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与其说《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是一部关于教育的书籍,不如说这是一部用心血凝成的关于爱育的宣言。教育与爱育的最大差别就在于:教育往往是居高临下的,而爱育则是平等自由的。居高临下通常会压抑、束缚、甚至会扼杀孩子生命的健康成长。而平等自由却能大大发挥孩子生命中巨大的原创潜能。 李跃儿,这位由酷爱艺术的女画家,到有心将自己的常识传授给下一代的老师和母亲,在经历了太多传统教育的失败之后,终于大彻大悟;终于从高于孩子的“教育宝座”,回到了自己也曾拥有过的蓝天乐土;终于以平等的生命,来看待孩子的成长;终于开始享受孩子们创造多彩世界……孩子们得救了,李跃儿也得救了,未来世界是也得救了。 人类于生就爱学习,但为什么我们孩子把学习当成一件痛苦的事,我曾经碰到这样样的事情——有的孩子甚至把学习当成了敌人!孩子的天性爱唱爱跳爱画画,但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不曾走进艺术课堂? 中国的家长一般分为三类:第一类既懂教育又有责任心,他们的孩子容易成为人才;第三类家长既不懂教育又没有责任心,他们的孩子也比较容易成为人才;最可悲的是第二类家长,不懂教育但有责任心,他们占据绝大多数,失败的孩子大都由这类家长制造。 作者李跃儿历经二十二载,亲自实践,终于摸索出一套独特而新颖的教育方法。 -
俗物与天才
11岁少年名震哈佛,家庭教育功不可没,塑造天才的圭臬之作,欧美家长人手一册! 按照一定规格培养起来的、行动受到限制的、循规蹈矩、内心压抑的儿童,他们长大成人以后必然成为俗物。 鼓励孩子的真正意义在于父母的宽容,而这种宽容的直接表现就是多给孩子一次机会。 幼儿的头脑宛如一张白纸。在这张洁白的纸上绘出的每一点和每一线,都将决定着孩子性格的形成。所以说,交给孩子经过精心选择和认真斟酌的知识是最关键的一步。 我建议世界上所有的父母都去读一读《俗物与天才》,因为我愿意看见哈佛大学的林荫道上全是塞德兹这样的少年天才。——哈佛大学校长 柯兰特 15岁就从哈佛大学毕业的塞德兹绝不是偶然产生的所谓神童,而是他父亲以世所难敌的教育方式给我们这个俗物世界奉献的一位天才。——《早期教育与天才》作者 木村久一 早期教育的真谛就是,孩子既不能受世俗清规戒律的束缚,也不应受到任何权威的压抑。——(美)《生活周刊》 本书是20世纪初出版的一本教育学名作。它的作者塞德兹博士是哈佛大学大名鼎鼎的心理学教授。塞德兹博士原是俄国人,青年时代留学于美国哈佛大学,师从当时著名的心理学家——美国心理学之父詹姆斯博士。由于他才华出众,受到詹姆斯博士的赏识。他也深感詹姆斯博士之恩,在有小孩后,便给孩子起名为威廉·詹姆斯·塞德兹,正是这两位詹姆斯使他写出了《俗物与天才》这本书…… 从他的老师那里,赛德兹不光学到了心理知识,还悟到了教育的精髓。因为有史料显示,最早发现《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的价值,并向人们推荐的正是詹姆斯博士。作为他的爱徒,赛德兹深深体会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从《俗物与天才》这本书的观念来看,他比卡尔·威特的教育观念领先了一步。他的儿子正是在这种教育观念的培养下成为一名享誉天下的少年天才,11岁就考入哈佛大学,最终获得哈佛大学的博士学位。在儿子取得成功以后,赛德兹博士将他从詹姆斯博士身上学到和实践过的归结为这本《俗物与天才》。 作为一名学者,《俗物与天才》虽然是他惟一的一部教育学论著,但却在当时和其后获得了巨大的反响,被一代接一代的父母奉为教育孩子的圭臬之作。这本书由一个个生动而有趣的故事构成,非常值得一读。 -
当今美国儿童早期教育
《当今美国儿童早期教育》(第8版)第一部分从职业发展的角度对当今儿童早期教育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第二部分全面介绍并深入分析了历史和现实中比较有影响的儿童早斯教育方案,比如蒙台梭利教育方案、高瞻课程等。第三部分为教育工作者开发和实施婴儿期到小学阶段的“发展适应性的方案与实践”,提供了指导方针。第四部分全面阐述了观察和评价幼儿的行为所应当遵循的指导原则。第五部分对如何满足幼儿的特殊需要问题进行了探讨。 -
蒙特梭利育儿全书
《蒙特梭利育儿全书》主要讲解了儿童是有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能动地积极地同外界环境相互作用,从而不断发展着的活生生的人。教育者不应把他们看作可以任意填充的容器,而应热爱儿童,积极观察和研究儿童,发现儿童的内心的秘密,尊重儿童的个性,在儿童自由和自发的活动中,帮助儿童的智力、身体、个性的自然发展。 -
蒙台梭利幼儿教育科学方法
本书汇集了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关于幼儿教育的三篇重要著作,全面反映了作者的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 本书内容全面,条理清晰,结构合理,融科学性、系统性、理论性及学术性为一体,可供教育工作者参阅。 -
嬰兒觀察
多年來,Tavistock Clinic採用嬰兒觀察來訓練兒童心理治療師,觀察期間,受訓者必須每週一次,持續兩年觀察同一個嬰兒的發展,同時每週一次參加小組研討。本書收錄八篇嬰兒觀察報告,撰寫者使用一般用語生動描繪嬰兒的情緒生活、發展及他們與家中其他成員的互動,篇篇細膩深刻,是瞭解嬰兒早年生命的第一手資料。 此嬰兒觀察法奠基於Freud, Melanie Klein, Winnicott 及其他兒童分析師與心理治療師的先驅研究,強調從直接觀察中學習。讀者可從本書的觀察報告中體會一般家庭在迎接新生兒時會面臨的景況,以及最原始的情緒經驗。