小說集內的小說,堪稱為朱西甯小說寫作重要時期的精華本。 -
100下
◎衝擊全世界!十七歲女孩的真實性愛告白 ◎義大利最快速竄紅的少女作家席捲全世界的處女作 ◎超過20國出版,全球狂銷200萬冊! ◎義大利銷售超過100萬冊,德國上市一個月即熱賣20萬冊睡覺前,頭髮要梳一百下,就像所有的公主一樣。 我拿起梳子,仔細地梳一百下,我的秀髮將會恢復原有的光澤;我的雙唇,也將重現小女孩般的柔嫩;我的吻,充滿甜美的愛戀……雖然我渾身仍散發著性慾的味道。 「我缺少的是愛,希望你輕撫我的髮絲,我最想要的是能溫暖我心的視線。」你現在十七歲嗎?你曾經十七歲嗎? 你曾以為,肉體妥協就可以換來真愛嗎?十七歲的梅麗莎,青春宛如一朵嬌美的粉紅玫瑰,她選擇用鮮嫩的肉體,替苦悶的青春找出口。她對愛情充滿憧憬,她以為,肉體的妥協或許可以換來真愛…… 她說:從來沒有人了解過我的心思,我會大方讓所有的男人享受我的肉體,因為說不定他們可以嚐出我的憤怒與辛酸;又或許他們會因此施捨一點溫柔給我。然後,他們會迷戀我的熱情,終至無法自拔的地步。 其實,她的夢想和所有懷春少女一樣:遇到白馬王子,共譜浪漫戀曲。 獻出肉體之後,真愛是否就會降臨呢?梅麗莎是否因而能找到白馬王子呢? 2001年12月3日 凌晨4:30 我的口腔裡,混合了五種味道,五個男人的五個味道。一種味道,一個人生;每吞下一口,就多吞了一份恥辱……赤裸裸地置身在他們之中,我覺得自己屬於另一個陌生的世界。後來,當我走出那棟房子時,我那已經破碎的心裡,早已藏著不可告人的羞恥。 2002年2月19日 22:30 我們倆邊講電話邊自慰。我的下面從來沒有這麼飽滿過,我的手指,化作他的手指,慢慢插進我體內,雖然我們相隔遙遠,卻感覺如此接近,我甚至可以聞到他暖熱的古龍水香味,同時也想像他的「味道」。十點十五分一到,他準時喊停: 「晚安了,羅麗!」 「晚安,老師!」 2002年5月4日 蕾蒂西亞也過來了,她從我身後抱住我,雙唇吻著我的脖子。 我轉過身來,她的雙唇馬上迎上來:好柔、好軟、好細緻的雙唇啊!現在我終於了解,為什麼男人那麼癡迷女人的吻:女人的嘴唇是如此純潔、如此天真,偏偏我遇見的男人總是猴急地馬上伸進舌頭,讓我淌了滿嘴口水。紐約時報:「一本小書,卻帶來極大衝擊!……讀者們儘管狼吞虎嚥就是了。」 義大利《快報》:「義大利終於出現第一本自傳體情色小說,這本書不但足以媲美法國作家凱瑟琳•米雷的暢銷名作,引起的迴響甚至更廣泛。」 義大利書評Gazzeta del Sud:「震撼人心……沒錯,用來形容這本書,這是最完美的字眼。」 西班牙《前衛報》:「主角濫交後所承受的煎熬令人感傷,書中對青少年誤入歧途的真實描寫,同樣讓人不忍。」 -
Peony in Love
“I finally understand what the poets have written. In spring, moved to passion; in autumn only regret.” For young Peony, betrothed to a suitor she has never met, these lyrics from The Peony Pavilion mirror her own longings. In the garden of the Chen Family Villa, amid the scent of ginger, green tea, and jasmine, a small theatrical troupe is performing scenes from this epic opera, a live spectacle few females have ever seen. Like the heroine in the drama, Peony is the cloistered daughter of a wealthy family, trapped like a good-luck cricket in a bamboo-and-lacquer cage. Though raised to be obedient, Peony has dreams of her own. Peony’s mother is against her daughter’s attending the production: “Unmarried girls should not be seen in public.” But Peony’s father assures his wife that proprieties will be maintained, and that the women will watch the opera from behind a screen. Yet through its cracks, Peony catches sight of an elegant, handsome man with hair as black as a cave–and is immediately overcome with emotion. So begins Peony’s unforgettable journey of love and destiny, desire and sorrow–as Lisa See’s haunting new novel, based on actual historical events, takes readers back to seventeenth-century China, after the Manchus seize power and the Ming dynasty is crushed. Steeped in traditions and ritual, this story brings to life another time and place–even the intricate realm of the afterworld, with its protocols, pathways, and stages of existence, a vividly imagined place where one’s soul is divided into three, ancestors offer guidance, misdeeds are punished, and hungry ghosts wander the earth. Immersed in the richness and magic of the Chinese vision of the afterlife, transcending even death, Peony in Love explores, beautifully, the many manifestations of love. Ultimately, Lisa See’s new novel addresses universal themes: the bonds of friendship, the power of words, and the age-old desire of women to be heard. From the Hardcover edition. -
縫身
2008《風箏家族》獲選開卷十大好書 2009《灰花》獲第三屆紅樓夢文學獎推薦獎 連續兩年榮獲亞洲週刊中文十大小說 香港文學新天后韓麗珠 2010不可思議的年度長篇代表作《縫身》正式公開 為了經濟考量,立法機構定立了《縫身法例》,成年者可透過身體配對中心提出縫身申請,根據兩人身高、體重、膚色、年齡和新陳代謝的速度,進行縫身配對,並可自行選擇連體部位,連生人的工作能獲得優先保障。為了順應連生人的需要,被迫提早退休或失業的人們紛紛被召回原來的工作崗位,製造數以萬計專供連生人使用的生活用品,並重新規劃適合連生人生存的環境工程,此法的頒布,大幅促進了經濟成長,失業率驟降。 愈年輕的人進行縫身手術,對另一伴身體的排斥便愈少。醫生告誡:勿產生任何負面的感覺,一旦成了習慣,沒有任何藥物可供治療;接受縫身手術後,再進行分離手術幾乎不可能成功,即便勉強分割,也得付上沉重代價…… 但我始終認為,那是為了抑制欲望,以免讓它傾瀉到危險的禁地,不僅是生理的慾望,而且是心裡某個暗黑的角落。我看著自己缺乏血色的腳掌、他曲起來的膝蓋、擱在我肚腹上瘦長的手臂,忽然感到一切都遙遠得像屬於另一個星球。我不知道為什麼自己會被困在這樣的身體裡。 (起點)沒有任何人是完整的, 只有通過與另一個身體 接合∕切割,在經歷一切後, 才有可能 邁向徹底的圓滿∕燦爛得非常短暫。 透過身體被分割、刺穿,與另一具身體接合,來得到自身的不完整。 即使這世界佈滿了尖削的芒刺,只要我們背對著背,沒有什麼不可以抵抗的。 除了縫身,再沒有更虛幻的假象,以如此切實的方式出現,讓我們以為生活裡還有美好的事情。我們對於縫身的抗拒,只是為了維護自身的完整,就像挽救某種瀕臨破敗的東西。 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世界裡,為了避免發生衝突,假裝彼此是類同的人。 即使許多人走在一條相同的街道上,可是每個人都活在截然不同的世界裡。 縫身法例的出現,使他們既能順應連生的安排,聽從內心的慾望,另一方面,又能把那種矛盾、反抗的情緒轉移到對於法例的憤懣之上,如此,他們的身體和精神才能達到平衡的狀態。 他們的矛盾,源於各自待在原來的崗位上,而不是處理相同的工作。 在意識的層面,沒有人能證實,連體和獨身,正常和異常是否存在著確切的界線。 我們分享著相等的孤獨,剛剛脫離了一種孤獨,又陷落在另一種孤獨之中。 我清楚地知道,連生前的世界已經瓦解了,可是連生後,組成生活的四周,還沒有建成穩固的狀態,彷彿一股疾勁的風經過,一切又會回復虛空的原狀。 一旦把我們分開了,我也活不下去。 對一些人來說,分割手術是連生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他們必須經歷的階段。 縫合了身體以後,便失去了凝視對方的機會,一旦把視線落在對方臉上,眼前便是一片模糊的景象,失焦的結果,使他們再也無法從神色的變化揣測對方的心意。 (終點)只要把自己或他殺掉, 便有至少一人能離開接合的身體,重新選擇活下去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